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补考复习题
11.地面组合侧重压制规则干扰,多次覆盖水平叠加强调压制随机噪声和多次波。2.偏移是通过数值计算把地面记录延拓为地下波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绕射波得到收敛;倾斜界面反射波得到归位,波场干涉得到分解,波前回转现象得到消除。3.观测系统定义的目的是将每一地震道记录对应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地面位置坐标、高程等信息写入道头,以便抽取各种道集。4.地表一致性校正是校正因表层因素引起的时间、振幅、波形和相位异常。5.速度扫描是采用一系列的速度对CMP道集进行动校正,得到对应的道集剖面,正确的速度使反射波同相轴平直;偏低的速度导致校正过度;偏高的速度导致校正不足。6.水平叠加是把多次覆盖资料压缩成单次覆盖资料,增强信号减弱噪声的处理方法。7.静校正量的高频分量称为短波长静校正量,它影响地震资料的叠加质量;静校正量的低频分量称为长波长静校正量,它影响构造形态。二、已知抽样间隔为2ms,道间距10m,下图炮集记录中面波的视速度和频率范围分别为250(m/s)至500(m/s),2Hz至5Hz,试计算奈奎斯特频率fN、奈奎斯特波数kN及最小波数和最大波数,并画出拒绝面波通过的二维滤波器在频率-波数域上多边形。解:(1)(6分)(2)画图(4分)2四、简述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一般流程。答:(1)观测系统定义;(2)预处理(道编辑、振幅恢复);(3)反褶积、静校正;(4)速度分析;(5)动校正、水平叠加;(6)剩余静校正;(7)偏移;(8)步骤(4)至(6)需要多次重复。五、简述野外静校正的意义和统计剩余静校正的两个假设条件。答:1、消除由于地表高程变化、风化层厚度和速度变化、激发和接收点深度变化等因素对反射波传播时间的影响。2、求取剩余静校正量的假设条件:(1)地表一致性条件;(2)在共深度点或共炮点道集内,各测点上剩余静校正量是随机的,其均值为零。六、将偏移处理用三组单词(“时间”、“深度”)、(“叠前”、“叠后”)和(“偏移”)进行搭配,可以生成8种名称。将地下介质用两组单词(“简单”、“复杂”)与(“速度”、“构造”)进行搭配,可以简化为两类速度和两类构造相加而成的四种地下模型,试说明每种偏移处理的名称及适用条件(注:(1)用(搭配后的)速度+构造表示适用条件;用“=”表示“对应”关系)。答:(1)简单速度+简单构造=叠后时间偏移;3(2)复杂速度+简单构造=叠后深度偏移;(3)简单速度+复杂构造=叠前时间偏移;(4)复杂速度+复杂构造=叠前深度偏移;(5)简单速度=时间偏移;(6)复杂速度=深度偏移;(7)简单构造=叠后偏移;(8)复杂构造=叠前偏移。七、简述水平叠加处理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答:作用:压制噪声,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问题:(1)当动校正存在剩余时差时,水平叠加降低了分辨率;(2)界面倾斜时,CMP道集是反射段信息,即反射点是分散的。当倾角越大,炮检距越大,界面越深,反射点偏离中心点越大;(3)当地下构造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剧烈时,不同地层的反射波场和绕射波场相互重叠和干涉,CMP道集中的波场十分复杂。复杂的传播路径使反射同相轴严重偏离双曲线形态;(4)叠加剖面的振幅是不同入射角反射振幅的平均,不等于零炮检距反射振幅。八、简述预测反褶积的两个主要假设和压制多次波的基本原理。
本文标题: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补考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5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