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孙继荣中国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和机遇
孙继荣:中国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和机遇山东企业宣传网2011-04-1814:16:00来源:WTO经济导刊孙继荣教授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CIM,GERMANY)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专家《WTO经济导刊》首席顾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首席专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避免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创新,以及在建设企业文化、发展人力资源、开拓市场营销、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都有明显或潜在的效益,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履行社会责任。从国际范围内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宏观优势(图1)。图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宏观优势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同时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国家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如《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等,明确了社会责任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和政府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法规、规定和办法,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更好的环境。如对于中央企业、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大型商业银行、出口企业等发布的办法或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进了企业向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伴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中国有关行业协会、企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或地区组织也积极参与对社会责任指导或制定社会责任指导性文件,有利促进和推动了各行业、各地区社会责任的发展。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过程中,公益组织、媒体、咨询和认证机构等群众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也发挥了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可以说,中国实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和平台的不断改善也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社会责任发展的独特宏观优势。在履行和实践社会责任方面,如果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来看,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图2)。图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实践(一)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式中央企业,如电力、金融、交通、矿产、通信、石化等,广受社会关注,率先开始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因其国有性质,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和社会投入,在重大突发事件和社区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国有企业着眼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率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参考和应用国际标准,推动企业管理。国有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实现战略转型的紧迫要求,国家宏观政策发挥关键导向作用。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以石化、医药、信息和电子等高科技工业企业为先例。基于跨国公司传统优势,外资企业注重在员工与工作环境方面的投入,在中国区及全球化中的定位及价值链管理。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其社会责任报告在很大程度上与母公司全球战略保持一致。外资企业在中国实践社会责任是企业本地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尽一致,通信、制药、消费品等产品制造及服务性行业的企业先期开始践行社会责任。很多民营企业经历创业阶段后,面临国际竞争,在产品质量、员工和工作环境上经受了各种社会责任的考验,已将挑战转为机遇。民营企业及非营利社团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其社会责任报告特别关注市场和客户。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处于国际价值链中,面临国际市场冲击的风险。近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表现在,企业普遍更有意识地考虑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和全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图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实践(二)实际上,如图3典型例所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每一核心实践领域,企业需要从识别利益相关方开始(1),考虑到他们的期望(2),与利益相关方形成沟通机制(3),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并检验其结果(4)。从而使实践形成一个连续优化的过程。当前特别需要努力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组织、经营活动和与利益相关方互动的关系中,同时要使社会责任实际成为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图4中国社会责任的主要实践(三)中国社会责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近几年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逐年不断增加。如图4所示,2005年仅33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已上升为近600家。另一方面,从图中也可看出,在一些重要领域,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加强履行或报告企业社会责任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社会责任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图5)。简言之,二十世纪70-80年代,人们强调企业在生态方面的责任;90年代末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和经济目标相提并论。2000年初,企业社会责任被认为是企业负责任的管理方案。今天,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大大超出了企业涉及的范围,所以产生和形成了今天全球认知的“社会责任”(SR)这一普适概念。因为不仅企业,社会中任何一个组织都应履行社会责任。图5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趋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实践,总体上可以预言,企业将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图5所示:即认识阶段、工具阶段、管理阶段和将来社会责任与新一代企业管理形成有机结合的阶段。据此,中国社会责任实践目前总体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在社会责任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组织和团体不断增强和丰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积极参与实践,共同推动了社会责任在全球的广泛发展。其中,联合国全球契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指出,在此背景下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可以向全世界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国际社会责任指南?为回答这一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经过约3年的论证准备,于2004年正式启动了“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项目”,组织了99个ISO成员国、42个国际组织、全球相关各方40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开发。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工作组,联合经济、劳工、消费者、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科技和咨询服务机构各利益相关方代表,按ISO工作流程,协同工作,开发工作历时6年(图6),于2009年9月形成了国际标准草案(DIS)。在今年5月中旬举行的ISO哥本哈根会议上,对此国际标准草案最后评审后,上升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预计2010年夏季举行ISO成员国最后一轮投票,2010年底前可形成最终国际标准版本——“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IS)。图7示出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草案(DIS)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它实际上是全球社会责任共识的成果。对于企业和各类组织来说,“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IS)提供的范例将有助于它们按照当今社会的期望、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运作,有助于以最低的社会代价和最小的环境影响去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作为社会责任领域国际共识成果,其主要表现在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的原则、社会责任的基本实践、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和社会责任融入组织的方法等方面。应当指出,ISO26000是自愿性标准,非管理标准,非认证性标准。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行业特定条件的差别,加之文件本身具有局限性,这样一个力求普遍使用的指南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本国情况具体化。图8示出其主要特点。图8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特点可以说,“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形成是社会责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社会责任发展的新起点。它将对社会责任的实践、管理和咨询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但实际应用时也意味着挑战,特别要受到以工业企业及服务组织为代表的实践应用的考验。图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机遇(1)社会责任也用现代化的方式处理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方法。社会责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和上层建筑等领域。总之,社会责任是一个系统问题。可以预计,中国社会责任的宏观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极大发挥。但重要的是要有中小企业、消费者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当根据其所在的行业、核心业务、规模、地区等具体情况之不同,形成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核心业务和日常活动以及与各利益相关方互动的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应反映企业的价值观,注重社会、社区投入。社会责任应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并体现企业实质性特征和差异。(3)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加强内部沟通、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与社会外部各相关方形成互动交流、接受监督建议及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的重要工具。无论是作为手段或工具,企业都要形成一个不断检验、改进和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过程。这是未来社会责任实践的一项长期的任务。(4)国际标准化组织即将发布的“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极大推动社会责任向纵深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战略和中国法律、法规及政策提供的框架,结合中国企业和组织的实际,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将会不断丰富和具体化。(5)中国及时提出并加快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战略意义。这也为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深入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标的前提是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企业需要应用社会责任,充分认识企业自身实际,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管理体系。对此,企业首先需要将社会责任融入自身核心业务、日常活动和与各相关方的互动关系中。因为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总之,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社会责任是负责任的管理方案,社会责任是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责任是有意义的事业。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引用本文内容请按下列格式注明信息源:孙继荣2010中国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和机遇,《WTO经济导刊》2010年第6期
本文标题:孙继荣中国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和机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