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参加第三届两岸城市教育论坛有感
参加第三届两岸城市教育论坛有感今年10月17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两岸城市教育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信息科技与教育创新”。论坛期间,我们很幸喜地听到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何荣桂所作的《透过翻转创新教学》、台北市立瑠公国民中学林明贵校长所作的《运用资讯平台创造价值》、台北市南港区玉成国民小学蔡宗良校长所作的《玉成国小云端系统建置与教学》、天津市第十四中学高虎校长所作的《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力量倍增器》、江苏省泰州中学董健校长所作的《“泰中云”推动教与学的变革》以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钱晓晴校长所作的《资讯化让传统教学变得智慧》等十多位两岸教育名家的精彩发言。尤其是台湾国立中央大学资讯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杨镇华所作的题为《云端服务与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创新》主题演讲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虽然只是短短的五天时间,但众多教育大家对“信息科技与教育创新”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对这一主题的前瞻思考,还有众多教育同行之间的思想碰撞让我们着实感到不虚此行、感受颇丰。一、积极引进、合理应用、潜心研究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论坛期间,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台湾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科技发展已成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台湾拥有先进的信息与通讯技术、高度智能化的信息化设备设施。台湾各级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校十分注重引入最前沿先进的新技术(如云计算技术、移动无线网技术等)、新媒体(如IPAD、平台电脑、电子书包)、新思想(如虚拟学习、混合学习、云服务)在中小学教学、学习、管理、科研、社区学习、家校互通等方面应用与研究,以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和发展。台湾国立中央大学资讯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杨镇华所作的题为《云端服务与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创新》主题演讲就是当前国际教育信息化领域最前沿和最热点的技术和理念,这无疑为台湾几年前就开始关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云计算平台的开发、教育云理论的研究、云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这种理论的引领下政府非常注重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学校的花园绿地、操场走廊等都是学习场地;师生不仅可在自己学校使用,还可以跨校使用。无线网络打破了学校空间局限,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以全面实现,这是台湾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大亮点。台北市立瑠公国民中学就是运用这一理论,经过反复研究、潜心思考建立了云端图书馆(iLibrary)和云端学习中心(iLearning)的系统平台-----数位学习工具。后来又集结了15所学校,成立了自主学习社群,到2015年,参与该社群的已有35所学校。台北市大理高级中学的建构酷课云、台北市南港区玉成国民小学的云端系统建置、西湖国立小学的e酷币全新体验以及至善国立中学的游戏式微翻转教学无一不是积极引进、合理应用、潜心研究的成功典范二、高度重视、系统规划、顶层设计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发展变化快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对硬件、网络、资源、人(包括师生、校长、家长等相关人员)、环境等各种要素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否则就容易出现“短板效应”,教育信息化的规模效益得不到体现。在聆听了台湾教育同行的介绍后,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台湾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视“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从“源头”上确保了台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技术标准”,避免了各地各校许多重复和低水平建设,有效减少了教育信息化的“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应用孤岛”现象。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成为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业务范本。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在这一方面也作了积极有效的尝试。他们始终坚持理念引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纲、建库、建队伍、建机制,大力实施宽频网路校校通、数位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管理公共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努力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资讯化应用环境。这样大力提升了教育资讯化水平,初步建成了教学数位化体系,有效提高了技术实用化能力。三、校企合作、整体联动、有效推进是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台北市内湖区南湖国民小学陈锡安校长介绍说“教育部”在民国102年(公元2013年)就提出“数位学习”全方位推动计划,预定103至106年起“建构新一代数位学习环境及学习模式”。所以于103年7月办理“学习管理系统与服务平台建置计划”,期望能达到教育云端应用及平台服务的分项目标;该方案在众多厂商竞争下,由南湖国民小学协助开发专利并授权华硕云端学习管理平台提案取得承做权,并将此系统重新命名为“学习拍立得系统(LearningPilet)”。由此可见台湾中小学已经形成了“政府—机构—学校—企业”“四位一体”的教育信息化有效推进机制。台北市内湖区南湖国民小学与云端公司的校企合作就是实施这一机制的良好榜样。这是很值得我们大陆教育界认真学习的一条经验。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建设工程,也是变革传统教育、引领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实践证明:仅仅靠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小学校的力量是难以持续有效推进的。必须要得到政府的重视、科研机构的引领、中小学校的自身实践和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支持才行。台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教育信息化的财政预算,近年来虽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台湾经济下滑的影响,但教育信息化的资金预算比例不降反升;台湾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基本都设有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有一批热衷于信息技术研发与学术研究的学术团队,研究成果能有效解决中小学校问题并直接服务一线;台湾本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与支持服务型企业,这些企业发展的目标愿景较高:不仅只生产和销售产品,更多的是提供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他们一般都有自已的教育研究中心,对学校教育教学现状、需求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致力于提供先进的、稳定的、智能化的教学产品。四、面向学生、服务教学、不断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没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软件支持,再先进的设备也只是一堆没有灵魂的破铜烂铁,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不同的是,内地也非常注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但这些资源(如各类课件、素材教案、试题、论文、课例等)基本是面向教师课堂的“教”的资源,而面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型”资源数量偏少。台湾在中小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尤其是在虚拟现实与游戏化学习资源开发方面做得较好,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种类和表现形式方面都已形成规模,这也是台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特色。台北市立龙山国民中学运用翻转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同时也运用了许多的APP和应用程序来辅助科学探究的实验进行。他们希望能让学生在龙山国中阶段的自然课程中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科学素养。台北市立和平高级中学陈智源校长在介绍中学,台北教育局召集了24所学校,录制小学到高中个学科线上教学影片,并搭配知识地图与测验题库,作为台北酷课云的数位内容。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透过线上平台记录学习历程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有机会提供个人化的学习诊断。这一系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指引,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数据以进行差异化教学和翻转教室。总之,通过这几天的教育论坛,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为台湾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是台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新时期,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协同发展,融入不同地域、多个领域、多元视角的研究新成果,迎接教育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实现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多元发展。本次论坛汇聚思想、分享经验,为推动大陆教育技术学科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五、同宗同源、血脉相连、亲如手足促教育信息化的共享。短短的五天论坛,我们不仅参加了校长论坛的讨论,听取了教育专家的演讲,而且还参观了台北市立敦化国民中学、台中居仁中学、嘉义市立玉山国民中学等三所学校。参观期间我们切身感受到台湾学校在规范管理方面的务实作风,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坚实努力,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精细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短短五天的论坛期间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宝岛和大陆同宗同源的华夏文化、血脉相连的民族情怀以及亲如手足的兄弟情感。也正是基于这些两岸才能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成果的共享。这一次的两岸城市教育论坛就是这种共享很好的载体。1.均衡是台湾教育的鲜明特征。台湾的基础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近几年,为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围绕如何提升教育品质、落实开放教育的观念,更新课程,统整五育均衡,全面发展与终生学习等目标开展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校务评鉴”、“翻转教学”、“智慧课堂”、“生态化教育”、“生活化教育”等课题。在台湾参观期间,感受较深的一点是学校注重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真正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均衡发展。嘉义市立玉山国民中学三个年级都有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文体活动和各种各样的竞赛项目,还有多元体验的校外参观。如此这些都是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守纪态度,进而成为有自信且具国际观的玉中学生。他们的植树节活动、防火防灾宣传、隔宿露营等活动更是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与体验去认识自然、体验劳动、感悟生活,从小强化一种爱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把教育融入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2.多元是台湾学校的显著标志。这次台湾教育考察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他们与我们内地的学校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没有围墙,有的也是非常之矮,一二尺而已。据说全台湾的校园都是如此。台湾民众对学校教育非常了解,没有隔阂,没有距离。因为台湾地区大力倡导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关心资助学校发展。所有学校都成立有家委会,许多家长都经常在休息时间来学校做义工,并捐款捐物。据了解,他们的学校管理有三条线:董事会、家委会和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团队。董事会对学校发展进行谋划。家委会是一个辅助校长工作的执行机构,在学校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学校的教育出钱、出力、出人,每天都有若干人在学校参与管理工作。家委会派驻学校的除了机构管理人员之外,还有更多的义工(在台北市立敦化国民中学叫“志工”)。这些人大多都与学校和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者是学校孩子的家长,或者就是学校的退休教师,或者是有教育兴趣和专长的人。相比之下,我们内地多数学校争取社会的支持仅仅停留在开家长会、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参加一些活动上,学校和家长、社会的融合程度不高,没能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为学校所用。现在像我们学校在搞试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学校没有围墙说明了三点:一是当地社会治安良好,它折射出台湾民众的素质;二是学校的品质优良、透明度高、开放性强,能随时随地接受公众的检验与监督;三是教育已融入社会、社会已融入学校。学校若能与社会与民众做无缝对接,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得到的援助就多一些,发展就会顺畅一些。杜威先生也以为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没有围墙的,即学校应该与所在社区高度融合。在这个方面台湾教育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多元化的管理培养的是多元化的学生,台北市立敦化国民中学高敏慧校长在介绍她的学校时这样说:“郭中老师行政团队长期以来不仅重视学生的课业外,更注重于学生的多元发展,而且各方面都有很好的成效与体现,诸如:国乐队、乐旗队、弦乐队、舞蹈队于本学期都获得台北市特优第一、第二名的成绩,并将参加全国竞赛;童军团为台北市及全国绩优团队;其他如科学研究竞赛、美术竞赛、国语文竞赛、民俗体育、大队接力、游泳比赛……等,敦中学生也都有优异的表现和获奖。”3.敬业是台湾教师的崇高精神。在台湾,教师受人尊重,教师职业引人羡慕,每年教师缺员增补常引得数十倍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竞聘。台湾教师管理制度也非常严格。在台湾,中小学教师每周上课在20节以上,许多教师每天基本上是7:00到校,晚8:00离校。如果是校长,更要提早半小时到学校门口迎接学生、家
本文标题:参加第三届两岸城市教育论坛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4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