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未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二、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题不愿见的行为,就必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作用。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待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引导功能是政策的积极功能。3.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指的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利益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三、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公共行与偏好性的矛盾体,这一本质蕴含于公共权利机关为着具有公共性、偏好性或自利性的政策目标而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行为中。关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这就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1.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产生于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性;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来自于它处理的问题是大多数民众的问题,即以民众问题为取向;.公共政策必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标。关于公共政策的偏好性:政策过程对于政策主题来说始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方案的择定、政策工具的配置以及怎样进行政策评估,等等,所有的环节和功能活动的安排,都是政策主体选择的结果。而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这种偏好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之一。四、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实然与应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五、什么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六、政策工具的分类?1.管制类工具:诸如命令、管制、执照核发等强制性工具。2.财务类工具:诸如财政补贴、奖励等具有经济激励性质的工具。3.沟通类工具:诸如相互交换知识或信息等工具4.组织类工具。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质一、政策系统的概念及其构成?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政策系统是由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二、公共政策的主体(政策行为者)公共政策的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它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一)直接主体1.代议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二)间接主体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入、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个人、团体、组织、社群或社会关系网络等。1.次国家政策行为者2.跨国政策行为者3.全球行政策行为者三、什么是政策网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出现的原因:1.交流信息的和意见的需要。2.交换资源的需要。3.结盟的需要。4.追逐权利的需要。5.协调的需要。四、什么是公共权利?公共权力,就是基于特定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同意或授权,为支配、管理、调控、该政治共同体内部和对外的公共事物,而物化于法定公共组织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职权关系中的一种公共权威力量。五、什么是公共决策体质?围绕决策权力、各种政策行为者以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互动,从而形成了关于决策权力配置和运作的制度,关于决策活动的程序、规则和方式,即公共决策机制。六、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一)公民社会、社会团体和公共政策要防止政府以普遍的“公共利益”为借口而制定和实施背离公共目标的政策,就需要个体公民联合起来,依靠组织的力量,形成肯定自我和借以抵御政府权力的自由社会空间以及独立于政府权力之外的社会政治独体,这就是公民社会和社会团体。1.作用(1)政策信息沟通(2)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4)角色替代2.消极影响(1)社会团体关心管辖权限胜于关心正义(2)社会团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采取排他性策略(3)加剧新的不平等并使之固定下来(二)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政策行为者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利益集团是指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由具有相同的或相近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的社会成员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企图影响公共政策和政府立法的社会团体。1.积极影响(1)利益聚集与表达功能利益集团的利益聚集与表达功能有助于具有相同利益诉求的社会成员统一行动,从而增加他们与直接决策主体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博弈的力量。(2)强化政策监督利益集团在与政策主体的互动中,有可能更直接地获悉政策主体、政策社团和政策利益相关者在政策相关者在政策过程中进行价值分配和资源配置的详情,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公权异化、政治腐败和决策不公正现象进行揭露和抵制。2.利益团体作为一种自利性组织,利益的排他性与扩张性很可能对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妨碍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三)政党与公共政策与其他社会团体的不同:1.政党关注的政策范围较一般社会团体更宽广2.政党所反应和代表的是社会多个群体多方面的利益3.政党有机会执掌国家政权,并在执政过程中彻底贯彻其政纲,直接实现其所代表的利益4.政党能够将社会的各自利益诉求转化为一系列政策供选民选择,从而成为一种构建秩序的力量。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一、什么是政策过程?政策过程就是政策的生命过程,就是一项政策从问题认定到政策终结的整个运行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操作性程序的有机组合。二、政策过程有哪些特点?1.政策过程的主轴是公共权力机关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2.政策过程的动力机制在于政策行为之间以及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之间的互动安排。3.就实际的政策过程来说,环节缺失往往成为常态。三、理论模型(一)渐进主义这个模型把直接决策者设定为“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头脑清醒、与决策中庞大无比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着”;把政治体制设定为实行多元民主体制、各种社会政治权力主体交互影响和制衡的美国式的政治体系;把政策目标设定为只是进行局部的、有限的,属于既有政策的持续和边际性变革这样的改进;把政策过程设定为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公民、政党、利益集团领袖和直接决策者各自行使权力,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动态均衡过程;将直接决策者的决策战略设定为“只专注于政策的逐步或微小改变”,其政策分析“集中于熟悉的、较为人知的经验上”、“大大减少所探索的不同政策的数目”、“大大减少必须分析的因素及复杂性”;把政策结果设定为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积小为大变,其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批评: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型,朝着保守的方向来阐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有限理性;只注重现行政策的延续;对新政策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原有政策改进,以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床戏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二)垃圾桶模型这个模型关注的是组织行为的非理性因素,认为政策过程内在地缺乏理性。模型从分析假设条件入手:理性过程诸模型预设决策的意愿程度、问题的理解程度是已知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可预测的。垃圾桶模型认为:1.现实的决策是一个很不明确、难以预测的过程,呈现出模糊状态,即决策者无法明确界定政策问题和目标的偏好,因为与目标相关的各种偏好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2.决策者只能以试错的方式,从经验中学习决策的技能,不可能事先洞悉整体的决策过程;3.决策者具有流动性,不同机构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即使同一政策问题这些人的参与也同时而异、因地而异,从而造成政策过程的不连贯、不一致。(三)组合主义政策(利益集团模型)以利益集团为分析的基本单位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则是基于欧洲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而构建的组合主义。优点:1.组合主义揭示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有别于多元主义的另一种公共政策体制的基本特征,即在这一体制中,国家具有自主性并主导着政策过程;2.分化的、多元的社会利益需求经由利益集团高层代表组织的整合,而转化成集中的、统一的利益要求;3.国家与由于它的承认而享用独占权的利益集团代表组织组合成一个决策系统;4.系统内各方合作合作互动,经由协商而化解国家与社会、劳方和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达成政策方案;5.并在方案经由公共权力机关采纳为正式的政策以后,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缺陷:1.它是关于某些发达的资本注意国家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特有的政治安排和公共决策体制的描述性范畴,适用性范围较小;2.国家与劳资双方利益集团的高层代表组织之间的互动、协商和合作的确是某些国家某些公共政策得以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机制,但是即使在这些国家,也并非各个领域的基本政策都必须经由这样的政策过程;3.对利益集团概念的界定是不周延的;4.组合主义理论没有清楚地说明利益集团何以在政治生活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5.关于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利益以及为什么国家认可某些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另外一些集团的利益,这个理论没有清晰的观点。优点:1.它强调国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自主角色,从而纠正了多元主义和集团理论的模型的偏颇;2.它以政策过程中国家与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协商与合作取代政策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从而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四)精英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四个单独的运作过程:1.政策的形成过程2.利益集团的运作过程3.选举领导者的过程4.民意的制造过程。批评: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第七章:政策问题和议程设定一、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含义)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从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二、公共政策常见的几种提出主体1.政府部门2.政治人物3.政党组织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7.公民和社会团体三、政策议程的类型政策议程: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1.系统议程系统议程由政治群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共关注并且处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指的是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政府议程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四、社会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五、社会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1.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地严重化,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2.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3.社会缺乏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六、政策议程模型P294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内在创始模型第八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一、什么是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和效果。三大特征:1.问题的针对性2.未来的预测性3.多元性二、什么是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政策设计p307三、常规决策和危机决策平常时期的决策一般表现为常规的程序性和确定性决策。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决策单位和人员)在高度逆境中(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条件约束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二者的关系:1.危机决策这种非例行活动的根源在于日常程序化的
本文标题: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