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生态平衡教学内容:1、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的概念(2)生态平衡的特征2、生态平衡失调(1)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2)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3)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教学目的:1、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特征2、掌握生态平衡失调及其标志3、了解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生态观点去观察分析一些环境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生态平衡的特征以及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引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长期保持稳定(相等或分别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且在遭遇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从受冲击的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人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平衡,通称为生态平衡。二、生态平衡的特征(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输入和输出平衡)。(二)、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三)、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概念结构平衡功能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2生态平衡示意图三、生态平衡失调(一)、概念当外界干扰压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很大,使生态系统的变化超出其自我调节能力限度时,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丧失。此时,系统结构遭到破坏,功能受阻,整个系统受到严重伤害乃至崩溃.(二)、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原因1、生态系统内部原因在生态系统中引进一个新种或者某个主要成分的消失都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2、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的有害因素。3、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造成的生态平衡失调。(三)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标志1、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主要表现群落中生物种类减少;种的多样性降低;结构渐趋简化。2、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标志在功能上表现为能量流动受阻或物质循环障碍。(四)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对策1、明确由于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资源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对自然与自然资源的干预程度也会越来越大,生态系统永远保持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2、解决生态平衡失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保护生态系统,预防生态失调,则可事半功倍。3、解决办法:(1)在现有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生态系统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或者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建立新的生态系统或新的生态平衡。(2)对已被破坏的生态平衡,必须设法使其恢复或再建。(3)实施生态工程以及生态农场、生态村的建立等。案例: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搞的桑基鱼塘,就是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系统:人们将部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提高并加宽塘基,在塘基上种桑,3用来养蚕。这样可以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小结:生态系统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当人类的活动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出现崩溃(生态平衡失调),生态平衡失调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只有因势利导,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地利用并对生态系统加以管理,生态系统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思考作业题: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生态环境保护对甘孜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42生物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4、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二、重点难点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2、理解基因多样性。三、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例。2、搜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材料。学生:1、搜集生物类群方面的材料。2、复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明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四教学设计一、生物种类多样性1、我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2、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阅读课本提供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质疑,通过计算表中所列我国生物类群占世界的总百分比,认同我国生物资源丰富。观看生物多样性的录像片,完成讨论题3并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回答,在此基础上介绍我国丰富的资源情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组织交流、评价。播放录像片并介绍世界生物资源情况。鼓励学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种类的发现中。二、基因的多样性1、基因多样性的意义。2、基因多样性减少造成的危害。3、每种生物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4、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系统的概念2、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并举出所知道的部分相关生物。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保证。4、三个层次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分析案例并思考,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意见,能够得出产量提高主要原因是杂交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小组成员分析原因,讨论,质疑,达成共识,原因是近亲繁殖,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了解基因控制生物特征并初步理解不同种生物之间、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基因是不同的。分析物种个体数量与基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理解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5的关系。了解有关事例,产生民族自豪感。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看书,讨论,回答。分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关系,明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在讨论基础上描述三者之间关系。每种生物的个体组成一个基因库。通过一步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讲述美国大豆产量变化的事例。袁隆顾通过杂交水稻品咱的培育提高水稻产量。列举事例:2001年某动物园的华南虎生下两只小虎,眼睛是瞎的。引导分析事例使学生明确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型不同。进一步明确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生动的遗传事例介绍我国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这家之一。提问生态系统概念。展示食物链、食物网的课件。提出生态系统的类型问题,引导学生列举材料并与课本内容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组织引导,评价纠正。讲解难点。引导总结,评价纠正。使知识升华。引导评价,达成共识。63地球之肺”持续萎缩——森林锐减一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危害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展示森林的图片和森林分布图学生活动:先观察图片,简单了解森林资源的作用1.森林资源面临的危机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资料学生活动:分析资料,总结森林资源面临哪些方面的破坏,阅读资料,谈自己的感想。2.森林锐减的原因学生活动:归纳森林锐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思考自己身边有无破坏树木的现象?教师总结:火灾、病虫害、大气污染等自然原因,最主要的是人们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及理念,为了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人们不断向森林索取,毁林开荒,伐木为薪,大肆开发森林,致使森林资源锐减。学生阅读信息卡,了解中国森林资源所遭受的破坏。3.森林锐减的后果教师提问:森林一旦被破坏,将导致什么连锁反应?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并给出自己想到的结果,小组内讨论给出更多的结果。教师总结:森林锐减将导致六大生态危机:绿洲沦为荒漠、水土大量流失、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物种纷纷灭绝、问世效应加剧。4.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没有人愿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结局。既然森林资源造破坏有如此多的危害,我们应该怎样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呢?学生活动:先给出的认为合理的答案,然后小组内讨论讨论并给出小组的答案。教师总结:禁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从根本上改变森林资源锐减的现状,保持现有森林资源的数量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能有所增加。课后思考并实践:青年学生能为保护森林做些什么呢?74水土流失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分布、原因。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脆弱的环境与尖锐的人地矛盾。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德育目标: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1.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地区分布。2.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四、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高级的重点、热点问题——环境问题。(提问)同学们,请问环境问题,指哪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今天给同学们讲述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点题并板书]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生阅读前言,教师引导总结]一、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蚀、风蚀)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二、水土流失的现状:(1)面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5。(2)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三、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A组图1图2B组图3图4山坡(岩石)(松土)山坡平原山坡8C组图5图6D组图7图8(组织学生讨论)请问每组图中,哪种情况下水土流失更严重,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同学说的有一定的见解,但不够完整,准确。下面先让看1、2两图,来学习这个问题。A组:1、2两图中地形上存在差别。2图是山地,坡度较大,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B组:(提问)再看3、4图,同样是山地,但地表性质不同,3图为岩石,4图为松土,哪里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什么?(答)岩石与松土区别在于,岩石质地坚硬,松土破碎。所以水土流失与地表物质的性质有关,松散的、破碎的地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条件。C组:再看5、6图相比,6图的植被条件好,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植被可减小降雨时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使地表径流量减小,流速减缓。此外,植物的跟系还具有蓄水源、固定土壤的作用。D组:(提问)再来看最后一幅图,降水情况不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分析呢?答:8图降水强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降水强,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侵蚀、搬运作用强烈。【电脑显示】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如下:1、从地形上看,山地、高原易起水土流失。2、从地表性质看,疏松、破碎的地表易引起水土流失。3、从降水强度看,降水强度大,易起水土流失。4、从植被状况看,植被覆盖越少,越易起水土流失。(过渡)我们讨论了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那么还有那些人为因素呢?【电脑显示】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学生总结)略【电脑显示】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如下:1、人为破坏植被。如:滥砍、滥伐、过渡放牧等。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滥垦、开矿、修路等。【教师总结】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分析相关问题的钥匙,请注意理解应用。(提问)对比分析我国的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西欧平原的水土流失较小的原因。(学生回答)【电脑显示】山坡山坡山坡小雨山坡大雨9黄土高原西欧平原自然原因高原地形,沟壑纵横,地表为松散的黄土。坦荡的平原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大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高人为原因人为植被破坏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强滥垦以扩大耕地以畜牧业为主[教学建议]为加深理解关于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正方题目: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反方题目: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105土地荒漠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土地荒漠化含义,类型,分布,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2)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土地荒漠化类型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总结归纳土地荒漠化各
本文标题:可用环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3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