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张传国教授发展经济学专题办公室:经济学院B楼412室E-mail:cgzhang@xmu.edu.cn(一)自然资源(二)人口与劳动力(三)技术条件第一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资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资源的范畴能够扩大,一些当前不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可能在今后能够被利用。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2.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可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三类:•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辐射、风、海潮、地热等,其供应是往复不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按照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原则,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更新资源。如动物、植物资源。其更新速度取决于自身的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应遵循永续利用原则,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包括地质资源(如矿产资源)和半地质资源(如土地资源)。它们将随着人们的消费逐渐减少或形成周期很长。应按照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3.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即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这个特性使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可以获得绝对地租等经济利益。•区域性。每种自然资源都有特殊的地域分布规律。这使自然资源的占有者可以获得级差地租等经济利益。•整体性。每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应坚持全面研究、综合开发的原则。自然资源(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多,利用其发展生产的规模可能越大。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其开发利用的方式,从而影响成本投入、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进而影响经济效益。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某种资源,就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部门,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自然资源(三)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1.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评价。•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三)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2.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①关于自然资源量的评价•主要目的是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②关于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主要是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可从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几点考虑。自然资源(三)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2.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③关于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利用的成本和效率。•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④关于自然资源的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就开发利用的方式与方向提出可选方案,并对每种方案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筛选出可行方案。•指出各种方案之特点,尤其实施各方案的技术经济前提,以利于开发利用的决策与实施。自然资源(三)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2.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⑤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应的评价•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引起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它不但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方面和环境生态方面。•正确分析各方面的正负效应,综合权衡利弊得失,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并在资源开发实施中预先安排好预防措施,以减轻负效应之影响。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作为生产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2.作为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投资的供给。•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人口与劳动力(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1.区域人口数量分析对区域人口总量特征的分析,应重点分析总量人口的构成。①性别构成②年龄构成特征③职业构成④民族构成人口与劳动力(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2.区域人口增长分析①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是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不仅要分析当前及历史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的特征,更要分析未来增长的趋势。•主要指标有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②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通常用机械增长率(某地区一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不仅要对迁出或迁入的人口数量、素质和构成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人口与劳动力(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3.区域人口质量分析①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发展的自然基础,指人的体质和智力。②文化技术素质•人口受文化科技教育与训练的程度。•评价指标有:文化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构成、教育普及程度。③思想素质•通常可通过对区域内社会风气的评价来判断。人口与劳动力(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4.区域人口分布分析①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水平和机械迁入水平。•区域人口分布状况是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②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人口分布影响区域发展,区域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人口分布。•人口作为生产者,是生产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不可能开发资源、组织生产。•人口作为消费者,他的分布应当与区域自然物质基础及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人口分布具有惰性,变化速度较慢。人口与劳动力(三)适度人口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的生产和资源的供给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生态系统的载荷能力及其动态平衡相适应,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与质量的提高相适应。1.适度人口因地而异•不同地区的资源有不同的丰度、种类和质量,所以不同区域由于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差异,适度人口有明显的差别。2.适度人口因消费标准而异•在一定时期内,可利用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对于有限的资源,较低的需求标准能供养更多的人口,而较高的需求标准则只能供养较少的人口。•由于各区域资源潜力、技术水平、文化历史背景及消费习惯不同,人均消费水准也不同,使得适度人口的研究更加复杂。人口与劳动力(三)适度人口3.适度人口因生产力与技术水平而异•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越高,资源的利用率越高,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产品生产越多,所以适度人口也就越大。•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使原来不能开发利用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为资源设计出更充分、更合理、更节约的利用途径,从而提高资源的人口承载力。4.适度人口因时间而异•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均消费标准,因而有不同的适度人口。•不同时期的文化、观念、思想意识、消费时尚、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些也都影响或制约着不同时期的适度人口。(一)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更能充分体现。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进步属于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可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或用同量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产出。•由于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节约,可减轻区域生产对非本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区际竞争力。技术条件(一)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分工、协作与专业化的加深,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结构变化:①新产品层出不穷,催生了新的需求,导致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日益多样。②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不断引伸与“裂变”,独立而成为新的产业部门。4.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技术进步会产生产业关联效应,即在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上,扩大劳动就业的广度、深度,使单位产品上劳动投入的节约与社会总体上劳动就业的增加同时实现。技术条件(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1.技术引进的优点•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时间•可以节约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技术条件(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2.技术引进的障碍①来自技术引进方的障碍•需求障碍•资本障碍•自然资源障碍•劳动就业障碍•技术人力资源障碍•规模障碍•基础设施障碍•文化障碍•时序障碍技术条件(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2.技术引进的障碍②来自技术转让方的障碍•某些政治因素或政策考虑•专利及商业保密措施•技术及产品垄断技术条件(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3.技术选择的原则技术选择的总原则是因地制宜,适应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技术选择的具体原则有:•适应当地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适应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基础,并满足劳动就业需要,充分利用地方人力资源。•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场容量问题。•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考虑配套与协作条件。技术条件(一)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分析(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三)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第二章区域经济分析(一)区域发展水平的度量单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以该指标进行区域分析时,既要考虑总量指标,也要考虑相对量(人均)指标。•缺陷:①由于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差异及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不同等问题,可能使它的统计数据失真,即名义值与实际值间存在差距。②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和地下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③度量区域经济福利与生活水平不完全。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分析(一)区域发展水平的度量综合性指标体系:1、UNRISD指标体系•UNRISD是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UnitedNationResearchInstituteforSocialDevelopment)的缩写,该机构在1970年出版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衡量标准》一书中,提出了包括15个指标在内的区域发展衡量指标体系。其中包括9项社会指标,6项经济指标。•该指标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确切的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缺陷:①该指标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设计的,总是强调对产出的衡量,并且是根据结构变化而不是人民福利去衡量发展过程,在方法上包含着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的假定。②这些指标很难集中起来,以得到关于一个国家物质福利水平的全面评价。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分析(一)区域发展水平的度量综合性指标体系:2、PQLI指标体系•PQLI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的英文缩写。该指标体系由莫里斯(M.D.Morris)于1977年提出。PQLI是由一些容易获得并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不同基本需要的一系列指标组成的较为简便的综合指数,这些指标包括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PQLI与人均GNP的关系不很密切。•由于PQLI主要衡量居民的生活福利状况和大多数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因此,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分析(二)区域发展的阶段1.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六阶段)美国经济学家兼经济史学家罗斯托(W.W.Rostow)在196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7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