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地理必修1作业本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B2。D3。A4。B5。C6.D7。A8。B9。(1)①海王星②木星③地球④水星⑤火星⑥天王星⑦金星⑧土星(2)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或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行轨道为近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3)②⑧①⑥②④⑦10.Bll。A12。A13。(1)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2)金星。理由:因为金星与太阳的距离、赤道半径、质量、体积、公转周期等数据与地球最接近。(3)假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减小,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会减弱,地球外围的大气就会逃逸到太空中,地球上就不会有适宜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也不会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上也可能不会出现生命物质了。14。(1)能够使“可见宇宙”的范围扩大。(2)“大麦哲伦”在地球上对太空进行观测,中间有大气层阻隔,而“哈勃”在太空直接观测;“大麦哲伦”比“哈勃”的成像清晰度高10多倍。(3)说明人类对神秘宇宙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对科学真理执著地追求。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电磁(2)紫外可见光红外(3)可见光(4)可见光2。A3。B4。A5。B6。A7。C8。A9。D10。B11.(1)(2)11(3)黑子数目增多时,太阳活动处于活跃期,太阳大气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几率增大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l)N—S南北两极点(地心)(2)箭头略逆(3)正西(4)不偏转(5)A=B=C=DA=B>C=D2。A3。(1)地球上除了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地方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小,到极点减为零。(2)40000(3)14474。D5。B6。B7。C8。A9。(l)北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90°W90°E(3)923129231492221(4)0°180°10。Cll。A12。B13。(1)略(2)白西向东(3〕地球公转轨道黄道(公转轨道)(4〕近日点,l,快14。(l)北极星(2)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赤道23。5黄赤交(3)太阳直射23。5°N~23。5°S15。D16。B17.A18。C19。(1)6月22日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2)远日点(3)晨6时0时或24时6时12时(4)0°66。5°正午太阳高度(5)A和E,C和D(6)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三个月后到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20.B21.(1)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2)③④①⑥22。B23.D24.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冬至日达到最小,此后又逐渐增大,至第二年夏至日再次达到最大。25。B26。B27。A28.C29,C30。略31。实验目的验证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存在。实验仪器有轴的球状物、墨水、清水等。实验步骤1.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2。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3.观察并描述墨滴流痕的偏转。自转方向与步骤2相反。4.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步骤2、3,但自传方向与步骤2相反。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32.A33。D第四节地球的结构1,(1)地震波传播速度(2)横波纵波古登堡面莫霍面(3)地幔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4)地壳硅铝硅镁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5)液态或熔融状横波不能在该层物质中传播(6)相同点:都能在固体中传播。不同点:B波的传播速度比A波快;A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而B波能。2。B3.C4,D5。D6.C7。(1)A(2)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会明显加快(3)只有上下颠簸的震感(因为纵波可通过海水传播,而横波不能)。单元练习l。C2,A3。B4。D5,A6。B7.B8.A9.B10.Dl1.C12.A13.D14.C15。B16.A17,C18。D19。D20。D21。C22。C23.B24。C25.B26。(l)自西向东(2)夏至(6月22)北回归(3)923全球各地昼夜等长(4)冬极夜(5)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7。(l)莫霍面古登堡面(2)地核地幔地壳(3)硅铝硅镁E(或硅镁)(4)地壳(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8。从地球本身看,由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当,自身体积、质量大小适中,所以拥有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从恒星际空间看,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并且太阳光照比较稳定;从行星际空间看,八颗行星绕太阳公转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点,所以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以上条件保证了生命的产生与演化。29。(l)15°/时0(2)>(3)23小时(4)正东正北(5)地转偏向右(东)(6)地方时相同;二分日日出、日落时刻相同;所处的温度带相同;季节相同等。(答两点即可)30,(l)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2)电子通信、航天工业等方面。(3)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的某些疾病、农业收成的丰歉等。(答出两点即可)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咸和物质循环1。B2。B3。岩石矿物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4.A5。C6。B7.D8。D9。(l)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2)冷却凝固变质作用熔融作用10。(l)侵入喷出(2)③(3)大理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l。C2。A3。B4。(l)岩石圈断裂带(2)挤压碰撞彼此分离(3)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美洲南极洲(4)消亡生长(5)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所以多火山、地震。②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由于板块的不断张裂作用,形成了红海。③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抬升而形成的。5。D6。(l)褶皱断层(2)背斜向斜(3)地垒庐山(华山西峰等)地堑渭河谷地7.A8.B9.D10,B11.冲积扇(洪积扇)流水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风力的沉积作用12。(l)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造成的。(2)流水的侵蚀作用(3)植被遭受严重破坏。(4)一方面,华北地区的地壳受内力作用影响缓慢下沉;另一方面,黄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华北地区大量沉积,逐渐造就华北平原。所以,华北平原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13,(1)印度洋(2)板块的张裂作用造成的。(3)东非大裂谷将会发展成新的大洋。第三节大气环境l。(l)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3)大气以上下对流为主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4)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这一层天气变化复杂,集中了绝大部分的空气、水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5)因为B层大气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的,并且平流层水汽杂质少,能见度高。2。A3.A4。B5。C6。D7。A8。B9。C10。Cll。C12。⑴小多(2)长多少(3)小、少(4)少多下垫面13。(l)太阳地面大气逆(2)太阳(3)地面辐射(4)地面(5)大气逆辐射保温14。B15.⑴略(2)>><<16。C17。D18,⑴甲乙⑵①②③④(3)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气气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4)摩擦力成一夹角平行19.C20。(1)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2)略(3)b地区是空气堆积下沉,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d地区是由于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21。(1)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①DF多②EG少(3)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东南信风带(4)太阳直射点(5)D22.C23。A24.(1)甲乙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2)略(3)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洲东部和南部25。(1)C(2)B26。A27.(1)暖冷暖气团比重小,冷气团比重大,所以冷气团在锋面的下部⑵锋面云雨大风28,(l)乙⒋锋前(2)略(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冷气团暖气团晴天、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晴天、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大风降温、暴雨或雪阴天、连续性降雨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9。C30。略31,B32。(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低压高压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向四周辐散上升下沉阴雨晴朗33。C34。C35。(1)高压(反气旋)系统晴朗(2)暖晴朗(3)C将受冷锋的影响(4)AB(5)MM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故气温日较差大。而N地受低压控制,为阴雨天气(6)西北(偏北)36。(1)甲(2)中纬西风(3)海洋(太平洋)37。(1)甲地终年高温;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季节变化大(2)甲地终年多雨;乙地夏季干燥,冬季多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3)甲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降水丰富;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38,(1)略(2)BB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水平气气梯度力大,风力就大39。(1)冷锋(2)寒潮(3)6较大的风和雨雪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4)暴雨40.(1)副热带高压(副高,反气旋)(2)A(3)冷锋(4)有利方面:缓解旱情,减少病虫害,净化空气,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不利方面: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瘫痪,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1。D2。(1)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汽输送蒸腾下渗降水(2)地表径流、下渗、蒸发、降水。3。C4,D5。A6.(l)①⑤②⑥(2)日本暖流西风漂流(3)寒暖(4)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7.(l)略(2)低A处沿岸有寒流经过,并受冬季风的影响,B处沿岸有暖流经过(3)处在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沿岸为上升流(4)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同时沿岸又有寒流流经(5)北大西洋暖流8.在山区,由于流水的侵蚀造成了沟谷、峡谷等地貌,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地貌。例如,华北平原的形成就是黄河、海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9。航线①利用了东北信风和加那利寒流,一路顺风顺流;航线②利用了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一路顺风顺流;航线③利用了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一路顺风顺流。单元练习1。A2。C3。B4。A5,B6。C7。B8,C9,B10,Bll。A12,B13。D14。B15。A16。A17。C18。B19。A20。B21。A22。C23。A24。C。25。B26。(1)A(2)冷锋(3)冷锋过境,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易出现霜冻。(4)烟气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起到防冻作用27。(l)水汽输送地表径流(2)E(3)向斜背斜山岭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外力侵蚀28。(l)热力环流(2)右左(3)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冰块处气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因此纸片A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29,⑴ABBC(2)大气吸收大气反射地面辐射或反射(3)冷30。(1)雨雪下降(2)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压高压)(3)西北东北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l。C2,A3.B4。D5。B6,C7。C8。C9。B10。Bll。B12。B13。(1)5304640(2)人口增长越快,物种灭绝的速度也越快(或人口增长速度与物种灭绝速度之间呈正相关)人类的发展破坏了物种的柄息地;人类过度捕猎和采集生物资源;外来物种的入侵;
本文标题:地理必修1作业本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4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