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经济学(武大郭熙保高教版).
第二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一、收入分配的现状(一)收入分配差异的度量1、洛伦兹曲线根据某国某年的收入分配分组资料,将一定人口比重所对应的收入比重在图上描出,就可得到该国该年的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从洛伦兹曲线上可以读出各个阶层的收入比重,从曲线的弯曲度可以观察到各个阶层的收入差别情况,从不同曲线的对比中可以得到不同国度总收入分配差别程度的比较,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收入差别变动情况。2、吉尼系数吉尼(Gini)系数又称吉尼集中率。是以一个数值来反映收入分配差别总水平。吉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别越大,反之则越小。在理论上吉尼系数的最低值为0(绝对平均),最高值为1(绝对不平均)。吉尼系数是直接利用收入接受者的相对比重与其所得收入的相对比重来计算的。3、库兹涅茨比率库兹涅茨比率是以一个数值来反映总收入差别状况。它只是简单地把各个阶层的收入比重与人口比重的差额的绝对值加总起来。该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缺点是给各阶层的权数不等,最富有和最贫穷的权数较大,中间阶层的权数较小。库兹涅茨“倒U假设”: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或者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4、森的指标P=H[I+(1-I)G]I是收入差距比率,H是贫困人数,G是贫困人口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这个指标比较全面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专家认为,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二是对于基础阶层来说缺乏必要的“兜底”。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滞后。三是经济领域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二)、收入分配现状经济学研究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到3000美元的社会阶段,是最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的阶段。上世纪70年代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如今产生了很大分化:一些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而另一些国家的经济水平与70年代并没有太大变化。可见在这个区段上,国家可以继续发展,也有可能停滞不前,造成这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收入差距是否合理。图2.1行业收入差距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在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十分不满,反响强烈。图2.2贫富差距趋拉大社会公平问题突出随着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分配领域的两头,即与官员腐败相联系的非法高收入问题,以及城市和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赤贫化问题。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底层群众的收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政府对此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图2.3中国部分底层群众收入下降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1、腐败也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官场上严重的腐败现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官员清正廉洁的话,那么他与社会平均收入阶层的贫富差距不可能天壤之别。但现实情况与之正好相反——与贪官们肚圆脑肥、腰包鼓胀相比,那些下岗工人和乡村农民形容枯槁、生活艰难;与贪官们的子女珠光宝气、挥金如土相比,那些穷苦家庭的儿女们衣衫褴褛、手头拮据;与贪官们的子女可以花巨资出国留学相比,那些贫困人家的儿女们即使考上了国内大学也难以圆梦……2、教育拉大贫富差距在当代社会,教育日趋成为社会群体分化的基础性力量。良好的教育政策应当是社会和谐的正面力量,而教育花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罪魁祸首。在调查中,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3、医疗拉大贫富差距医疗费用成为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钱,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3、地区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不论东部沿海地区或中西部地区,都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例如1991年至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广东省高达21%,贵州省为14%,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比较,贵州14%的年增长率也是相当高的,但是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迅速拉大。4、区域差异造成贫富悬殊中国大陆经济分配不均问题的症结,在于区域发展程度的快慢不一。当前中国大陆人口中百分之六十七的贫富不均由地区差异造成。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两个层次:即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中国大陆本土的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间的经济差异问题,而应将各省区间的贫富不均、城乡差异与扶贫等问题,视为地方性问题,责成各级地方政府负责调查、处理。总之,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有:1、源于诚实劳动中努力程度和辛劳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新的体制和机制使“勤快人”和“懒人”的收入差异明显扩大。2、源于各人禀赋和能力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一些特殊的、稀缺的能力与才干,如企业家才能、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一旦在市场中具体化为竞争力,则相关收入差别的扩大,比努力程度带来的差别往往要高出许多倍。3、源于要素占有状态、水平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资金、不动产等方面必然有所差异,而由此带来的收入高低不同,也是客观存在的。4、源于机遇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可能纯粹由于时点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这里面机遇的因素也是不可否认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场合,其作用还十分明显。5、源于现行体制、制度“明规则”因素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比如一般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明显高于非垄断行业,又比如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其具体位置关系较大。6、源于现行体制、制度中已实际存在的“潜规则”而形成的收入差别。这大体相当于一般人们所说的“灰色收入”。7、源于不法行为、腐败行为而形成的收入差别。这相当于一般人们所说的“黑色收入”。问卷调查得到的致贫原因•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教育•医疗•赡养老人•“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对挣不到钱的主要归因教育致贫•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医疗致贫•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是医疗费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约有25%的贫困居民认为贫穷是因为“家里有病人”。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农村家庭的医疗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21%,明显高于城市(7.9%)和小城镇(9%)。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也表明,目前在我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赡养致贫•城市和小城镇贫困居民的另一原因是“家里有老人要供养”,提及率均在14%左右(三)贫困产生的原因•政策因素(如偏重城市的政策、价格剪刀差、资本密集型工业化等)*•环境/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的过度增长等)*•文化/制度因素(种族、性别歧视等)*•政治因素(动荡、贫困者由于无法支付游说成本导致丧失发言权)*•国际因素(贸易条件恶化、贸易保护主义、债务危机等)全球化与贫困•1999年UNDP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全球化加大了富国和穷国的差距•全球化加大了穷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全球化加大了富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全球化加大了富国和穷国的差距•1990-2000年,世界174个国家前15名与后15名的收入差距从60倍扩大到74倍,而这种差距在1960s只有30倍•全世界最富有的20%的人口占有全球GDP的86%、出口的82%、FDI的68%,而最穷的20%的人口的份额只有1%•根据1999年《人口发展报告》,获益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不到20个,8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低于10年前的水平全球化加大了穷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全球化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只有新的经理和领导精英才从这种发展中收益。‘第三世界’的大规模贫困并不能被克服,充其量只是创造出几个富裕的小岛罢了”-格拉德•博克斯贝格,2000•为营造吸引外资德环境,发展中国家往往设法降低劳动力工资、减少对产业工人德保护•以拉美为例以墨西哥为例•1990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全社会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43上升到0.475,工薪收入者的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419上升到1992年的0.519•1970s智利工人可以得到国民收入的50%,到1989年只能得到19%•阿根廷1991年的贫富差距是1:16,1997年上升到1:25全球化加大了穷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第三世界化”•二战结束以后30年内逐步形成的劳资妥协的社会契约被打破,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加剧•以美国为例,1979年收入最高的5%家庭的平均收入是最低的20%家庭的10倍,1999年,这一比例提高到19:1国际贫困线与国家贫困线•国际贫困线(世界银行1990年发展报告以1985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把275美元和370美元作为全球贫困线,一年消费低于370美元的人被归于绝对贫困(贫困),一年消费低于275美元被归于极端贫困(赤贫)):每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的人口占总人口:中国1995年22.2%;赞比亚1993年84.6%;尼泊尔1995年50.3%;马达加斯加1993年72.3%•国家贫困线(国际上一般将国家贫困线定为平均收入的30%):在此标准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中国1996年6%;塞拉利昂1989年68%;乌干达1993年55%;越南1993年50.9%(四)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贫困人口数•世界银行2001年贫困线是人均375美元/年,赤贫线是人均275美元/年,美国四口之家(两个小孩)是17960美元•1990年全世界有10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从趋势上看,除了经济增长较快的东亚以外,其他发展中国家贫困情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贫困人口的一些特征•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往往规模较大•农村的贫困明显显著于城市•贫困与生产性资产的缺乏密切相关•贫困人口营养不良情况很普遍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往往规模较大•巴西22%的家庭人口超过6.7个,其中一半在贫困线以下•马来西亚,贫困率从一人家庭的24%增加到10人以上家庭的46%•当然,家庭规模不但是贫困的原因,也是贫困的结果(人口生产的微观经济分析)*农村的贫困明显显著于城市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农村贫困人口占贫困总人口比重农村婴儿死亡率城市婴儿死亡率农村可获得安全饮用水人口比重城市可获得安全饮用水人口比重肯尼亚809659572161加纳658087673993印度7779105575076印尼737974573643危地马拉596685652689巴拿马5059282263100贫困与生产性资产的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武大郭熙保高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7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