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命制的要求与建议
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命制的要求与建议一、指导思想1.正确认识检测是为了达到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诊断、促进和提高的思想。严格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命题。应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地理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目标,有利于引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根据检测结果改进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质量检测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诊断和促进作用。2.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考察,并能通过检测了解和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3.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的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二、命题原则1.严格按《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命题不出偏、难、怪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兼顾拓展、创新题目,面向学生应达到的基本地理素养,如读图、析图能力,利用地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能力进行考察。2.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题干语言简洁、规范,使用专业的地理学科术语。所用地图清晰、数据准确,不能有常识性错误,如西沙群岛等区域的补充,台湾地区的语言描述等。涉及宗教方面的知识必须符合国家宗教政策,兼顾各民族和宗教禁忌。非开放性题目答案必须具有唯一性,开放性题目及必须积极向上,避免出现严重歧义。3.全面性和创新性试题能基本覆盖学段内所学知识,并能有所创新性的开发新题目。避免出现完全照搬过往试题现象。教师新编题目不能低于30%的比重。对旧题利用新材料,根据新形势进行适当的修订。建议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检测内容呈现和检测形式方面进行创新。4.基础性和灵活性兼顾检测内容以应知应会的双基为主,同时要兼顾灵活性原则,适当命制变式考查题目,以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重视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具体应用。5.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要求地图和地理资料图的使用不能少于题目总数的50%。资料的选取必须进行学科改造。三、检测形式及试卷结构1.检测形式笔试,如有作图题或开图考试,需提前通知学生准备作图工具和相关地图册。2.试卷结构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试题风格:应以会考试题为基调。部分题目可力求新颖,富有创意。难易比例:低、中、高三档的比例为4:4:2难易说明: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7的试题为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三种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全卷难度控制适中。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设计六至七道大题,以综合提高性知识为主,考查内容含理解、应用、实验、探究、分析、计算、作图、析图等。其中最后一道题必须为探究性题目。四、检测范围及内容说明检测内容为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Ⅰ)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地理的基本特征等。理解:(Ⅱ)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应用:(Ⅲ)在新的情境中使用地理概念、原理,运用地理方法解决、解释实际问题。三个层次的要求,体现了课标对地理学科基本能力的要求。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也是检测所要兼顾的内容。七年级上册(1-3章)质量检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内容要求说明1.地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Ⅰ了解生活、生产中与地理学科关系密切的现象2.地理与风土人情Ⅱ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基本理念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计算Ⅲ能够读懂并使用地图,掌握地图和现实中判断方向的方法,并能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4.理解比例尺与图幅、内容详略的关系Ⅲ能够确切掌握图幅一定情况下,比例尺与表示区域之间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5.常用图例Ⅰ能够识记常用的地图图例。6.绘制简单平面图Ⅲ能够根据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绘制出比例恰当,方向准确的平面图,并能准确合理使用图例和注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地球的形状Ⅰ能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地球形状,并准确使用三个具体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地轴、两极、赤道Ⅰ能够理解三概念的确定原则,并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准确定位。3.经纬线及重要分界线Ⅲ经纬线的特点、指示方向、能够根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判定东经、西经、南纬、北纬、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等。4.经纬网Ⅲ能够将经纬度信息在地图上准确定位。在普通地图及在南北两极地区图上,能够根据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5.七大洲、四大洋Ⅰ识记轮廓、在不同视角的地图上准确定位,识记重要的大洲地理分界线。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概念能够结合地图识别。6.各种地形类型Ⅱ结合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描述五种地形类型特点。并能对世界重要地形区结合地图识记。7.等高线和分层设色地形图Ⅰ、Ⅱ理解等高线的制作原理,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形特点,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结合河流流向、坡度陡缓、瀑布形成等进行任务驱动式考察。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8.大陆漂移假说Ⅱ能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并能判断证据的合理性。9.板块构造学说Ⅰ记住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识记六大板块,能在板块示意图上准确标注。10.火山地震和山脉带Ⅱ能够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带和山脉带。第三章世界的居民1.世界人口的增长Ⅰ了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现状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2.世界人口分布Ⅱ能结合地图识记世界人口主要稠密区、稀疏区,并能解释原因。概括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3.世界人口问题Ⅰ了解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并知道这些问题所能产生的后果,以及人们所应采取的正确措施。4.世界的人种Ⅰ人种特征、人种分布、人种迁移的基本知识。5.世界的语言Ⅰ识记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最普遍、各大洲主要语言。6.世界的宗教Ⅰ了解基本的宗教建筑、经典、分布。7.世界的聚落Ⅱ识别主要的聚落形式,能根据资料判断某处聚落的基本状况。理解并能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八年级上册(1-3章)质量检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内容要求说明1.中国的位置Ⅰ能够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方面描述,并能说出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中国的范围Ⅲ识记中国的四至点,并能解释东西和南北距离远对我国的具体影响。能够正确描述中国在五带中的位置。3.中国的陆地和海洋Ⅰ记住我国疆域的重要数据、濒海和重要的海峡、内海、岛屿,并能落实到地图上。4.三级行政区划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简称、省会或首府等。轮廓特征突出的省级行政单位要能识记。5.中国的人口增长Ⅱ根据资料描述中国的人口状况、人口问题,并能提出应采取的措施。6.中国的人口分布Ⅲ能根据地理资料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原因。7.中国的民族Ⅰ识记汉族、壮族在祖国大家庭中人口地位。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少数民族的独特民族风情。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西高东低的地势Ⅱ通过地形图或剖面图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并能说出对我国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影响。2.主要山脉Ⅰ在中国地形图上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3.复杂的地形Ⅱ在中国地形图上识记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并能理解记忆其突出地理特征。4.中国的气温分布Ⅲ理解一月和七月我国气温分布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并能分析吐鲁番、青藏高原等地的独特性。准确识记1月份0℃等温线。5.中国的温度带Ⅱ理解并记忆各温度带的基本特点及典型农作物。准确识记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6.中国的降水Ⅱ能够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国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并大致解释其形成原因。能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与植被的对应关系。准确识记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7.季风气候显著Ⅲ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对我国季风区的影响,能够利用季风气候的基本知识解释我国常见的气候特征和常见天气现象。五、应注意的事项1.评价形式应本着激励学生、促进发展的原则,灵活多样。2.学校要组织教师做好检测后的质量分析,及时总结学生阶段学习达标情况,进一步改进教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标题: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命制的要求与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4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