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近代: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近代: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现代: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现代: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教训现代: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现代: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近现代: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经济:世界经济:文明史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经济史1.掌握重要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影响)2.懂得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验教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各部门要综合平衡、和生态相协调)•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纵横联系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学习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3.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4.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5.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6.“‘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为课外阅读内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民间俗语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古代农业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的地位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三大阶段。原始农业——采用石器工具(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传统农业——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封建社会)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工业革命后)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吕思勉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神农氏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千年不绝的山火”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文献记载“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刀耕火种一、耕作方式和农具的演进一、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演进变化耕作方式农具的原始“刀耕火种”商周“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并改进唐代铁犁牛耕石、骨、木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产生(发达地区)耦犁——一牛挽犁曲辕犁(特点)(一)表现:1耕作方式: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曲柄锄、大镰、耧车铁制农具骨耜石斧耦犁(二牛抬扛)曲辕犁一、耕作方式和农具的演进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春秋战国:产生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唐朝:曲辕犁2农具发展:推动了土地制度的变化,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二)影响1.生产力:2.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发展。(三)局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1(10浙江)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农产品产量增加B.人口数量增加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水利事业发展C2.(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B3.(2010·天津文综)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B4.(2010·浙江文综)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下面两图,其中图一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D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集体所有)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二)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一)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探究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贵族占有分授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公田”不公“私田”不私探究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特点①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②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③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3)瓦解:春秋时期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原因:私田大量开垦及各国的赋税制度改革。(4)废除: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废除井田制。例如,秦国商鞅变法,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他们。此制度存在了二千多年。①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②废除: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③评价: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春秋时期,一部分奴隶和平民以及没落贵族自己垦种的这部分土地,使他们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成为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1.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2.危害: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农耕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1).地主阶级: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如均田制)(2).农民阶级:举行暴动,提出“平均”的口号。4.《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B.土地公有制形成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在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包括土地和人口,都是周王授予的,不得擅自更换。D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集体所有)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二)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一)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近现代的土地制度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2、资产阶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国家用“核定地价”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最后达到“国民共享”的目的。但未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3、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31年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1947年的中国土地大纲。4、建国后:A土改: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土地国有。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世界史上关于解决土地问题1、英国:圈地运动2、法国:君主立宪派没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吉伦特派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雅各宾派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第一帝国时期:颁布《民法典》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3、美国:《宅地法》4、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塞上江南河套平原王景—治理黄河千载无患都江堰全景一年一度“祀水”活动世代相传。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坎儿井示意图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坎儿井、万里长城、大运河1(11福建)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翻车筒车“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唐《调笑令》人力和水力水力翻车立井水车筒车水转翻车牛转翻车农业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1水患治理:2水利工程:3水利著作:4灌溉工具:水利事业的发展大禹治水、王景治黄战国: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汉代:关中农民发明了“井渠”《河渠书》《沟洫志》《农政全书》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铁制农具等生产资料,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古代农业的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古代农业的特点?(耕作方式、经营模式、土地制度、自身弱点)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兼并严重。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小农经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小农经济是指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的小规模的个体农民经济。春秋战国时期——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知识拓展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自看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性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思考:“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古代农业的影响:1.利于巩固统治、社会稳定;2.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4.为古代文明奠定了基础。积极:消极:1.具有弱点,后期阻碍社会发展;2.人地矛盾,阶级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动荡。3.易形成安土重迁、小农意识等观念。(1)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灌溉工具革新,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2)不利因素: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政治腐败1.(10山东)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B.非常重视祭祀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10济南)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3.(威海11)《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
本文标题:古代农业一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1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