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这里既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又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又是旅游文化资源富集区。在甘孜发展全域旅游,有资源、有市场、有基础、有政策、有支持,对甘孜加快发展、同步小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握大势,站在全局性、战略性高度重视全域旅游今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把甘孜州全部纳入创建范围。这是我们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我们多年来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喜事,是甘孜发展底部突围、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第一,全域旅游是我们一路走来的坚定信念。近年来,不管创业如何艰难、情况如何变化,我们都坚定不移地把全域旅游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1年11月22日,在州第十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全域旅游”,把全域旅游定义为“四全”。全域资源:整个甘孜州处处是风景,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棵草到一株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从一座建筑到一个人,都是全域旅游的资源。全面规划:把全州15.3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整体开展《全域旅游规划》。全境打造:不是抓一个点的旅游、不是抓一个县的旅游,而是一个地区在抓旅游。全民参与:营造全民重旅氛围,人人都是旅游的服务者、经营者、管理者、参与者。——2012年,我们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方案,按“三圈两轴”布局启动全域旅游。同时明确:全域旅游必须把生态放在前面,坚守规划、人口、土地、建设、生态“五条红线”。管住宅基地、自留地、未建设用地“三块土地”。克服中断传承、割断文脉;破坏生态、牟取暴利;相互杀价、恶性竞争“三种倾向”。——2013年,我们在南路以备战“稻城机场顺利通航、亚丁景区精彩亮相”为抓手,引领了甘孜州南部旅游,并从中体会到旅游服务要做到“行有保障、住有档次、游有看点、吃有特色、购有产品、娱有品味”。在北路以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打造“一园三区”产业带为抓手,开启了北部旅游,并从中总结出:“做旅游是一个过程;做旅游就是做艺术;做旅游就是做文化;做旅游就是做细节;旅游要挣钱,就要有产品;要挣更多的钱,就要有商品。”同年,我们提出在全州设立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设想。——2014年,我们确立“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在“圣洁甘孜走进浙江、走进广东”的基础上,成功推出“圣洁甘孜走进北京”系列推介活动,并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授予甘孜州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称号的建议》。——2015年,我们启动了海螺沟创“5A”、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用创“A”标准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并分批到阿尔卑斯地区考察,将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同年8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全域旅游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第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域旅游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甘孜发展转型升级、底部突围的重大决策。一是从“创新发展”来说,全域旅游本身就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是甘孜州立足生态优势,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弯路,从农业文明跨越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的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创新。二是从“协调发展”来说,全域旅游不是一点、一地的旅游,而是兼顾州内东部、北部和南部,兼顾城镇和农牧区,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兼顾全州各区域各领域的旅游,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协调性。三是从“绿色发展”来说,全域旅游是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甘孜州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这里天最蓝、水最清、空气最清新。但要把这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爆点就在全域旅游。另一方面,要发展全域旅游,首先要打好生态底色,生态是全域旅游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持续之源。因此,甘孜州的绿色发展,就是要通过全域旅游,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促进绿色发展。四是从“开放发展”来说,旅游就是交流交往交融。旅游改变思维、旅游改变生活。在甘孜州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破除怕吃亏、怕上当、怕受骗、怕风险、怕担责的山沟意识,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借智、借力、借资、借市,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计民生、繁荣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安宁。五是从“共享发展”来说,全域旅游拉动的行业有110多个,几乎给所有的人都创造了机会公平。甘孜州深居横断山腹心、远离主体市场。我们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在州内建立起绿色消费的大卖场,引导群众为旅游而种、为旅游而卖,组织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旅游中来,形成游客能满意、群众得实惠、企业有收益、政府有税收的共享发展局面。第三,全域旅游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着力方向和着力部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旅游主体的变化。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生活方式。2015年,国内游已经达到40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人口每年旅游3次,蕴藏着惊人的消费力。二是出行方式的变化。国内游客中,自驾游占70%以上,“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常态,团散比从7:3演变成3:7,散客时代全面来临。三是旅游目的地的变化。如果说传统游客追求的是“到此一游”,现代游客追求的则是体验参与,旅游的目的地不再局限于传统景区,一个有文化的广场,一个有温泉的酒店,一家有氛围的咖啡厅……这些不是旅游景区景点的地方,正在变成新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消费侧的巨变倒逼旅游供给侧必须改革,从景区供给转向目的地供给;从观光产品供给转向多元产品供给;从导游、服务员等专业供给转向包括整个区域的全员供给。这种改革的结果,就是我们说的全域旅游。第四,全域旅游是争取国家支持的新领域、新渠道。甘孜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支持,但现在我们到底向国家争取什么?争取“路”,公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争取“水”,安全饮水已经解决了;争取“电”,电网已经架得差不多了;争取教育卫生,学校和医院也修得差不多了。投资如何增长,我们要向国家争取什么?方向在产业,在投入有产出、有效益的环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明确提出,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给予“八个优先”的支持:一是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二是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四是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五是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六是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七是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八是优先列入国家旅游重点联系区域。这“八个优先”,个个都有真金白银,只要我们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就能获得国家的特殊支持。二、理性思考,防止认识误区和实践陷阱李金早局长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一文中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我们深深感到:这正是对甘孜近年全域旅游的高度概括和最好阐释。同时我们认为要在实践和操作层面正确认识这一概念,还需要准确把握“六个是”和“六个不是”。“六个是”:第一,全域旅游是一种理念引领。全域旅游是一种社会氛围,是一种旅游自觉,是一种制度建设,是把旅游意识、制度、规矩植入心灵、养成习惯、形成基因传承,达到“人人重旅游、到处有服务、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境界。第二,全域旅游是一种生活追求。对游客来说,是一种旅行体验的追求,是心灵修复的过程和满足状态。对居民来说,是一种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在旅游中拓宽收入渠道、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优化生活方式的愿望。对政府来说,是一种区域发展的追求,是关于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空间、整体优美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谋划与考量。第三,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模式。是把全域旅游确立为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容量宽、综合效益高”的优势,利用丰富资源,突出旅游体验,开发旅游产品和商品,引导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城镇围绕旅游建、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从而提升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四,全域旅游是一种综合提升。是发挥旅游的拉动力、融合力和催化、集成作用,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提升,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第五,全域旅游是一种脱贫奔康的途径。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完全能够带动群众脱贫奔康。在甘孜州,去年稻城县由省定贫困县,通过旅游实现财政收入突破1个亿,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7万元。事实说明:全域旅游能脱贫、能致富、能奔康,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甘孜一定能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小康。第六,全域旅游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责任,是功成不必在我。旅游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过程,全域旅游不是一天、两天抓旅游,而是持之以恒,用一代人、几代人的心血去抓旅游。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要有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为一届打基础的责任担当;必须要有热爱这片土地、建设美好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家国情怀。“六个不是”:第一,全域旅游不是发眼前财、断子孙路。全域旅游不是“掠夺式”旅游,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随着“城市病”的蔓延,甘孜州的每一座森林、每一片草原,对于生活在雾霾中的人来说,都是奢侈品。但是这些资源又非常脆弱。在甘孜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首先要对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说“不”,要让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的否决权。第二,全域旅游不是家家生火、户户冒烟。全域旅游不是“一哄而上”、全部都直奔着游客去,而是要区分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合理分工、有序进入。种地的仍然要种地,不同的是在种地的过程中,要考虑观光农业,要考虑如何种游客喜爱的农产品;放牛的仍然要放牛,不同的是在放牛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让草原更美,如何把牛奶、牛肉卖给旅游,间接地挣游客的钱。第三,全域旅游不是到处修宾馆、到处建饭店。“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千万不能把宾馆饭店的数量等同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当然,宾馆饭店的建设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层次,决不能搞低水平的“农家乐”、“牧家乐”,而是要发展乡村精品酒店,发展民族、民俗文化主题酒店。我们追求的是“亮灯率”,而不是“空房率”。第四,全域旅游不是粗制滥造、零门槛进入。全域旅游是有规矩的市场经济,必须立法、必须组织引领。旅游的信用危机来自于随便摆个炉子就卖烧烤;来自于随便找个房子、摆两张床就开宾馆;来自于随便买个QQ车、长安车就拉游客;来自于随便搭个帐篷、摆个地摊、打个招牌就开始挣钱。这种粗制滥造的做法不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而是对全域旅游的抹黑。第五,全域旅游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旅游的根本动因在寻异,差异性是旅游的生命。我们有1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从石渠海拔5334米的高原到泸定海拔1100米的河谷,分布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地形地貌,集中了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所有自然之美。此外,我们还有别具一格的康巴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我们完全有条件差异化发展,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第六,全域旅游绝不仅仅是个概念,不是没有抓手,不是梦中的“香巴拉”。全域旅游不是一个虚幻的“理想国”,而是用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全域旅游也不是望洋兴叹,消极被动地坐等游客上门,而是要主动作为,抓“宣传”提高知晓率,抓“搬运”提高可进入度,抓“服务”提高吸引力。当然,全域旅游也不能吹糠见米、急功近利,需要久久为功,厚植优势。三、挂图作战,用三年时间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月30日,国家旅游局首次公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四个基本
本文标题: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7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