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变态心理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章节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学时6班级13应用心理学时间教学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变态心理的生物学、心理动力学、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社会文化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及治疗方法;二、理解变态心理学的系统整合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各大理论的核心思想及治疗方法;二、变态心理学的系统整合观点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作业与思考题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解释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①基因能够对行为,包括异常行为产生影响;②无法定位哪一种特殊基因引起哪一种心理障碍;③大多数时候,某种特殊的行为异常或心理障碍并非由单一的基因造成,而是许多基因共同造成。2、生物理论学家认为脑的功能失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①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海马控制情绪和记忆,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等;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典型脑部退化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爆发性、记忆力丧失、认知困难、自杀想法、不随意动作、以及怪异的想法。②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血清素/5-羟色胺:负责调节行为、情绪和思维过程,过低减少对行为的抑制。(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最早是Rapport等人(1941)从血清中分离出来。它是人体2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与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着认知、学习、感情、情绪等脑神经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生殖、代谢、血管收缩、骨骼发育等生理功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γ-氨基丁酸:缓解焦虑和身体警觉状态、情绪反应。(伽马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促进睡眠,美容润肤,延缓脑衰老机能,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促进肾机能改善和保护作用。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症,活化肝功能。每日补充微量的伽玛氨基丁酸有利于心脑血压的缓解,又能促进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③去甲肾上腺素(它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是后者释放的主要递质,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但含量较少。循环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④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中脑的神经元物质多巴胺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3、生物学的治疗持生物学观点的临床心理学家面对患者会了解:家族史、病程、行为产生是否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电休克疗法(主要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外科学。药物:抗焦虑药(安定diazepam和阿普唑仑alprozolam);抗抑郁药(三氮烷fluoxetine和舍曲林联sertraline);抗双向障碍药物(锂盐lithium);抗精神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4、评价促进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发展,但过分强调,限制了人们对异常行为的了解。很多证据不可靠。5、克雷佩林E.Kreapelin【德】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认为遗传在精神疾病中起关键作用。二、心理动力学理论1、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2、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①弗洛伊德自己的一套研究、改变人格的方法,以及他学生的这些方法被称为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动力”(有意识)。②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id):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以性本能为主。遵循快乐原则。动力是“力比多”的性能量。自我(ego):代表理性,帮助本我通过可接受的方式达到满足的目的。力量来源于本我。自我在为本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很多策略,称自我防御机制。用来控制不能被接受的本我冲动,并避免或减少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防御机制含义3压抑把引起焦虑的思想等压入潜意识中使之遗忘投射把自己无法接受的动机或者愿望归因到别人身上替代通过用对自己更没有危险性的目的取代真实目的重新制定情绪目标否认拒绝承认个人痛苦事实存在反向作用采用与自己真实倾向相反的态度和行为自居作用把某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以某人自居退行为了避免焦虑并满足当前,需要,退回到发育早期的行为升华把愿望和需求转变成社会接受的行为超我(superego):遵循道德原则。③潜意识学说意识(conscious):个体心理活动有限的外显部分,与直接的感知有关的部分。是人格的最上层,能被人知觉,如我们觉察的记忆、思考和情绪等。前意识(preconscious):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潜意识(unconscious):被压抑到意识阈下面、无法从记忆中召回的部分是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人格结构的下层,作用比意识大。它包含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梦及幻想等。•心理动力在人格三成份上不同的分配方式,可以区分出正常与变态人格。•在正常人格中,心理动力平均地投射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上。•在变态人格中,心理能量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我太强,就是超我太强,自我很难控制欲望和良知。④性心理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包括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表现为满足我们不同的基本需要并让生理愉悦的驱力得到满足。在弗洛伊德看来,所有非精神病的心理障碍都是由潜伏的无意识冲突引起的,他把这些障碍叫做神经症性失调。固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利比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倒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受挫而退至先前发展阶段。阶段名称年龄范围定义口唇期0-18个月快感集中在唇部肛门期18个月-3岁快感集中在肛门区。焦虑与控制和整洁有关。生殖器期3岁-6岁快感集中在生殖器官。焦虑与对父母的性感觉有关。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性欲减退,注意力转移到才能和技巧的发展上。生殖期青春期至成年焦虑与成人性兴趣的成熟有关。3、其他心理动力学者①阿德勒致力于自卑感和对自尊的寻求研究。荣格反对Freud中关于性欲的观点。4、心理动力治疗: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宣泄、重构。45、评价: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仍具有影响力,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三、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1、罗杰斯的人本理论他指出我们都有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获取积极关注的需要。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2、完形疗法,通过挑战使患者受挫来达到治疗的目的。3、存在主义认为心理功能失调是由于个体逃避生命的责任,认识不到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存在疗法鼓励患者为自己的生活和问题承担责任,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有自由选择不同生活使自己活得有意义。4、评价:称患者为来访者,对人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探究问题过于抽象,很少得到实验验证支持。四、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行为。1、基本假设:环境决定论、实验化、乐观主义。2、学习过程: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3、治疗:系统脱敏法(从轻到重逐步减除过敏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交互抑制法。4、评价:强调人的外显性为,不注重内在心理过程。在特殊恐惧症、社交技能缺乏、智能障碍方面疗效不错。见效快复发率高。五、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时间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1、艾利斯将不合理信念看做是导致个体心理障碍的原因: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2、贝克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在认知过程中常会有系统性的消极偏向:非此即彼,灾难化,贴标签,毒人之心。3、治疗:认知疗法,来源于贝克的抑制症治疗实践。改变效能预期,改变消极评价,改变归因,改变长期信念。4、评价:较有影响的方法,不能过分强调认知。六、社会文化理论个体所认同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个体所在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其他人如何看待个体?社会文化理论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1、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1、家庭结构和沟通2、社会网络和支持3、社会条件4、社会标签和角色①家庭结构和沟通——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5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有些家庭结构和沟通的模式,实际上迫使家庭中的某个成员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异常行为。因为在这些家庭里,家庭成员行为正常,反而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平衡以及其他成员习惯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自己和家庭的混乱。某些家庭系统特别容易使家庭成员形成异常行为。如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缺乏独立空间;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离,界限分明。②社会网络和支持:社会文化理论家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他人从个体身上得到什么信息?个体给他人传达了什么信息?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与个体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例如,面对压力时,生活中被孤立、缺乏社会支持或缺乏亲密关系的人,比那些有亲密关系或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③社会条件:特殊的社会条件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个体生活环境中,使个体承受较大的压力。反过来说,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劳动能力比较差,收入也会较低,结果就会沦落到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种族和性别歧视也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心理异常。在西方社会,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另有证据显示,非洲裔美国人患焦虑症的比例非常高。④社会标签和角色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色,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异常功能。在一种社会文化下,只要行为偏离社会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异常的,其他人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对待他。同时,周围的人会有意无意地鼓励个体表达出某种病态的行为。久而久之,个体慢慢地就接受并扮演异常的角色。最后,个体变成了社会所标签的样子。患者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周围人便会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待他,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二、社会文化的治疗1、团体治疗组织多个问题相似的患者,共同讨论某一个或多个成员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团体成员共同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形成社会技能、增强自我价值感并分享有用的信息或建议。许多团体是为特殊患者专门设计的:酒精中毒者团体生理障碍者团体受虐待者或丧亲者团体。另有一种和团体治疗相似的形式,叫自助团体,也称互助团体。这种团体没有专业的临床工作者指导,它通过将一群具有同样问题的人组织在一起,以达到互相帮助或支持。2、家庭治疗治疗师召集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家庭互动模式,并指出问题行为与这种互动模式的关系,然后协助整个家庭作出改变。在这种治疗中,治疗师的治疗对象是整个家庭,而不是某一个被诊断了的个体。6结构性家庭治疗:治疗师试图
本文标题:变态心理学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9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