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
手工业农业商业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民间俗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1、耕作方式的演变海南黎族人的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又称“刀耕火耨nòu”,泛指原始耕种技术。当时使用的农具是木、石器。持续时间长,直到20世纪50年代云贵地区仍存在。在漫长的时间里,刀耕火种的形式不完全一样。总的说是石器伐树,火烧,最后播种。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战国铁农具(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2)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等为主耜耕或石器锄耕(还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汉朝以后成为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演变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耕犁的发展:(出现—普及—完善)(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2)西汉:赵过的耦犁(二牛三人)与出现犁壁,后期二牛一人;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3)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安装犁评作用—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西汉时还发明播种工具耧车)西汉时的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二牛三人二牛一人特点:可随意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构造变化直辕犁曲辕犁耕作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1)春秋时期:垄作法(2)西汉时: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魏晋以后到今天,基本沿用这种耕作技术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2、耕作技术的进步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耱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一年三熟制★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3、耕作制度的发展(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众李冰及其子率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鱼嘴”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漕渠白渠漕渠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该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井渠法翻车的模型筒车翻车风力水车高转筒车耕作方式的变化(从生产组织形式看)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何时改变?提示:农具原始,需要协作。春秋后变化。◆甲骨文“(王)大令众人曰,(xie)田。”•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集体耕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1、形成原因:2、特点:3、弊端:4、地位:5、影响: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二、小农经济(产生时间:春秋战国)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吗?联系:都是自给自足不为市场而生产.区别:原始和奴隶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不是小农经济。(因为是集体劳动,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知识拓展: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起源早,领先世界;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农业起源:(2)产业结构:(3)耕作方式:(4)耕作技术:(5)基本模式:(6)土地制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巩固练习1、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是A.推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原因B.土地制度演变的产物C.统治者调整改革的产物D.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D2、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C4、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B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C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C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B7.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出现C.曲辕犁的发明D.筒车的发明使用8.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CB9、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铁犁④耧车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9、“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10、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①铁农具的逐步推广②封建土地所以制的确立③一些诸侯国扶植个体小农的改革④牛耕的普及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下列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述正确①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②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③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④往往导致阶级矛盾突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本文标题: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8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