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师2011年版)-姜长青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姜长青Chqjiang@263.net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20/1/42讲解内容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第八节、压力与健康2020/1/43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第二单元、学科简史2020/1/44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正和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由此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群体。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1993)。即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本教程参考ICD-10的方法,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或精神病性障碍。2020/1/45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于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为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2020/1/46第二单元学科简史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行为主义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2020/1/47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2020/1/48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即心理的正面,具有三大功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异常心理活动,即心理的反面,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2020/1/49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重点2020/1/410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医学标准这种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可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变化,或者分子水平上的变化。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这种判定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有心理障碍人的行为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2020/1/411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1986、1995)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异常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不一致,即没有“现实检验能力”/无“自知力”,如幻觉、妄想等。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正常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异常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不一致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发生了改变,要怀疑此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2020/1/412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重点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第二单元情感障碍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2020/1/413掌握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的必要性精神科医生:诊断精神疾病(Psychosis)和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将精神病性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非精神病性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对于有精神病性障碍的人,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也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但它只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条件如下: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2020/1/414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2020/1/415一、感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mpg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感觉减退/mpg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mpg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可构成疑病观念的基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020/1/416一、感知障碍/知觉障碍(1)错觉/mpg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带有恐怖性质。2020/1/417一、感知障碍/知觉障碍(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性幻觉。临床上以幻听最为常见,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出现次数较少。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幻觉又可分为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两种。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想、心因性幻觉等。2020/1/418一、感知障碍/知觉障碍(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视物变形症/mpg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患者认为周围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像舞台上的布景一样,像“水中月”,像“镜中花”,认为和过去所见到的不一样,对它们没有真实的感觉。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窥镜症。2020/1/419二、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2020/1/420(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1)思维奔逸/mpg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多见于躁狂发作。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很简单。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回答时的语速并不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之一。2020/1/421(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2)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mpg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严重时可发展为破裂性思维。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谈话内容在主题之间或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思维不连贯表面上与破裂性思维十分相似,但产生的背景不同,它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的,病人的言语较上者更为杂乱,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2020/1/422(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3)思维中断/mpg患者在意识清醒、无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中断,片刻之后转到新的话题。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被夺。两者均见于精神分裂症。2020/1/423(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4)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思维云集可与思维中断相交替出现。病理性赘述/mpg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2020/1/424(一)思维形式障碍/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mpg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仅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mpg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特殊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字的上半部分是“手”,下半部分是“心”,患者说“这个字读作手心,是书桌的意思”。逻辑倒错性思维/mpg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题,又缺乏逻辑根据,更突出的是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颠倒。见于精神分裂症,亦见于偏执狂及某些病态人格。2020/1/425(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什么是妄想妄想的种类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强迫观念/mpg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欲罢不能。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2020/1/426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弱注意狭窄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2020/1/427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当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时,自知力也逐渐恢复。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2020/1/428第二单元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主要提示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苦笑欣快2020/1/429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意志活动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2020/1/430意志活动障碍意志增强/mpg这是指一般意志活动的增多而言。这类症状可见于躁狂状态或精神分裂症。意志缺乏/mpg患者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也没有明确的打算和要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共存,构成阴性症状群。意志减退/mpg患者的意志活动明显减少,由于伴有情绪低落,对周围一切兴趣索然,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这类症状常见于抑郁症,并构成该病“三主症”(即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意志减退)的表现之一。2020/1/431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mpg*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多见于躁狂发作。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或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时的谵妄状态。精神运动性
本文标题: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师2011年版)-姜长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9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