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口语交际的重要性问: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勒特说过:“在造成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里“谈吐”就是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说会道的人往往利用其或幽默风趣,或生动形象,或富有哲理的美妙言辞引起他人的注意,使人乐于接近甚至倾倒。由此可见“话”不仅是“开心的钥匙”,传达信息的载体,还是一种凝聚力,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青少年语言发展水平是衡量他们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认为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俗话说:“聪明的人说话快”就是这个道理。擅长辞令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人,被人赏识的机会就多,随时有可能把自己推向社会的较高层次。越是在竞争的环境里越是如此。第二:口语交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西方国家把舌头和金钱及电脑并称为人生三大战略武器。中国古人崇尚君子之道有三种:“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将“言”与“德”放在一起,足见其对口语的重视程度,这在“仁义”“道德”至上的封建社会里的确够难能可贵的了。常言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误国。”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之师。”就是说口语交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是吗?孔夫子周游列国,宣讲“仁义”“道德”,被后人尊奉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将天下大势玩弄于鼓掌之中。靠的是什么?舌头!诸如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等等,不都是“舌头”的威力吗?此类例子枚不胜举。当今社会更是纷繁复杂,竞争激烈。从斡旋国际争端到处理个人间的纠纷;从加入世界组织的高级谈判到小型的某种协议的签订;从竞选游说到求职推销。口语交际能力的展现真的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事事离不开。并将以其生活化、社会化和即时性、长期性的统一伴随人的一生。第三:让我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历史实践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主体性的即能动的现实的交往关系,没了交往就没了有机的世界整体。如果“没有商人和货币,就不可能有东西方世界的物质交流和文化交流,就不可能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市场和文化市场,人们就会永远存在相互间隔的封闭的孤立的地域内,形不成现实的‘人类’文化,也就无真正的世界历史主体性可言。”也就是说没有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已进入到21世纪,友好交往、亲密合作已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新主题,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善于沟通,携手共进,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才能有效地应付各种挑战。具备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就等于拓宽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事业上也就多了几分成功的希望。纵观各省市中考试卷,对这方面的考查,大体有以下几个角度:—、说话要讲究文明和修养,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说话要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要讲文明,懂礼貌。根据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教养、心态以及长幼、亲疏等,考虑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还应考虑用什么样的言辞、语气、态度来说。如了解小孩的年龄,可问“你几岁了”,若问老人,则应是“您老高寿”。说话不但要做到因人而异,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如在非正式场合与同学、朋友交谈,应注意自然、亲切;在正式场合,则必须庄重、严肃;在喜庆场合,应多讲些吉利话;在悲痛场合,就不能任意谈笑,言谈举止应与当时的气氛一致。例—:有一位年轻的文化用品公司推销员走进东江中学校长室,见五六个人坐在沙发上讨论工作,就说:“打扰了,请问谁是学校的头儿﹖”评价——2题解:例一中“头儿”使用错误。“头儿”一词一般是朋友之间或是比较熟悉的人之间在非正式场合称呼对方,而推销员是第一次来学校,根本是一个陌生的面孔,怎可称呼“头儿”呢﹖可把“头儿”改为“校长”,就可以了。二、说话要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能听懂对方所讲的话,领会对方讲话的用意和目的,是讽刺、蔑视,还是赞扬、歌颂,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例二:期中考试前夕,李斌同学到办公室问王老师:“王老师,这次语文考试有没有口语交际方面的题目﹖”王老师笑着对他说:“你是不是希望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听了王老师的回答,李斌同学若有所悟地离开了办公室。你悟出了王老师的言外之意吗﹖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解释。题解:这道题就是考查能否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王老师既然是笑着说,又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不会挖苦学生的。他的意思应是“考试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答案仅仅要求一句话,而不是没有限制。三、说话要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对方理解。语句连贯,是说话意要衔接,句子排列有合理的顺序。每句话之间有着自然的联系,不可颠倒错乱,更不能语无伦次,要一句接着一句顺畅地表达所讲的内容。条理清楚,是指说话要绕中心话题,确定合理的思路,注意必要的过渡和照应,这是从结构上讲的。为了解答好这样的题目,我们应在平常说话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思维的条理性,掌握语句连贯的技巧,不断提高说话的水平。例三:针对下面这件事并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句连贯,条理清楚。山东省济南市97名8至13岁的孩子去北京参加夏令营。第一天中午吃饭,一帮孩子坐着不动筷子,老师问怎么不吃饭,孩子们的问答是,没有人给盛饭如何盛饭。题解:这道题中心内容应该说很简单,但能否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关键所在,首先可简单概括题目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切身体会,发表评论。可这样回答:在这个夏令营活动中,学生连盛饭都不会,以后靠什么去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要注意从平常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四、讨论发言时说话要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讨论是几个人或更多的人在—起互相陈述道理,发表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讨论发言必须明确中心话题,并围绕中心话题,做到观点清楚,有理有据,简洁明了,使听话的人容易接受。例四:对“在竞争中能发展友谊吗”这个话题,发表你的看法。题解:首先,要了解“竞争”和“友谊”这两个词的意思。“竞争”是指为了自己某方面的目的而跟人争胜,“友谊”是指朋友间的交情。从字面意思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既然讲竞争,就谈不上朋友之间的交情。然而,换一个角度看,答案似乎又是肯定的:竞争是为了发展事业,为此也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因此可以发展友谊。在明确话题内涵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住话题中心,不要偏离这个中心。五、复述和转述时,说话要力求完整准确,意思明白清楚。给别人带口信,要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力求使对方能听懂你所讲的话,完成带口信的任务。例五:李老师因有急事需马上动身去南京,托你带口信,请他母亲下午4∶30去幼儿园接孙女敏敏。请将你对李老师母亲说的话写下来。要求简明、得体,不超过30个字。3题解:首先称谓要得体,可称“奶奶”;其次,原因是“李老师去南京”;时间是下午4∶30;事件是接敏敏。六、说话要讲究方式,使对方易于接受。说话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气氛,谈正题前,不妨先谈—些题外话或者是对方感兴趣的事,有了良好的谈话气氛,双方心理容易沟通。日常生活中,有些话不便直说,这就要用委婉的言辞把话说得缓和一些,我们来看下面两位公共汽车售票员的话:甲:“上车的快买票,不买票的下车时查到了要罚款乙:“刚上车的各位乘客请抓紧买票,以免耽误您的时间影响您下车。”请对两人的话稍作评论。题解:售票员甲的话尽管是实话,但不讲究方式,易引起人的反感。售票员乙的话让人感到亲切易为人所接受,同样可以达到提醒乘客买票的目的。总而言之,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非一日而成,需要我们长时间地训练,在实践生活中提高语文素养,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第三讲注意小问题一给自己的嘴加个过滤器在日常交际中,每说一句话之前,都要考虑一下你要说的话是否合适,不要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正如很多人所说的:“祸从口出。”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的话容易引起矛盾?首先,除非是很亲密的朋友,否则最好不要对个人的卫生状况妄加评论。如果某个同学的肩膀上有很多头皮屑,或者踢球后一身汗臭,请尽量忍耐不去提。其次,隐私问题不要询问,比如说别人的家庭情况,父母职业等。再次,不要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不要无事生非,捕风捉影,更不要传小道消息。说话要有事实根据,不能听风就是雨。最后一点,避免恶语伤人。不要用那些肮脏污秽的语言奚落挖苦别人,更不要刻薄地进行侮辱性的评价。口出恶语,不但伤人,而且有损自身形象,迟早会被别人憎恨和报复。二学会赞美别人赞美别人,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提问1:你近来赞美过别人吗?提问2:你觉得如何赞美人最好?明确:第一赞美要基于事实第二赞美要因人而异第三赞美要从小处入手第四赞美要适可而止(教师结合事例说明)三善用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做了错事,或是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引起别人的不快,应该致歉。提问:你认为所有的道歉都能起到良好效果吗?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1道歉必须直截了当,勇于承担责任,找借口肯定会冲淡致歉的气氛,很可能失去别人原谅你的机会;2如果过失严重,对方受害较深,一声“对不起”是不够的,还要努力改正错误,弥补损失,采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3要会自我克制,不要因为对方暂时的不谅解,而引发不必要的“战争”;44要注意语气和表情,态度真诚,目光集中。练习:模拟情境,假如你把某同学的衣服弄脏了,你将怎样道歉?第四讲在什么山唱什么歌一学会倾听——与老人沟通之道问1:老年人会喜欢什么话题呢?1老年人都喜欢缅怀往事.如果你能引发他们谈谈他们光辉的一页,这对于他们实在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2老年人还喜欢发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可以由此引出很多话题.问2:与他们交谈时,要注意些什么?第一同老年人谈话时,你应该以他为主,你只要在静听就好.第二老年人大都听力差,你要适当加大音量和放慢说话的速度.第三不要表现出厌烦的情绪,当然,也要懂得如何离开.二不卑不亢——与尊贵者交谈之道1切忌盲目地奉承;2态度自然,不必拘谨;3要分尊卑,不可狂妄;4求助求教,接受呵护.三安慰和鼓励——探望病人时如何说话1运用安慰性语言2运用鼓励性语言3运用劝说性语言4运用暗示性语言(学生模拟练习)四大方自然——与异性谈话之道提问:男女同学谈话时,一般会出现什么问题?明确:(1)要放轻松,态度自然,切忌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面红耳赤;(2)引发话题时,由于男子的活动范围较女子广泛一些,所以女子先向男子询问,反而容易引出话题;(3)不要提出是非型问题,要提具体问题;(4)面对沉默寡言的异性,可以采用激将法使他(她)不得不开口;(5)当一群异性在闲聊时,不要去打扰,也不要奢望你能融入其中.如果你实在需要加入,那就得设法巧妙地扩大谈话范围,以新的话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第五讲论辩之道(1)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一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5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
本文标题:口语交际交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1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