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指导老师:龙泉院系名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地理科学学号:2010214366姓名:沈新捷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专题教案设计一、设计理由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近些年来四川发生了不少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在此之前我听说过唐山大地震、知道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板块交界处多发火山地震,但却不知道我的家乡也位于地震多发带,整个四川中西部大的地震断裂带就有,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的断裂带。我们对地震知之甚少,更不知道地震来了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学校经常做防火演练,却从来没有过地震逃生自救演练。即使在汶川地震后,也没有太大改观。所以我设计了这一专题,希望我的学生能从中有所收获。二、课标分析课标对整本书的四个章节分别做了要求,在此我只提炼出关于地震这一专题的分析。首先,对于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这部分内容,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和运用资料简述自然灾害的特点、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及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那么,整合成地震专题即让同学们结合汶川地震的资料,分析地震的特点、人类对地震的可能影响,再运用地图或flash动画说明地震在世界、中国的分布,最后细化落实到在四川的分布。其次,根据课标要求还要能够简述地震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并说明它的主要危害。第三,关于自然灾害与环境这部分,结合实例,说明地震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就以四川的龙门山断裂带为例,分析这一断裂带上的自然环境特征,还是老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自主分析。第四,关于防灾减灾这部分内容,要介绍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及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在地震逃生中如何保护好自己、在被困时如何发出求救信号。三、教材分析教材关于地震这一部分的知识是散步在各个章节里的。主要内容在课标分析里已做阐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四、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知识性方面都不算难,知识点也不多,学生掌握很容易。所以这节课老师讲得不会太多,更多的是老师提供资料、播放flash动画、利用谷歌地球,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言等形式,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掌握求生技巧。五、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学生能够分析讨论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各种资料,让他们尝试自己分析、讨论、总结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出来的,才是他们真正掌握的,这样在以后遇到问题才能用上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思路:提供汶川地震的资料数据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学生从中分析提炼出地震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提供地图和flash动画将地震带分布逐渐细化,从世界到中国再到四川--学生通过读图、换看flash动画,描述地震带的分布--利用谷歌地球让学们观察地震带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并作出总结--介绍先进地震预测技术和我国的发展状况--最后让同学们积极讨论发言“地震来了怎么办?”。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地震的特点,说明人类活动对地震的可能影响及地震的分布。2、能够阐述地震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3、说明我国地震多发区(四川)的自然环境特征。4、说出自己的逃生自救求救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老师提供的资料(包括图表、专业论文、新闻等)的分析,简述地震的特点,说明人类活动对地震的可能影响。2、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和观看flash动画,描述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观察谷歌地球上的航拍图片,描述地震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逃生方案。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2、树立探索精神,正确认识事物,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建立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七、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掌握逃生和自救求救方法,其次再是那些知识性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都并不太难,稍显难度的是它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八、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发现法、讨论法和地图法,再结合讲授法。八、教学媒体Flash、谷歌地球、板书、地图、其他图表资料九、教学过程设计首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咱们这里被称为“天府之国”。学生关于这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学生回答完咱们这里有多么多么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发生在四川的自然灾害的图片,告诉学生,尽管被称为“天府之国”四川其实也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转入正题,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的是关于地震的专题,地震是我们省的多发自然灾害。第二,向学生提供关于汶川地震的图表资料、新闻资料、学术论文资料和Flash动画。让学生逐一分析、讨论出以下问题。1、地震的特点。2、分布。3、人类活动对地震的可能影响。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补充。第三,这一环节主要是由老师讲解地震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第四,浏览谷歌地球,以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为例,学生再结合手中资料,分析地震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状况。第五,老师用图片和讲授法介绍世界最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让学生们了解到,即使现代科技如此发达,地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能预测的。在这里要鼓励同学们用于探索,说不定今后再这方面有所作为。第六,最后是让学生谈谈地震来了怎么办,讲讲自己的逃生、自救、求救计划。最后老师在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讲讲自己在汶川地震中的经历。十、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包括逃生自救和知识性目标。这种授课方式会不会让学生觉得不正式、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学生能否真正把理论用于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文标题:地震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5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