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古代西方思想家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
1/4古代西方思想家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2015级硕士研究生(小学教育)李乔珊(152045110815)古代西方的思想家关于道德问题都有相关的论述,这些观点是西方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本文选取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将他们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内容做以下整理。一、苏格拉底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苏格拉底(前470年一前39年)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一生虽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起,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人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学与善恶”[1],苏格拉底是西方伦理的始祖。他哲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在苏格拉底时代,智者运动使得传统的道德观念面临全面的崩溃。在这种情形下,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2]。这一命题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苏格拉底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道德既为知识,而知识、智慧当然是教育的结果。所以道德也是可以教育的。通过教育,使人具有道德知识,了解善与恶的区别,使心灵为智慧所武装,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为此,苏格拉底走出家庭,整日光着脚,奔走穿行于大街小巷、廊庙闹市、竞技场,所到之处,拉着人问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等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引导和规劝人们要真正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是有道德的,是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固然人人都在生活之中,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什么才是美等这样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这样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有问题的,而究其原因就在于知识的缺乏。没有知识,就会听任主观的武断,或者为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意见所左右,当然也就做不出符合道德的行为。相反,有了知识,懂得了道德的本性,掌握了善的概念,就必须能够做出符合善的事情。于是,美德、善、灵魂等问题也就成了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苏格拉底从“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出发,认为人们只有认识了道德的含义,亦即真正懂得了道德,才会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所以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只要我还有生命和气力,我就不会停止哲学的实践和教诲。[3]”哪怕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在伦理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他把道德与认识、知识与行为结合起来,这一方面把道德行为知识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又把知识判断和价值2/4判断相联系,这种从认识论上、从科学上来了解道德本质的做法是积极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同时,苏格拉底“德行可教”的主张,否定了盛行于古希腊道德天赋的观念,肯定了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的直接联系。这就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4]二、柏拉图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柏拉图对道德原则的内容解释、各道德原则内在关系的论述和把握,并努力使这种道德建构及其落实依托于希腊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要求,依托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以使道德获得生命力的思考是发人深省的。首先,面对处在动荡期的希腊,他努力使道德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去顺应时代、文化需要和特定的社会秩序的做法,使他的道德内容和原则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正如柏克所言,社会有机体是不能随意破坏的,即使变革时期,也不能随意打乱某些文化传统和秩序,而应逐步进行。混淆价值标准将会使民心无所依附。其次,他的道德原则既充满理想境界,也非高不可攀和难以落实。如“正义中显示和追求的和谐公正,是从`各做各的事’满足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的相互需求开始的”[5]。因为过于空洞高远的道德说教,无济于事甚至有害无益。再次,道德建构和实现,不仅基于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经济政治形态,也依靠统治者对道德政治功用的重视和对道德建设的引领推动。最后,德行的内容和落实是依附于国家结构、职业分层、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教育体制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系统的制度保障机制。然而,也应该看到柏拉图的严谨和精到主要表现在理论架构上,实际上,其道德理论对古希腊历史与现实的反映都是有限的,而且论述中的错谬也不少见。如其人性论的抽象性甚至走向了神秘,关于经济、政治等结构的虚构性甚至走向荒谬(如其公妻制即是对家庭发展史的荒谬践踏),把引领和推进寄托在哲学王的德性基础上的某种空泛虚幻,及其在严峻的政治现实面前所表现出的幼稚——譬如在经济、政治、道德全面危机的社会现实面前,仅凭完善的道德架构如何能力挽狂澜呢?更何况,他竭力挽救的城邦时代,已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柏拉图的道德建构及其政治功用的理论代表的是少数贵族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他的善的理念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只为少数垄断了知识的贵族奴隶主所认识和把持,并以此为他们永居等级制的上层提供了合法性理由。他的正义所要实现的秩序,是要把严格的等级制凝固化、世袭化。他把国家的功能说成是满足了人们的相互需要,并依此推演和建构其道德理论,掩盖了其阶级本质。他的道德理论的政治功用、相应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实现机制等,也都是服从于一种严格的阶级目的,是为了巩固一种剥削制度——高贵等级“和谐”地共同剥削奴隶及其他自由劳动者服务的。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其道德理论的阶级实质,也使道德理想国的追求不仅违背了历史规律,而且也脱离了人民大众。以上诸种缘由都注定其看似完美,也的确充满卓越智慧和无数真理颗粒的道德设想,最终并未对希腊城邦建设发生太3/4多影响。柏拉图道德理论在社会现实中显出的那种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虚弱局面及其因由,仍是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6]。三、亚里士多德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为西方德性伦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道德德性就是其德性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有鲜明的特点,对当代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传统的道德教育着力于将人规束于道德规则的牢圈,以培养道德的人,然而这却忽视了对人的道德德性的培养,以致道德教育陷入空乏性或无力性的怪圈。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观对引导道德教育走出这一怪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一)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感情,是指欲望、怒气、恐惧、信心、嫉妒、愉悦、爱、恨、愿望、怜悯,总之,伴随着快乐与痛苦的那些情感。”可见,快乐与痛苦是情感的基本要素。道德德性总是同快乐与痛苦相关,“因为,对快乐与痛苦运用得好就使一个人成为好人,运用得不好就使一个人成为坏人。”所以要具有道德德性必须关注道德情感的培养。首先,要唤醒道德情感,因为道德情感是以潜能的形式而存在。在唤醒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道德情感的认知与了解,以便更好的运用。其次,强化对各种情感性质的把握。即在道德生活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完善人们对快乐与痛苦的正确使用的能力。(二)关注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德性不是自然加诸于我们身上的,而是通过习惯养成的,可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于培养道德德性具有重要意义。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还是那样的习惯绝不是小事。正相反,它非常重要,或宁可说,它最重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从小培养的原则,古语云:“慎始则善终”。人的道德习惯应该从幼年时期开始培养,这使其较容易养成;二是从小做起的原则,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否则一次“小的例外”则可能使其消失殆尽;三是注重强化的原则,对于合乎德性的行为应给予鼓励与奖赏,即正强化,以提升其重复率,而对于恶的行为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即负强化,以减少其重复的可能性。当然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人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协作实现。(三)道德教育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品质,道德德性来自实践活动,而且由实践活动的性质所决定。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可能获得道德德性。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德性的人,即具有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的人,然而目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主要集中于理智德性的培养,而对道德德性的养4/4成的关注比较弱,所以要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将道德教育落实到实践活动中。第一,采用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两难困境讨论法、价值澄清法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趣味性,有助于提升人们对培养道德德性的意愿度;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发挥人们的主体参与性,提升其道德选择能力,以便其更准确的选中适度[7]。四、关于现代道德标准问题的思考古代西方思想家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引发了后人无数思考,那么结合实际,对于现代道德标准的看法,我认为,除了遵守现有的法律之外,一个有道德的人,至少要做到尊重他人,这种尊重包括对他人作为人的尊严人格、思想情感以及合法权益等的尊重,还有讲究诚信,即坚守一种社会契约(包括政治法律与心灵的契约)。这应该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参考文献:[1][4]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及意义探析.许剑.宁波大学.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2]柏拉图.美诺乡篇.古希腊罗马哲学.P149.[3]柏拉图.申辩篇.古希腊罗马哲学.P149.[5]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6]王蓓.柏拉图道德建构及其政治功用的思想评析.[7]李燕燕.亚里士多德道德德性观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本文标题:古代西方思想家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1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