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题目答案归纳
城市规划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1、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是城镇化的推动力。3、“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形曲线表示,又称为“诺瑟姆曲线”。城镇化的轨迹为拉长的S形曲线,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3、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霍华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4、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1920年巴黎;第二代卫星城为半独立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1928年伦敦、瑞典魏林比;第三代卫星城为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1960年英国米尔顿.凯恩斯;6、《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的主要内容。(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2)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7、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ofMachuPicchu)的主要内容。(1)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如道路应接功能性质进行分类,改进交叉口设计等。(2)认为应把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制定交通流量的依据的政策,改为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要注意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3)《雅典宪章》过于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城市规划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4)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8、《城乡规划法》的基本框架《城乡规划法》全面定义与界定了城乡规划行政的各个维度:城乡规划的制定,主要界定了各类法定规划的编制主体与审批主体、主要编制内容以及各自的审批程序;城乡规划的实施,不仅强调了新区开发和建设,旧城区改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中的城乡规划实施要点,还详细界定了“一书两证”的适用条件以及申请与受理程序;城乡规划的修改,主要规定了各类法定城乡规划修改的前提和审批程序;监督检查,主要阐述了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主体以及有权采取的相应措施;法律责任,主要阐述了违反本法相关规定的组织和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9、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职权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各自行政辖区的城乡规划工作依法进行管理,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1)行政决策权。即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其具有管辖权的管理事项作出决策,如核发一书两证。(2)行政决定权。即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管理事项的处理权,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中未明确规定事项的规定权。前者如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方式作出调整,后者如制定管理需要的规范性文件或依法对某些规定内容的执行作出行政解释。(3)行政执行权。即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者上级部门的决定等,在其行政辖区内具体执行的管理事务的权力。如贯彻执行以法律程序批准的城乡规划。10、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我国城乡规划运作体制的核心是程序合法、依据合法。一.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规划运作实施规划许可证制度开发控制程序和要求在城市规划区和乡、村庄规划区有所不同。二.开发控制的依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城乡规划时的依据主要有法律规范依据、城乡规划依据,技术规范依据和政策依据。第4章城市规划价值观11、城市规划的属性城市规划是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的安排。城市规划的属性是政府的公共政策,规划的对象是各种资源(包括能源),规划的目的是谋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各项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指导城乡发展和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合理配置资源、能源,从而实现政府提出的目标,并在节约资源、能源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益。误解:规划就是建设项目的设计。12、城市规划的任务(1)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2)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基本任务: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13、永续发展的概念,永续为什么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①‘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②‘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的永续发展对实现全人类永续发展,关系重大。城市规划正是着眼于长远、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地、综合权衡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贯彻、落实永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4、和谐城市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1997年北京《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在核心纲领提出了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和谐城市是城市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从永续发展到和谐发展,反映了人类为建设更美好城市的思索有了更新的认识。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或者说,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类还可以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更大的愉悦。三、和谐城市的价值观1、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2、人与人的社会和谐3、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第5章生态与环境1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调控性。第二: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第三: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城市自我稳定性差,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第四: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16、城市环境容量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以及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和建筑容量等内容。(1)城市人口容量。城市人口容量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的空间区域所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2)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即能维持生态平衡及不超过人体健康阀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受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或允许排放污染物的总量。(3)城市水环境容量。城市水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城市用水以及居民安全卫生使用城市水资源的前提下,城市区域水资源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质的负荷量。水环境容量与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质标准有密切的关系。第6章经济与产业17、产业的分类2、从要素角度的分类根据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密集的程度和不同的比例,可以将产业分成三大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主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3、城市产业功能分类根据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将各类城市经济活动大致分为三类,即主导产业、辅助产业与服务产业。主导产业又称专业化产业,是决定城市在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产业,对城市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辅助产业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服务产业是为保证城市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发展以及满足城市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产业18、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1)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的位序演进将经历一、二、三次产业到二、三、一次产业,再到三、二、一次产业的转变过程。(2)工业的内部结构逐渐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演进。(3)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渐由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再进一步向以高、精、尖工业为中心演进。(4)在向区域外输出产业的过程中,逐渐由低附加值产业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演进。(5)在产业结构的要素密集程度上,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演进。19、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1、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是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2、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题目答案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6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