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与逃生
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与逃生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作者:谢仁贵学号:04208731内容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地震活跃期,正处于地震高发期。青海玉树的地震和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的发生,说明我国面临的地震形势十分严峻。要想减轻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要做到不恐慌,合理避震,有效地保护自己,帮助别人,我们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地震知识。本文将从地震的主要基本概念出发,深入分析地震的成因,总结归纳了地震灾害的预防与逃生,并对将来预防地震的工作重点做简要的分析。关键词:地震、基本知识、预防、逃生、应对措施Thebasicknowledgeofearthquakeandthepreventionandescape(Department: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author:XIERen-guiStudentID:04208731)Abstract:Ourcountry,amulti-earthquake-happeningcountry,suffersheavylossesfromearthquake.Atpresent,mainlandChinaareaalreadyenteredtothefifthearthquakeactivephase.TheQinghaieucalyptus'searthquakeandSichuanWenchuan“5.12”bigearthquake'soccurrence,showedthatourcountry’searthquakesituationisverysevere.Ifwewanttoreducethedisaster,wemustmastersomebasicknowledge,keepcalmtoprotectuseffectively.Thearticlewillembarkfromearthquake’sbasicconcept,analyzesearthquake’soriginthoroughly,summarizethewayofprevention.Atthesametime,thisarticlewillalsomakethebriefanalysistothefuturepreventionofearthquake.Keywords:earthquake;basicknowledge;prevention;escape;solutions地震时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地震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人类从科学上认识地震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的减小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的主题。而作为普通的人,掌握基本的地震知识及逃生技能则是十分必要的。一、地震的基本概念(1)地震含义地震(又称地动)是指岩石圈的振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板块积累和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也有的地震是双震。(2)地震类型地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由人类活动,如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同时按照成因又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按照震源深度又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一般来说,震源越浅地震的破坏性也越大。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3)基本术语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的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的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它能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它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人们一个警告!即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一位住在楼房里的干部突然被地震惊醒。由于这位干部平时了解点地震常识,所以当他感到上下颠簸时,迅速钻到桌子底下,五、六秒种后,房顶塌落。直到中午,他被救出后,深深感到要不是自己果断钻到桌子底下,早就没命了。他说是地震知识救了他的命。震级和烈度:地震学上用地震震级和烈度两个不同的概念来衡量地震的大小,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烈度是表示某一地区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震级的大小是根据震源通过地震波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来确定的。释放的能量愈大,震级愈高。地震的震级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一个5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级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地震烈度是通过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实地踏勘和专家评定得出的。也就是俗谚说的“震级要算,烈度要看。”对待地震烈度,人们归纳了这样几句谚语“一条谚语三句话,看人看房看地下。房倒屋塌有七度,四度有感十遭难。”二、地震的前兆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和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三、地震所带来的危害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尼亚斯岛有633人死亡,50人失踪,约2.78万人无家可归。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造成7.3万多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2006年5月27日,印尼日惹和中爪哇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造成至少6000人死亡,约2万人受伤,20万人无家可归。7月17日,印尼爪哇岛西南海域发生里氏77.3级海底地震及海啸,造成654人死亡,约329人失踪,978人受伤,约10万人无家可归。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8.2级的大地震,造成69,130人遇难,374,031人受伤,17,82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514.68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616.0865万人。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由上可知地震灾害是非常的巨大的,一旦发生了地震,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因此加强地震的预测及防护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四、地震的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我保护地震发生逃生时应该带好充足的生活必须品。首先应带水、干粮,急救药品、贵重物品,照明手电,换洗衣服、卫生用品,有婴儿的家庭要带奶粉、尿布以及防潮湿的雨布和雨伞等。这些东西平时或接到地震预报后,立即准备好。经验证明,平时有准备的家庭,能安全度过灾害期。当遇到破坏性大地震时,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五、我国地震分布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六、重中之重----地震的预测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地震活跃期,正处于地震高发期。汶川和玉树地震已经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正确的预测地震的发生以及有效的减少地震所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当前摆在我们国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国对地震进行精确的预测最早要追溯到东汉年代,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为人们及时知道地震发生的大体位置有一定的作用。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飞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尝试着对地震做出预报,以便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一般认为科学的地震预报应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由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地震预报技术尚不完善,成功的例子很少,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世界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海城的里氏7.3级地震。中国的地震部门在震前数小时正式发布了临震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疏散了大量居民。据信这次成功的预报避免了数万人的伤亡。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地震监测台网,科学家们还通过超深钻井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球内部信息。但是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还仅限于通过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对地震活动做出粗略的中长期预报。在短期和临震预报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地震前兆观测和监测。参考文献:[1]张晓东.青海高原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等间距特征[J].高原地震,1992,4(3):9—14.[2]任金卫.刘连柱.中国大陆强震趋势预测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3]夏玉胜,杨|jli萍.地震预警系统及减灾效益研究Ⅱ】.西北地震学报,2000.22(4):452—457.[4]孙巍.日本东北地区地震显示地震预报的难度咖.科学时报,2008一06—17[5]陈运泰.地震预测——进展、困难与前景Ⅱ1.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28(2):1-24.
本文标题: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与逃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5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