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因他们活跃于宋室南渡后国家一度中兴的时期而得名。四大诗人初学江西诗派,但最终冲破江西诗派的藩篱,使诗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局面。陆游以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而成为宋代最优秀的诗人,杨万里以通俗活泼的“诚斋体”著称,范成大的田园诗成就突出,尤袤也有一定创作实绩。诚斋体:是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的一种诗歌风格。杨万里号诚斋,诗风自成一格,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诚斋体”。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等四位诗人,因他们的名、字、或号中都有一个“灵”字而被称为“四灵派”。他们的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以抒发个人情感、吟咏田园为主,艺术上追求空灵,以幽深、纤巧取胜,显得细碎小气。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影响而出现的一个豪放词派,重要作家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词的题材和风格,把词推向在内容上抚时感事、艺术上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他们的词多抒写抗金复国、反对投降的坚决态度,遭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常直抒胸臆,多用长调,不拘格律,语言慷慨激昂,风格粗犷豪纵。江湖诗派:是指南宋后期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人是一些落第的、不得志的文士和小官吏,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为生,相互酬唱,形成相近的风气。江湖派的代表人物是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话本:是指宋元时期说书艺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一种通俗白话短篇小说形式。宋代“说话”伎艺非常兴盛,流传下来的话本主要是“小说”、“讲史”两大类。小说类话本主要讲述爱情和公案故事,讲史类主要讲述历史故事。话本的情节曲折动人,并注意人物形象刻画。话本开辟了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拟话本:是指明代的一种白话短篇小说。宋元时期出现了说书艺人演讲故事的话本,明代文人模拟话本的形式进行创作,产生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新型白话短篇小说,被称为“拟话本”。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是冯梦龙“三言”的部分作品和凌濛初的“二拍”作品。诸宫调:是指宋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它采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接成长篇进行演唱。宋金诸宫调最著名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茶陵派:是指明代前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而得名。这派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何孟春等人。李东阳论诗附和严羽,主要着眼于音调、法度。这个诗派还没有摆脱台阁体那种词气安闲、雍容典雅的诗风,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过渡的性质特点。前七子:是指明中叶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其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领。前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今人应该模拟古代诗文的法则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文主张对打击台阁体及八股文有一定作用。但他们盲目尊古,模拟剽窃,给诗文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后七子:是指明代后期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领。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基本一致,都属于复古派。只是后七子提出的学习对象和范围更为广泛。唐宋派:是指明代的一个著名文学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他们主张写文章应当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称为“唐宋派”。他们反对复古派的模拟剽窃,反对因袭陈言,强调行文应该文从字顺,不取艰深,文章要真实自然,要有自己的面目。在创作上,归有光写出了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公安派:是指明代后期的一个著名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为首。三袁是湖北公安人,因此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是该派的核心人物,其他重要成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在文学主张上,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追求文学的新变和真情。他们突破传统古文的陈规,创作了大量清新别致的小品文。。常州派:是指清代的一个词派,常州人张惠言是其领袖,其他作家还有周济、周之琦、张琦等。张惠言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在词的理论体系上更为完备和实用,在词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台阁体:是指明代初期上层官僚文人所形成的一个诗派,因其成员多为台阁重臣而得名。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台阁派诗人多写应制、颂圣、应酬、题赠之作,内容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形式典雅工巧,陈陈相因。当时影响很大,形成了一股形式主义诗风。临川派:是指明代的一个戏曲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得名。这派作家还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汤显祖特别强调剧本的文学价值,他从提高剧本文学性的角度出发,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于内容,与强调格律的吴江派形成了鲜明对照。桐城派:是指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由康熙年间方苞开创,经刘大櫆发展,至姚鼐而集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为名。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古文,提倡“义法”,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并以阴阳刚柔来分析文章风格,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的门径。他们的作品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语言雅洁,生动性不足浙西派:是指清代的一个词派,以朱彝尊为代表。朱彝尊及其李良年、李符、沈登岸、的词被编成《浙西六家词》,故名“浙西词派”。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等人的婉约词风,以张炎的“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在当时词坛影响很大。《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今存《永乐大典》中所收的三个元代南戏戏文,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它们在艺术上虽然粗糙,但就其性质来看,已经是成熟的戏剧文学。所以,在戏剧史上,它们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翁方纲既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渭“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岐路。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的作用。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散曲: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散曲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简答题1.辛派词人的作品有哪些共同特点?(1)承辛弃疾豪放词风,意象多宏肆,意境慷慨激昂、雄豪悲壮。(2).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用词记郊游,发感慨,具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倾向。(3).以文为词,进一步把词推向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4).语言上少雕琢,有恣意、粗犷的风格,但艺术上不及辛词精炼,思想上不及辛词深沉。2.举例分析辛弃疾词的比兴用法。(1)辛弃疾继承了传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2)代表作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婉约含蓄见长,通篇采用比兴,化刚为柔,运用婉约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作婉转悱恻之语,又时露磊落不平之气。眼看春光已逝,国事日非,词人借对春老花残和后妃失宠的感叹,暗示南宋朝廷的艰危处境,抒发自己愤怒忧虑的哀怨感情;词作看似委婉,实则激烈,绵里藏针。3.苏轼、辛弃疾二人的豪放词有何主要异同?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4.范成大的田园诗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有何异同?王维、孟浩然诗中的田园风光是静谧心境的外化而出现的,即含有隐士情结,倾向于山水,是自舒隐逸情趣的抒情诗。范成大创造性地把上述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5.简析《书愤》一诗,说明陆游诗歌善于以概括手法反映现实的特点。《书愤》是陆游自舒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的一篇作品,高度概括了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唯有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其中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关心国家命运、渴望为国立功,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概括性强、抒情性浓,自我形象突出。6.试结合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流变分析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组诗的创作特色。7.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试分析这句话的理论意蕴,并谈谈你个人对王国维这一观点的体会。8.杨万里的诚斋体风格?杨万里创立了极具特色、个性鲜明的“诚斋体”。所谓“诚斋体”,指的是一种以创新求变为目的,以人化自然为对象,以生活艺术化和情趣喜剧化为核心特征的诗风。其特点是:第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但他往往也寓感愤和讽刺于诙谐嘲笑之中;第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态,并用拟人的手法加以突出,使之生动而饶有风趣。流云:“一峰忽被云偷去”,狂风:“拜杀芦花未肯休”;第三,是自然活泼的语言。语言力求平易浅近,并大量汲取俚语谣谚入诗。9.南戏体制上与元杂剧的主要不同。①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温州一带,流行于东南沿海,杂剧风行于大江南北。②南戏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杂剧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剧本由曲词+宾白构成。③南戏演唱方式自由:上场脚色皆可唱,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曲词的宫调没有规定;杂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由女主角演唱的剧本称“旦本”,由男主角演唱的剧本称“末本”,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④南戏角色:生、旦、净、末、丑、外、贴共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色皆为配角;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杂。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⑤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杂剧的曲调则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10.简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塑造及其意义。11.简析窦娥的性格。窦娥性格的主要特征是:既有善良温顺的一面,也有刚强不屈的一面,还有反抗性的一面。(1)窦娥的善良表现在:她从小孝顺,默默忍受命运加给她的种种灾难,恪守封建妇道,准备苦度一生;她尽心侍奉婆婆,处处爱护婆婆,在公堂上,她可以忍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的毒刑拷打,却不忍心婆婆受刑,为救婆婆而屈招罪名;甚至被押赴刑场时还顾虑着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而伤心;被冤杀死后她的鬼魂还请求父亲收养婆婆。(2)她的刚强不屈表现在;对张驴儿的欺凌迫害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在公堂上,她面对贪官酷吏据理争辩;在法场上,她指天骂地发下誓愿愤怒抗争;死后鬼魂诉冤,一争到底。12.简述《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金瓶梅》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变奇为常,从神到人,“寄意于时俗”;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从故事到人物,变单色调、特征化为杂色调、立体化;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从雅变俗,多用市井语、口头语。②世情小说到清代形成多元化格局,为以后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占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4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1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