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10--季风教案教师:邵臻10101710302(地理师范2班)授课班级:XX中学高一(X)班课时:2节【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季风的主要分布区,了解季风区以地球上其他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2.说出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与气压带风带及季节性移动3.归纳夏季风和冬季风造成的气候特征4.知道季风对我国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在运用热力环流、海陆热力差以及风带移动等基础知识分析亚洲季风的成因过程中,学生掌握运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得出新知识的方法和过程2.通过阅读冬季、夏季季风示意图等图,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以及图文结合考虑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季风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等的学习,养成一种看待问题的全面辩证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观。2、通过季风气候的学习,学生关注我国气候特点及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2、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形成3、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教学难点】1、季风的成因(东亚季风、南亚季风)2、季风对我国农业、日常生活的利弊【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板书笔记法等的方法综合运用【教学过程】①新课导入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观察两张图片多媒体运用:PPT上播放非洲北部地区沙漠图片,以及同纬度亚洲东部地区的图片,进行对比.教师提问:左边是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右边是亚洲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风光,我们看北非在世界地形图上位于我手指的位置,东亚在这个位置,两地的纬度位置指非常接近的,都在副高附近,北非撒哈拉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难以上升凝结、成云制雨,产生干燥炎热的气候,成为一片沙漠容易理解,而同纬度的东亚地区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为什么呢?有谁能告诉我吗?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活动:学生讨论后,请一两位代表回答。学生回答:因为东亚地区不仅受副高控制,还受季风的影响。教师:不错,正是季风造成了这种差异。那什么是季风,它是怎么形成的,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就要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②季风的概念及成因季风概念及成因及分布区:教师讲解: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季风。季风是指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多媒体:ppt上播放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教师:我们来看这张全球气候分布图,从图片中你们发现季风气候分布在什么地方?学生: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教师:不错,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按照季风分布区纬度的不同,我们又可将其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季风的形成有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海陆热力差(也就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热力学性质的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至于为什么是这两种因素促成了季风的产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东亚季风:教师讲解:刚刚大家已经说了亚洲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分布区域,那么我们就先以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为例,具体来分析一下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运用:ppt上显示东亚季风分布区图教师:东亚季风也就是我们图中所看到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多媒体运用:ppt上播放如下图片(亚洲季风图)教师讲解:左边这张图表示7月的情况,右边这张图则是1月的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夏季东亚地区盛行的是东南风,而冬季则盛行东北风,这与海陆热力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物理课上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谁的比热较之陆地是非常大的,在同样的热量条件下,水的升温幅度相对小。因此,在七月份,也就是我们北半球的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在副热带附近,陆地上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就形成热低压中心印度低压(亚洲低压),而印度低压形成在原本副高控制的纬度上,这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北太平洋上,成为夏威夷高压,因此,海陆之间就产生了气压差,我们知道分总是从高压垂向低压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从夏威夷高压地区(海洋)吹向印度低压地区(陆地)的温暖湿润的东风。教师: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使得水平运1月7月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得这里的东风风向偏右,最终形成从东南方吹来的东南季风。大家听懂了吗?学生:明白了。教师提问:好,既然明白了,那么右边这幅图是一月份的情况,也就是一月份的情况,就由你们自己来解释。有哪位同学可以像我刚才一样,看着图片为大家分析一下冬季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呢?(请学生上台发言,边指屏幕边讲,老师适当提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因此,在陆地上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太平洋上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被切断,产生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干燥寒冷的西北季风。教师:非常好。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东亚季风最根本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整理一下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南亚季风教师:南亚地区也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域PPT:亚洲气候类型图我们还是观察前面的两幅图片,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南亚地区,请你们告诉我冬季和夏季南亚地区吹的分别是什么风?学生:冬季南亚吹的是东北风,夏季南亚吹的是西南风。教师:非常好,那么从图片中,你们觉得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不是完全与东亚季风一样,是因为海陆热力差呢?学生:不是。教师:好的,我们之前讲过季风主要有两种成因,那么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亚地区这种季节性的风向的改变呢?学生: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教师:没错,南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气压带去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教师提问: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讲的气亚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吗?哪位同学来说说看。学生: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教师知识点讲解:不错,记得很牢。(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先来看七月份的情况,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带移动至赤道与北纬10度之间,那么这时候原来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也随之北移,越过赤道来到北半球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之下向右偏转,形成了从低纬度海洋吹向南亚陆地的湿热的西南季风。同样的道理,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热带高压带随之向南偏移,南亚地区盛行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干旱的东北信风。亚欧大陆北太平洋切断的气压带风向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东南季风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被大陆冷高压切断西北季风[板书]:季风气候的特征多媒体运用:ppt上展示下表(红色字部分先不给出)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风向冬:西北风夏:东南风10~5月:东北风5~10月:西南风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高温多雨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学生自行归纳整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行归纳知识要点,培养起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通过前半节课的学习,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拿出一张纸,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大家自己来归纳一下,看看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完成表格教师:做好了没有?看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在PPT上打出答案,若学生有疑问,可做适当解释)。③季风对农业、日常生活的影响PPT:我国气候类型图教师:我们看这张图,不难发现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属于几分气候的分布区,可见季风对于我国来说又对重要的影响。多媒体:PPT播放各种类型气候某一地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教师提问:下面我们看这张图片,可以说属于每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的年降水和气温变化都是截然不同的,我现在用红色线框出来的分别是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地的水热状况,大家看看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在一年之内它的水热分布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良好。教师归纳:没错,季风分布区相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并且水热条件充足,而水热条件对农业生产来说是关键的因素,所以说,季风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农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教师:大家想想看季风对我国的农业有什么影响,同时也请大家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思考一下季风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季风对我国农业以及自身实际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同时养成一种客观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教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可以多请几位同学)学生:季风气候分布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一些夕阳作物的生长……教师总结:对我国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应该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有利的方面表现在:我国夏季季风分布区比同纬度除了沙漠干旱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气温高,热量充足,能满足喜温作物生产的热量需求(播放我国东部北部地区棉花等作物的图片);此外,季风分布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的方面表现在:季风区冬季降水少,易造成旱灾;夏季降水变率大,易造成涝害。在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出现南涝北旱。而冬季频频南下的冬季风,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本文标题:季风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