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研究(书)
1产业集群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研究——兼议泰安产业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分工定位城市群已成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及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城市群的产业布局、空间整合与合理化组织,以及对城市群的影响,有助于密切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结构互补,有助于为城市群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寻求良好的产业竞争与合作之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其空间结构优化与整合的演变过程,也是产业不断重组和优化的过程。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由高度集中转向分散,然后又不断集中,形成都市密集区的城市群。省会城市群土地面积为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3.1%,2007年人口达到3242万人,占全省的34.6%,GDP达到9327亿元,占全省的36.0%,无论是人口规模、土地面积还是经济总量均占全省的35%左右,且六个市都在省会济南的一小时经济圈内。因此,研究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集聚和扩散,产业布局和融合,加快省会城市群建设,既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山东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山东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扩散和集聚(一)省会城市群的空间集聚和碎化随着城市群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会随交通网络扩散,服务活动中心呈郊区化趋势发展,城市群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出现“中空化”倾向,而城市群内随单元的不断增加,发展更趋均匀,分散2的倾向更加明显,呈碎化趋势。测度城市群空间集聚和扩散的指标一般采用碎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示。碎化指数越小,区域越高度集中,指数越大区域发展越均匀。均匀度指数反映城市群内部单元分布的均衡程度,对于衡量城市群空间集聚和扩散程度具有参考意义。为了解省会城市群集聚、扩散和分布状况,分别计算了2008年主要指标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碎化和均匀度指数,及2000年-2008年生产总值的碎化和均匀度指数。如表1.1。从截面数据来看,省会城市群不论是碎化指数还是均匀度指数均比半岛城市群要小(表1.1),这说明省会城市群七市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济南与其他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相对来讲,中心城市济南的集聚程度较高。2008年城市群碎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1.1GDP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平均碎化指数半岛城市群2.76162.76932.70692.76472.70252.70322.7347省会城市群2.56432.58422.49032.56762.51322.53982.5432均匀度指数半岛城市群0.97640.97910.95700.97750.95550.95570.9669省会城市群0.96920.97670.94120.97050.94990.95990.9613从纵向来看,2008年的碎化指数均高于2000年,省会城市群碎化趋势明显,逐年提高。其原因,一是省会城市群中有些城市经济发展不如半岛城市群,在全省处于中下游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明显;二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城镇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发展加快,差距缩小,从而导致碎化程度加大。由此可见,省会城市群城市集聚和碎化均在活跃进行,以碎化为主要倾向。这一碎化并非意味着中心城市正在向外围扩散,而是城市群各城市的集聚发展过程图1.1省会城市群碎化指数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3中,城市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发展更趋均匀。(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方法,是指同一个变量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相关性。许多地理现象由于受到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的过程所影响而在空间上具有自相关,主要包括空间相互作用过程与空间扩散过程。用局部指标反映一个区域单元上的某种地理现象或某一属性值与邻近区域单元上同一现象或属性值的相关程度。根据空间统计模型,以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指标,计算了局部空间自相关值,并以描述变量和空间滞后变量分别为横轴和纵轴做散点图(图1.1)。在散点图中,落入右上象限(第一象限)或左下象限(第三象限)的观察值分别表示某县市区与其相邻县市区的产业皆有较高或较低程度的聚集经济效益,相邻县市区产业的发展逐步趋向一致。既是说分布在第一象限的产业聚集水平较高,且空间差异较小;分布在第三象限的产业聚集水平较低,且空间差异也较小。在调查的39个县市区中(扣除市中区)分成两类,分别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分布在第一象限的县市区有15个,为平阴县、章丘市、淄川区、临淄区、桓台县、新泰市、肥城市、钢城区、武城县、茌平县、东阿县、高唐县、临清市、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和邹平县,占调查县市区的38.5%,GDP占60.2%,人口占45.1%,区域面积占42.0%。落入在第三象限的有长清区、济阳县、商河县、周村区、高青县、沂源县、宁阳县、东平县、陵县、宁津县、庆云县、临邑县、齐河县、平原县、夏津县、乐陵市、禹城市、阳谷县、莘县、冠县、惠民县、沾化县,共24个县市区。由此可见,一是总体聚集水平较差。多数县市区落在聚集水平较图1.2第二产业比重空间关联性散点图-500-400-300-200-1000100200300-40-20020404低的第三象限,占调查县市区的61.5%;二是落在同象限的县市区在地理分布上大体相同。落在第一象限的县市区均分布在该市市中区的周围,同时这些县市区连成的区域分布在济南市的周围。落在第三象限的县市区均分布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形成的区域边缘,这些县市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差;三是39个县市区中,同象限县市区的产业空间差异程度趋向一致,有相似的产业结构和相似的空间联系。二、省会城市群产业布局情况及对城市群的影响(一)城市群产业结构相似性与类型影响产业的因素复杂多变,产业集群的表现也有很多种,准确识别一个产业集群十分困难。区位商是区分地域分工格局的基本指标,它可以说明在地域分工中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水平,通过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比较,显现出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在计算区位商的基础上以省会城市群为基准,将各中心城市的区位商值与城市群相比,从而得出城市群各行业的优劣势与相似性。一是省会城市群的产业基本上属于资源型、能源性产业结构。省会城市群各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的有:纺织业(2.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6),造纸及纸制品业(1.65),食品制造业(1.44),通用设备制造业(1.42),农副食品加工业(1.3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1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14),专用设备制造业(1.06)。二是各市产业结构同构性现象明显。各市与省会城市群总体产业结构对比,相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淄博(0.8551)、德州(0.8549)、泰安(0.8472)、聊城(0.8342)、滨州(0.8236)、济南(0.8224)和莱芜(0.7816),结合图2.1和2.2来看差异性还是比较小的,同构性图2.1城市群产业关联度0.740.760.780.800.820.840.860.88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5现象明显,地域分工不明确。从各市产业的区位商标准差系数也可看出,同构现象较为明显。省会城市群产业的区位商标准差系数为0.69,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和滨州的区位商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86、1.31、1.38、2.96、1.02、1.34和2.05。莱芜和滨州的区位商标准差系数之所以很高,主要因为莱芜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高达9.36,滨州纺织业高达9.26。各市产业布局情况见表3.1。三是各市产业的市场优势有所不同。淄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区位商为5.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03),这两个行业的区位商在七个市中最大。另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40)的区位商也比较大;泰安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区位商高达6.02;莱芜,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达到了9.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区位商为3.79;德州主要是两个行业的区位商较高,食品制造业为4.37,家具制造业为3.19;聊城区位商较高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23),造纸及纸制品业(4.12);滨州区位商最高的两个行业为纺织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为9.26、3.01。四是各市产业结构类型。淄博、泰安、莱芜和聊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德州、滨州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型行业结构,而全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济南市的各产业区位商与省会城市群比较接近,也比较均衡,表明各产业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属综合发展省会城市群各市产业结构关联度表2.1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关联度0.82240.85510.84720.78160.85490.83420.8236图2.2各市产业结构关联度系数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10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6型结构。(二)城市群各市的产业竞争力为反映制造业发展规模、结构状况、发展基础条件等因素,结合现有能够获取的资料,设计了七个指标来评价城市群各市的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选取了3个因子作为主成分,从而得出各个城市的制造业综合评价值。每个市选取30个行业,共210个。把综合评价值在前位的42个(全部行业的20%)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一是居前位的行业市场优势明显。42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有的在本市的行业中占绝对优势。如济南市,烟草制品业区位商为1.6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2;淄博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7,造纸及纸制品业2.12;泰安市,橡胶制品业1.5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6;莱芜市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36;德州市的造纸及纸制品业2.54;聊城市,造纸及纸制品业4.1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23,专用设备制造业2.98;滨州市,纺织业9.26,农副食品加工业3.0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3。二是居前位但区位商较低的行业资金利用效果和劳动生产率较高。这些行业多数劳动生产率在20万元以上,占该类行业的近70%,资金周转次数在3次以上的行业占60%以上。三是省会城市群工业在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比较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标,是8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工业竞争力测度指标,它反映特定工业行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一般认为,RCA指数大于1,表示工业在某个行业上有比较优势,取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RCA指数小于1,工业在某个行业上则处于比较劣势。2007年,处于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强的区间(RCA指数在1.25以上)的产业有农副食品7加工业(1.31),食品制造业(1.44),纺织业(2.02),造纸及纸制品业(1.7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2)。另外,通用设备制造业(1.22)和专用设备制造业(1.02)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电子通信设备等市场竞争激烈的资本密集型和更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省会城市群则处于比较劣势。但从各市来看,在这些行业中,济南、淄博的医药制造业比较优势比较明显,两市的RCA指数分别为1.29和1.37;济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RCA指数较高,为2.30;泰安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也有较强的比较优势,RCA指数为1.37。(三)产业集群对城市群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
本文标题: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研究(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3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