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绪论重点难点:树立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一、土地—人口的关系1、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土地供求关系上2、随着生产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解3、土地自然供给不能调解,但经济供给是可以调节的,并依赖于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有解二、人口——粮食——土地——环境1、人口猛增、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2、粮食问题又间接对环境、生态造成影响。3、根本原因:土地有限,人口无限三、人口、土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的重要性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实现土地与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体投入脱钩;实行以防御为主的环境政策;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消除贫困。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重点和难点:掌握土地的含义、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了解土地管理科学的产生。掌握土地管理的概念和包含的六种含义,了解土地管理的特性。掌握土地管理的总目标、土地管理的原则,了解土地管理的内容,了解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变迁原因和现有的职能。第一节土地及其特性一、土地的涵义(一)土地的概念:广义:土地是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包含几层含义:自然综合体;历史的产物;地表、地上和地下都属于土地利用范畴狭义:土壤。(二)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区别土地资源中,土地作为自然要素,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和排他性,有限的土地供应不断增长的人口不断增长口粮不断增长生活质量2并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地产不包括矿产资源。二、土地的特性(一)自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2、面积的有限性3、利用的永续性:对于消耗性资源来说,具有永续性,相对性即只有在利用过程中维持了土地功能才能实现永续利用。4、质量的差异性(二)经济特性:1、稀缺性2、用途多样性:相互竞争市地价最高,达到最大经济效益。3、用途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5、土地增值性三、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提供景观的功能四、我国土地资源特点1.类型多样2.山地面积大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4.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五、我国土地利用特点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2、类型复杂多样,土地综合利用条件较好3、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4、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第二节土地管理学概述一、土地管理科学的产生(一)土地管理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土地管理实践不断发展需要理论与方法对他指导(三)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为土地管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二、土地管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调整土地关系、合理利用土地的管理活动的规律性。(二)学科性质:一门集自然、社会经济与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三)土地管理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的区别三、土地管理学的任务与内容(一)任务:应用土地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并阐述在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3监督调控土地利用的规律性,以达到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取得三大效益的统一。(二)内容1、土地管理学的原理部分2、土地管理的内容、方法、管理机构、管理方法。3、国外土地管理活动简介第三节土地管理概述一、土地管理的含义(一)概念: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的总称。(二)土地管理包含六个内容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2、土地管理客体是土地及利用土地的过程和行为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目标是实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4、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的手段管理土地利用5、土地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6、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二、土地管理的特点1、统一性:城乡统一管理。2、全面性:既指管理范围的全面、也指管理内容的全面3、科学性:遵循土地利用的自然和经济规律。4、法制性:将土地管理纳入法律管理的轨道,并且一切土地有关的行为人的活动都必须依法办事。三、土地管理的目标:宏观目标:全国目标——土地管理总目标:实现土地利用的三效益统一中观目标:省级目标——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各省情况制定微观目标:县级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土地管理的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信息管理五、土地管理的原则1、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2、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原则3、依法、统一、全面、科学的原则第四节土地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一、土地管理机构1、涵义广义上:土地管理系统内,纵向和横向的组织设置方式(组织机构)狭义上:土地管理组织系统内一个部门或工作单位。在我国土地管理的最高机构是国土资源部。42、机构设置(2003年第开始推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模式)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全国土地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三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国土资源局四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县级国土资源局五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国土资源所二、土地管理职能机构(一)政策法规司(二)规划司(三)耕地保护司(四)地籍管理司(五)土地利用管理司(六)执法监察局三、国土资源部职能调整(一)划入的职能。1、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行政管理职能。2、原地质矿产部的行政管理职能。3、原国家海洋局的海洋资源行政管理职能。4、原全国矿产资源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5、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制订国土规划和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的职能。6、原冶金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化学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行使的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职能。(二)划出的职能1、地下水资源行政管理职能,交给水利部。2、地籍测绘行政管理职能,交给国家测绘局。(三)转变的职能1、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任务,交给直属事业单位承担。2、土地、矿产、海洋资源基础信息和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趋势的动态数据收集、技术处理及预测分析等职能交给直属事业单位承担。3实行政企分开,国土资源部不从事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的经营活动,与所属企业脱钩,不再管理企业及企业生产经营开发活动。(四)强化的职能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保护自然资源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国土资源部要在保护生态坏境的前提下,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尤其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当前和长远的需要。第二章地籍与地籍管理难点和重点:掌握地籍概念、作用、地籍管理原则,了解地籍管理工作内容和任务;掌握土地调查概念、内容,熟悉土地分类和比例尺要求,了解各个调查程序,重点掌握城镇地籍调查内容。掌握土地分等定级的涵义、熟悉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熟悉土地登记原则、内容、程序和种类,了解国外土地登记制度和土地登记对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性的重要意义。了解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的内容、意义。5第一节地籍管理概述一、地籍1、概念:指记载土地状况的薄册土地状况指: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2、作用: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3、分类根据地籍所起的作用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根据地籍资料的来源分:初始地籍、日常地籍二、地籍管理概念1、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2、分类:初始地籍工作、经常地籍工作三、地籍管理的内容1、土地调查——前提基础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登记4、土地统计5、地籍档案管理——成果四、地籍管理的任务为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年度计划、规划及制定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规提供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五、地籍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按国家的统一制度进行(二)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可靠和精确源于:近期测绘、调查、评价的资料;相应的法律文件证明(三)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四)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第二节土地调查一、土地调查根据2009年5月31日国土资源部通过的《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一)概念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是人们认识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土地的起点(二)内容: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专项调查二、全国土地调查:(一)含义: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主体6全面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我国至今共进行两次全国土地调查一调:1984-1996二调:2007/7/1-2009/6(二)土地调查的任务:农村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年8月5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新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区别于2002年的三级分类标准和1984年土地分类、1989年的城镇土地分类两套分类标准。全国土地调查(二调)比例尺:农村:1:10000;荒漠、沙漠、高原1:50000;经济发达和城乡结合部1:2000或1:5000;城镇1:500.(四)土地调查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3、基本农田上图: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反映出调查区域的基本农田的分布情况。4、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5、成果整理;6、检查验收(五)农村土地调查调查内容:权属调查、地类调查1、权属调查调查单元:一宗地: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的权属地段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铁路、公路、国有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分割后,单独划宗争议土地可单独划宗。2、地类调查线状地物调查: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线状地物调查包括地类、范围、权属性质三个方面。(六)城镇土地调查(地籍调查)1、调查单元:一宗地:界址线:连接界址点形成界址线。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即界址边长;界址点:以直径0.8mm的小圆圈表示,包含与临宗地公用的界址点从宗地左上角沿顺时针方向以1开始顺序编号2、调查内容权属调查:清查每宗土地的权利人、现有权利和用途,并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权属调查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的工作。地籍测量: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3、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①准备工作:组织准备、资料准备、物质准备7②土地权属调查:调查底图的选择、调查表的填写、双方指界——绘制宗地草图③地籍测量:根据权属调查依法认定的权属界址和使用性状,实地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外业测量地籍要素成图④面积的量算:根据测量方法采用图解法、解析法,解析法(坐标、几何)图解(利用求积仪,有机械和电子的;格网法)面积小于100m2,最好采用实地丈量。⑤绘制地籍图: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着墨二底图、宗地图地籍图的比例尺要求;城镇1:500,独立工矿区1:1000或1:2000⑥检查验收归档。(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以县为单位,分县查清各村和各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分类面积和分布状况,并逐级汇总各乡、县市行政去的总面
本文标题:土地管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