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2009年工作总结
1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2009年工作总结2009年,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师生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领导下,团结奉献,开拓进取,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有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现就七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民主管理、密切配合,党政工作扎实有效以党政联席会议为载体,提高学院民主管理水平。学院将党政联席会议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关系学院发展的重点工作和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要事项,如在决定本年度的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时,学院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工讨论方案,并经过数次党政联席扩大会研究确定。8月下旬,学院召开了党政班子及各系主任、全体教授共同参与的2009年度暑期研讨会,会议就新一届院领导班子任期目标、211三期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教学科研实验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研讨,全体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达成若干共识,形成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9月,学院召开教职工大会,院长印兴耀向全体教职工介绍了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的内容及工作打算,使得全院上下能够统一思想,团结奋进。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面提高学院办学水平。活动中,学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尽心尽力谋发展、科学管理上水平”的要求;对教职工党员提出“严谨治学重品行、教书育人做表率”的要求;对学生党员提出“科学发展进头脑、学习实践长才干”的要求。开展了广泛、深入、多样的征求意见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开通信箱、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全院师生收集整理了关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等7大类48条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学院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向和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干部队伍得到加强;学科方2向继续凝炼;模范作用越发凸显;师生满意度增加。完成党政院系两级班子换届工作,一批年轻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得到服务和锻炼的机会;签订了《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2009-2013年任期目标任务书》,确定了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并通过逐级分解任务、宣传、座谈、会议等形式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全院师生的工作指导和奋斗目标;完成了学院工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建成教职工健身室,举办多项文体活动。建章立制,提高工作规范,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学院修订了《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院、系领导班子建设有关制度》,其中包括民主评议制度、外出请假制度、回避制度、例会和汇报制度、学习制度。另外,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自觉执行《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请示汇报制度》等规定。通过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教授委员会成立并行使职能。经过全院教职工酝酿推荐,学院全体教授选举产生了学院第一届教授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成立后,先后完成了青年教师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推荐和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的遴选推荐等工作。教授委员会还发起了《发挥教授示范作用,加强学术道德自律》的倡议,在全校范围内引起反响。学院文化和谐向上。本着“以大有作为的前景吸引人,以宽松向上的机制激励人,以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人,以团结和谐的氛围熏陶人”的工作理念,通过发扬勘探精神鼓舞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艰苦创业;通过学院十一五规划的美好前景鼓励大家志存高远、干事创业;通过教师考核办法、年终教学科研考核等措施构建竞争机制,激励教职工勇于开拓,不甘人后;通过组织各类工会活动、节日联欢、新老教师传帮带等措施使大家在良好的氛围中身心愉悦、健康工作。二、大力引进、加强培养,师资队伍实力增强大力引进人才,努力优化结构。聘请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3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汪集暘研究员为双聘院士、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已有两位双聘院士;聘请中国科学院庞忠和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邱楠生教授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授;学院师资队伍层次进一步提高。2009年学院共引进人才7人,其中博士6人,分别来自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缘广泛,学历层次高。同时,注重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攻读学位、青年访问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等项目,积极选派教师继续深造,目前学院教师在读博士8人,出国访问学者2人,2010年学院还将选派10名教师报考攻读博士学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3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3名,占教师总数的74.3%,具有高级职称的75人,占教师总数的66.4%。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学院在2007年出台《关于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的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助额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请国家和学校资助项目出国研修;组织教授、教学名师通过开展“示范课堂”、听课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通过教学能力比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党员教师下班级”、“大学生指导教师”、“创新大学生助推工程”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每年酷暑学院几十名教师远赴安徽巢湖、河北、山东新汶等地,带着12个不同专业的3600多名学生进行野外实习,这些教师没有暑假,顶着烈日边爬山边授课,有的一个暑假连续带3个实习,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优秀人才纷纷涌现。2009年,操应长教授获第十九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是教育界的唯一代表;徐守余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我院已有三位教师先后入选该计划,另外两位是操应长教授和杜启振教授;吕洪波教授获科技部颁发的“野外科技4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林承焰、金强两位教授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张繁昌副教授获第五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董春梅教授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张传德获得校“劳动模范”称号。三、加大投入,注意质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一)本科生教学强化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以“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为工作重点和核心,着力做好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教学改革、建材建设、双语示范课堂建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多项工作。2009年度我院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由陆基孟教授和王永刚教授主编的《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被教育部评为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这是石大入选的首部国家级精品教材,也是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评选出的首部石油勘探类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教材获山东省省高校优秀教材奖:蒋有录、查明主编的《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获得一等奖;吕洪波主编的《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戴俊生主编的《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李振春、张军华主编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分获二等奖;吕洪波教授主讲的《地球科学概论》获评省教育厅首批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蒋有录教授等申报的《依托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资格;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的水平继续稳步太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接受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心评估并受到高度好评。保证教学秩序,提升教学水平。通过院、系领导不定期随堂听课,严格调课审批程序,“教授联系年级”、“班主任设到班级”以及“设立学5生教学联络员”等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保证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一年来,学院没有出现教学事故,并在各学期的教学中期检查中获得优秀成绩。学院启动教授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3个1”机制,即每学年上一门课、示范一堂课、指导一堂课,2009年已安排董春梅、张卫海等教授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彭秀英、赵健老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高校《GPS导航定位技术及应用》课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刘华、鄢继华获得学校讲课比赛二等奖。学院聘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为我院勘查专业08级学生上课,这是学院为完善本科培养模式、优化本科教育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后每年将邀请3-5名院士为本科生上课。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油气勘探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组织了1项教育部修购专项、5项教学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参与了多项学校组织的我院“211”、“985”投资及教学基本建设项目的谈判、招标工作。(二)研究生教学:提高生源质量。组织教师认真完成了2009年研究生招生简章、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专业目录的编写工作;成立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严格执行研究生招生纪律,采取推免与统考相结合的方式,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初试、复试与录取工作,2009年我院共录取研究生30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0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32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4名,录取工程硕士生70人。多措并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教授必须上讲台”,提高了教授授课到位率;举办学术讲座,聘请国际权威专家不定期来校讲学或定期常规授课;利用专项经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联合培养,出国深造,2009年有6名研究生入选学校公派出国联合培养计划,派出人数在全校名列第一;积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6计划,博士研究生刘金华荣获“2009年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硕士研究生罗勤民、秦永鹏获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作品竞赛三等奖;实行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提高了博士生的论文质量;开展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与推荐工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07届毕业生程付启的博士论文《天然气藏多源充注与散失的地质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导师金强教授)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生邵才瑞的博士论文《基于岩石物理的多元信息融合方法研究与应用》(导师印兴耀)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四、积极开拓,特色发展,学科科研优势日益突显(一)学科建设:学院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点学科;12个硕士点学科;6个本科专业。学科实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公布2007~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我院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两个学科分列第2位和第5位。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实力也在稳步提升。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和“211工程”三期建设进展顺利。学院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依托青岛校区逸夫实验楼进行实验室建设,截止到目前,已完成全部设备请购计划(7套件),实际请购经费825.38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64.63万元,在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好的成效;“211工程”三期“复杂地质条件油气成藏与剩余油预测”和“非均质油气藏地球物理”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实质建设内容,部分设备的论证和请购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二)科研工作:7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立项及科研经费均创历史新高,纵向科研立项86项,横向科研立项216项,科研经费在2008年近5000万元的情况下新增到7000万元,同比增长40%,纵向科研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大,达到2600多万元;8个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基金支持,5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承担国家重大油气专项课题20项,1个项目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1个项目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李伟等申报的“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反转构造发育的选择性成因机制”获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项目资助。学院共发表论文267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5篇,SCI收录11·篇,EI收录44篇。多项成果获大奖:金强教授参与完成的成果“断块油田稳
本文标题: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2009年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4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