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6农业推广模式-日本农推
日本农业推广日本农业概况一、综合概况人多地少:日本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37.79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7%,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1.28亿(2006年),居世界第7位,其中农业人口413.2万,占总人口的3.23%。2006年1月农业从业人口为216万人,在总劳力6269万人中约占3.4%。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329人/km2),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资源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多火山、地震。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耕地约441.8万公顷(2003),占国土面积的11.7%。沿海平原狭小分散,关东平原最大。海岸线长而弯曲,约3万公里,多海湾和良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毫米。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全日本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经济发达2006年日本GDP为4.9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人均GDP为38533美元(中国2042美元).农业总产值约98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农户平均总收入为909.1万日元,其中农业收入占17.5%、非农收入占60.5%、其他22%。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种植业:近20年来,日本除稻米可以基本保证自给外,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减少,自给率下降,进口增加。现在,日本的食物热量自给率只有46%,食用农产品综合自给率65%,主食谷物自给率66%,饲料自给率26%。2005年,日本主要农牧渔业产品的自给率如下:水稻95%、小麦14%、大豆5%、蔬菜79%、水果41%、牛肉43%、猪肉50%、鸡肉67%、牛奶60%、鸡蛋94%、水产50%蔬菜:近30年来蔬菜的年人均消费量一直保持在110公斤左右。蔬菜种类繁多,主要的有29种,叶、茎菜类蔬菜增加,果菜和根菜类减少。其中,胡萝卜产量为69万吨,卷心菜247.2万吨,绿豌豆3.2万吨,新鲜叶、茎类蔬菜280万吨。水果:日本的主要水果是柑桔、苹果和梨,年人均消费量38.8公斤。因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量减少,自给率也下降到59%,进口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日本蜜桔产量10.2万吨,单产181818公斤/公顷;苹果产量91.2万吨,单产215071公斤/公顷。畜牧业:近年来年,日本存栏肉牛465万头,鸡2.94亿羽,生猪961.2万头。现在,每户的饲养肉牛头数在北海道己接近70头,都府县30头,是10年前的2倍。日本每户饲养成牛头数平均为25.1头,已经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20.6头),而北海道每户达到38.8头,接近荷兰40头的水平。日本将继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同时引进高效省力的设备,加强经营基础建设。日本的畜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等牧草地较多的地方。目前日本的农户均实行集约化饲养,或由几家共同饲养,或1家饲养数百头家畜。日本农家还对家畜实行机械化喂养,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渔业: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渔业国。在日本近海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太平洋北部渔场,鱼类资源丰富。日本是世界上食鱼最多的国家,水产品在日本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人每天鱼的纯消费量(不包括头、骨和内脏)约为100克。日本的捕鱼量在1984年达到最高,为1282万吨,此后日本为保护鱼类资源,捕鱼量持续下降,1997年为741万吨。近年仅为575万吨。目前,日本进口的鱼贝类数量和金额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主要的进口国和地区依次为美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韩国和泰国。养殖虾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林业林业在日本的国土保护和涵养水资源方面的效益极为显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9%,居世界前列但每年进口木材占总需求量的75%左右。日本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45%,国有林占30%。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日本食品工业的上市额占总制造业的10%,从业人员占11%(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比重也是10%左右)。特别强调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生产具有家乡风味的特产,在全国形成了“一村一品”或“一县一品”运动。此外,日本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农协逐渐增多,占总体的35%左右,年销售额超过1亿日元以上的农协占15%左右,有的产品已销往全国。农业对外贸易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日本的许多食品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进口农产品总额为345亿美元,从原料到食品均有较大需求。从原料到食品均有较大需求。主要进口的产品有:粮食(小麦、玉米、大豆)10%、肉类10%以上、水海产品(对虾1/3以上)、水果及蔬菜、动植物油、糖、茶叶、松香、绒毛、草皮等。农产品出口额仅24亿美元。向日本出口的前八位国家和地区都地处环太平洋地区,即美、中、台、澳、泰、加、韩和印尼。从亚洲进口的比重不断扩大,向日本提供开发进口食品的国家,亚洲占42%,北美占37%。日本农业特点耕地不断减少,农业机械化程度高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50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5%。2005年日本的耕地为44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1.7%。都府县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不足1.2公顷,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也仅为16.2公顷,和欧美的大规模经营相差甚远,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日本在有限的耕地上以实现了以小型机械为主的农业机械化。农业兼业化趋势加剧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日本的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以非农收人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占压倒多数,达70%。兼业收入主要用于改善生活,很少用于农业经营。大量兼业农户的存在,使日本农场的经营规模较小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但近年来经营3公顷以上的农户在增加,耕地向较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1月农业从业人口为216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劳动力超过了50%。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纷纷放弃农业生产而到企业就业,农户中的年轻一代愿意进入农业领域的人数严重不足。因此,日本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加之城乡居民混居,造成大量的农地荒芜和弃耕,永久性废弃和临时性荒芜的农地面积逐年上升。近年分别达到21万hm2和28万hm2,各占农地总面积的5.1%和7.4%。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为95%左右,高者达100%,低者为75%。销售农户占总农户的76.4%(自给农户也参与一定的销售活动)。重视农业保护日本每年农业补贴总额在4万亿日元以上,农民收入的60%来自政府的补贴。据经合组织的调查显示: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有1.1%,农业补贴超过了农业产值。近年来,日本对农业采取巨额补贴的政策不断受到世界贸易组织和一些国家的指责。在此情况下,日本渐渐地改变了农业补贴的做法,如扩大市场的开放度,减少对粮食价格的直接补贴,将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对农业人才的保养、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以及支持乡村建设等方面。这种政策的结果是,维持了稻米、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的较高的自给率,但同时也使得日本农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很低。进口大米总量只占日本市场的5%左右,而且多数用于饲养业和食品加工业,但进口关税却高达490%。政府以竞标方式把进口额度批给出价最高的进口商,既控制总量,又提高价格。进口米投放市场时,政府有时还要加征国内批发价。如此这般,进口大米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而质量高、口感好的日本大米就能长期占据日本人的餐桌。日本市场的大米平均价格相当于国际市场的8倍。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许多农民依靠农业补贴维持着自给自足,不愿放弃土地。于是日本鼓励企业进入农业服务领域。于2000年修订了有关农用土地和农业法人企业的相关法规,使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地方公共团体、企业或个人出资者都可以介入农业经营。此外,政府也把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农协经办,农协也当仁不让,围绕着专业化,开展了全方位的生产指导。农协的业务主要有四项:生产指导、组织流通、信用服务和开展互助共济。大到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小到农户选种育苗、打药追肥,农协都一手操办。日本的农业推广日本的农业推广工作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47个都、道、府、县(广岛除外)都建有以农民为主的民间农技推广组织,开始半官半民的农技推广活动。二战结束时,日本农业濒临崩溃,推广工作也陷于瘫痪。为了振兴农业,194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农业改良助长法》,并开始依法建立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60年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现已形成别具特色的推广事业。第一节农业推广工作及其特点一、农业推广体系目前,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与科研、教学分开,自成体系。但不包括蚕业、林业和水产业的推广工作。负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是农林水产省农产经营局(原农产园艺局)普及部。该部下设普及教育课和生活改善课分别负责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制度的制定,经费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和推广状况、成果的调查管理,推广人员的资格考试和推广人员、农村青少年的培训,国际合作以及农、渔家妇女对策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发行等。为了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农林水产省还在全国七大区域设立的“地方农政局″生产流通部设立了农产普及课,负责向各都道府县发放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监督、指导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开展。各都道府县在其所属的农林部都设有农业改良主务课,下设普及系、青少年系和生活改善系,分别负责本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青少年培养和农渔家生活改善规划的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考试、任用和安置,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使用的车辆、设备、仪器的调配以及技术推广材料的编篡和分发等。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基层组织是农业改良普及所各都道府县把自己管辖地区分为若干个农业技术推广区,每区设一个普及所,负责本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活动的联络、调整和综合推广指导与农业、农家生活改善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目前全国有农业改良普及所485个,平均每个普及所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人,其中农业技术推广16人,农家生活改善4人,负责5.3个市町村,约7000农户,8800公顷耕地的推广工作。从组织上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了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深入发展和人材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配套还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设施如农林水产省农业者大学、县农业者大学、普及情报中心以及农业技术、农村青少年培训、农家生活改善等各种研究中心、进修馆等。二、农业推广的协作体制为了在推广活动中充分反映农民的意愿,密切推广人员与农民的关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建立了代表农民意愿的国家、县、普及所三级“农业改良普及推进协议会”体制。普及所一级的“协议会”由当地研究机构、市町村、农业委员会、农协以及农民代表组成。为加强与市町村技术员、农协营农指导员的联系,互通情报,调整农业技术推广方针,协调推广项目,各普及所还组织成立了“农业技术者连络协议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在日本除了“协同农业普及事业”这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民间也十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中影响最大,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是“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为“农协”)。他们把农业推广视为农协开展活动的基础,将其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来抓。三、农业推广活动(一)农业推广目标日本的推广事业,一直注重通过教育手段促使务农者有自发性的认识和理性思考等,以“培养会
本文标题:6农业推广模式-日本农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