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在学习七一讲话理论务虚会议上的发言(定稿)
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务虚会上的发言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我就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委强卫书记在青海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结合分管工作,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抓好工作落实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总结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和重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自己深受鼓舞,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我认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就要更加深刻的领会讲话精神实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学习贯彻讲话精2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我感觉要真正领会讲话精神实质,关键是按照强卫书记就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做到“五个深刻把握”和“五个更加”,以及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上诠释的八个方面的重点,进一步加深理解,深化认识。一是全面把握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牢记党的丰功伟绩和宝贵经验。二是全面把握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三大成就”,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全面把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坚持”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四是全面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个坚定不移”的安排部署,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认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就要更加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民生最根本,民忧最紧迫。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像胡锦涛同志要求的那样,务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3我认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就要更加为西宁经济社会发展尽责尽力。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最关键的是在学以致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见成效,最核心的就是要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我将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推进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结合起来,与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的各项部署结合起来,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西宁精神,大力弘扬“五个特别”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全面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着力点,全力推动项目投资和就业保障工作创新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省委提出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使一些重要的民生指标走在西部前列的目标任务。西宁作为全省的省会,承担着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重任,在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实践中,在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时,理应走在全省的前列,为全省做出示范,特别是在改善民生方面更要扎扎实实迈出新的4步伐。(一)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抓好惠民工程项目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尽心尽力抓好各项惠民工程。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础要素,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等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民生工作,“十二五”期间要在这些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而加大投入力度的首要前提就是找准这些领域中的薄弱环节,集中力气围绕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编制一大批的项目,才能调动各方面的资金投资民生领域。首先是要按照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继续实施畅通交通工程,加大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建设力度,加快市区内停车场和四个大型枢纽换乘中心建设,提高城市交通通行和安全保障能力。其次是要按照“住有所居”的要求,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实现人人住有所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融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再次是要按照“病有所医”的要求,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开工建设三县急救设施及急救车配置项目。第四是要按照“学有所教”的要求,进5一步加快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学校教育功能,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抓好30万平方米学校危房改造,加快69个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加快五中、十四中新校建设进展,做好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前期工作。(二)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府的主要任务,也是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在,更是我市特殊市情所决定的。市委、市政府提出“财政保民生、建设靠经营”的工作理念,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到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民生支出,作为财政支出分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优化财政分配职能,加快民生改善,确保对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首先是要做大财政蛋糕,才能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做大财政蛋糕的关键是加大财政组织收入,实现财力稳定增长,这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要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保持税收持续稳定增长;加强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按规定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及时征收入库,确保政府可用财力增加。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多衔接、多沟通、多争取国家和省上对我市在教育、“三农”、卫生、社保等民生事业及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多争取一些专项和转移支付的投入,以利更好地推进民生事业的改善,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步伐。其次是要强化支出管理,致力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我们应当长期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6在预算安排上,从严从紧控制财政支出,严格控制和规范预算追加,安排好、利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落实好审核、监管制度。在预算执行上,严格执行预算,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落实支出管理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执行率;继续优化支出结构,转变理财观念,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环保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建设等改革顺利实施。在预算资金管理上,继续对“人、车、会、出国、接待”等经费从严控制,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再次是要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在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落实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做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项目支出执行绩效评估机制,在做好基本支出预算公开的基础上,加大对民生专项资金的公开力度,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每一项民生工程进行公示,对每一笔民生资金支出进行公开,做到决策透明、项目透明、资金使用情况透明,在阳光下办民生,在监督中干项目,进一步增强预算透明度。第四是要加强财政监管,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对财政支出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对资金到位、组织实施、政策效应等情况进行跟7踪监管。特别是对转移支付、涉及民生的各类补贴资金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项资金的使用,开展重点专项检查,切实把资金管好用好。第五是要进一步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这是建设法制型政府、效率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和新要求。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新机制,尽快出台西宁市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在公共卫生、公共就业、法律、教育、公共文化体育、养老、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并力争取得明显成效。(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也是我们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使命所在,职责所在。现在,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利益有了更多的期待,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一件件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实在的而不是空洞的,惠民的而不是浮夸的实事、好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受益。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首先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解决好养老保险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从制度的全覆盖8逐步过度到参保范围和对象的全覆盖。其次是完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医疗保险扩面力度。全力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再次是继续健全以城乡低保、医疗、教育、住房、取暖等制度性救助为主体,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第四是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市情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基本养老服务、防灾减灾服务、社会救助服务、优抚安置服务等方面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城乡社会建设与服务、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等方面走在西部地区前列。第五是积极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福利机构建设,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推动社会养老、社区托老,健全老年人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政策。同时,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第六是加快社会保障各项制度整合。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研究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机衔接。探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探索解决新农保制度与征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制度的衔接。通过以上措施,使广大城乡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四)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9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和新增劳动力的快速增长,我市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应当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促进就业政策,努力创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促进就业增长,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以公益性岗位开发、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针对高校毕
本文标题:在学习七一讲话理论务虚会议上的发言(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