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摘要:资产重组是否能够实质性地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强企业核心能力是关键;以增强核心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了资产重组绩效的评价体系。1引言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资产重组重获新生,希望能更快发展的公司也欲借资产重组增加一双飞翼。但是上市公司重组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已有不少文献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实证研究。2000年成都证券课题研究组从实证的角度对样本公司重组前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重组在短期内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的作用较为明显,但从较长时间跨度来看,被重组公司业绩有明显的回潮迹象,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差(见表1、表2)。整体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有很多重组往往只是以保“配”和保“壳”为目的,缺乏对企业长期核心能力的培育,目的的短期化也造成了重组运作手段及效果的短期化。在整体情况不尽人意的同时,也有不少成功的重组,如深万科、托普软件、方正科技等,这些公司在重组后的核心能力都得到了增强。上市公司要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支撑其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因此,重组能否取得实质性效果,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2资产重组与企业的核心能力2.1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由企业的一系列特殊资源组合而形成的、使企业能够在某一市场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而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体系。以潘汉尔德和哈默为代表的“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决定着企业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以伯格沃纳菲尔特和潘罗斯为代表的“企业资源基础论”从占有资源的角度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建立在一系列资源的基础上,这些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还有知识资源。2.2通过资产重组构筑核心能力我国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的主要类型及动因分析如表3所示。无论何种形式的重组都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选择,从根本上说应当是为企业发展的中心目标——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服务的。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寻找并创造价值驱动因素,包括销售收入增长、毛利增加、成本降低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于企业的核心能力。通常,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资源累积和知识学习中形成的,但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又要求企业迅速培育起核心能力,这使得企业在各种资源都有限的条件下,难以依靠自身的积累在短期内构筑起强大的核心能力。资本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成为可能,因此,增强核心能力以达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就应当成为资产重组最合理、最理智的动因。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或者获取了新的资源或者剥离了不良资产,这只是增强核心能力的前提步骤,并不等于完成了核心能力的构建,关键还在于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整合、开发,这种能力才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3以企业核心能力评价资产重组绩效3.1以核心能力作为衡量标准的意义重组绩效将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仅采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基本财务指标来评价重组绩效,显得过于短期,当年或次年的收益增长都不能证明公司获得了可持续的发展潜力。一些文献对重组的绩效作了跟踪考察,发现很多公司存在收益先升后降的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一方面有些重组纯粹出于保“壳”保“配”的目的,通过出售资产、关联交易、债务重组等手段获得大量一次性收益,但后续经营业绩没有保证;另一方面,有些实质性的重组可能需要经过一定的整合期,才能逐渐发挥其效应。因此,要评价资产重组的绩效,不能仅仅看当年能不能盈利或有多大盈利的增幅。那么不妨借助重组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来判断收益的可持续性。以此作为评价标准的意义还在于能够提醒管理者,应当有效利用资产重组使公司获得健康成长的源泉。3.2建立评价体系构成核心能力的各种资源要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核心业务水平、经营效率等各方面的经营素质及后续发展动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将体现在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得到改善,因此可以通过对这几方面的考察来评价上市公司的核心能力。由此,本文设计评价体系如下。3.2.1量化的财务指标用来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指标很多,这些指标具有通用性,但要评价重组的实效,还必须结合资产重组的特殊性,选择能够反映核心能力变化的指标。3.2.1.1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利能力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对本期、而且对以后各期均产生较大影响。盈利不仅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核心能力的最终体现。核心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盈利指标是评价的首要指标。反映企业的盈利指标主要有:每股收益、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重组前后企业资产的总量和质量都可能发生变化,由于股票是一个“份额”的概念,而每股收益是本年净利润与普通股总数的比值,所以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可能不同。另外,在净利润的构成中有非营业利润,包括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很多重组就是利用增加非营业利润来凑出较高的净利润。这些收益具有一次性,而且不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不体现核心能力。所以,不宜采用每股收益作为重组前后盈利能力比较的指标。同样道理,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分别反映总资产和净资产获取净利润的能力,但也不能恰当反映核心能力的变化。惟有主营业务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利润主要的、稳定的来源。企业的各资源要素和能力都应当是围绕主营业务的,主营业务经营状况是核心能力的体现,因此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重组后无论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否发生变化,用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盈利能力都是适合的;只是如果重组进行了产业转型,变更了主营业务,在衡量核心盈利能力时,还要参考转型后所处行业的平均水平。该指标是正指标,其值越大表示企业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越强。3.2.1.2成长性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核心能力强表示上市公司具有可长期获利的竞争优势,因而具有良好的成长性。由于重组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大量营业外的一次性收益,因此不宜用利润总额或净利润的增长率来反映成长性。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主营业务的成长性是决定公司整体成长性的最主要因素,并且与核心能力的强弱直接相关。营业利润是正常经营活动的总利润,由于已经扣除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可以反映经营效率。所以此处选择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营业增长率这两个正指标。3.2.1.3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合理的财务结构、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否安排并保持最佳财务结构也是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一个侧面。偿债能力差往往是阻碍企业培育核心能力、发展核心业务的因素之一,有效的重组应当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不但反映了长期偿债能力,还反映了财务杠杆和风险;流动比率主要反映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太高,则财务风险较大;如果太低,则企业在可以获得高于债务成本的投资回报时,不能利用负债经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因此,资产负债率是个适度指标。同样,流动比率太高说明流动资产利用率不高,比率过低,则短期偿债能力较弱,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大,因此流动比率也应当是适度指标。适度的标准可以参考行业平均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上下浮动。3.2.1.4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核心能力增强,可以表现在产品或服务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销售能力的增强,而这些又表现在资产管理能力指标的改善。这类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出于要结合重组的特殊性和指标的代表性考虑,选取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值,衡量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回收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而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平均总资产的比值,体现企业的销售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二者都是正指标。3.2.1.5主营业务鲜明度指标——主营业务鲜明率企业资源的开发、配置和保护是围绕主营业务展开的,核心能力的培育扎根于主营业务。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弱和特征决定了企业有效经营活动的领域,超出这个领域,企业就不能保证其优势的发挥。因此,上市公司要有鲜明的主营业务,不顾实际能力盲目搞多元化经营只能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并可能妨碍主业的发展。所以这里要引入主营业务鲜明度指标,即主营业务鲜明率,其计算式为:(营业利润-其它业务利润)/利润总额,这也是正指标。3.2.2非量化指标利用企业核心能力来评价资产重组的绩效,为了对上市公司重组前后核心能力是否增强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应当采取数量指标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上市公司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定性分析主要有主营业务、经营能力、管理者素质等方面,定性指标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公开资料、相关报道甚至是实地考察,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获得。3.2.2.1主营业务评价——主导产品或服务、后续新产品更全面细致地评价主营业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核心能力。内容包括:①主导产品或服务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领先程度、产品的生命周期;②技术创新能力、后续新产品的开发策略及市场前景。3.2.2.2经营能力评价——战略管理能力、资产经营能力、营销能力获取有效的资源、优化资产只是培育核心能力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能否有效地经营管理这些资源。重组前后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可能发生变化,是因为经营能力与构成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有密切的关系,而有效的重组往往会伴随着知识要素的转移。典型的做法是,有实力的战略大股东加盟上市公司,会带来经营机制、理念、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给上市公司注入新的活力。经营能力具体可以划分为:①战略管理能力,包括充分理解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的能力、竞争战略的制定及实施的有效性;②资产经营能力,包括现有资产的利用效率、金融资产运作、融资策略等;③营销能力,体现在品牌与营销网络建设及管理、营销策略等方面。3.2.2.3管理者素质——CEO素质、管理团队素质众多国内外的实例表明,企业高层管理者,尤其是CEO的素质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重组也可能带来高层管理者的更替和管理团队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管理者素质重新评价。3.3评价方法为检验重组绩效,可主要采用纵向比较法,即以上市公司重组前后的指标作为比较对象,分析判断重组是否增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在进行比较时,又可以分为单项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单项比较,即逐一就某单项指标比较的方法,可以分析出是哪一方面有所变化;为了综合衡量重组绩效变化则需用综合比较法。在综合比较之前,首先需要对各项指标预处理,由于各指标含义不同不宜直接相加,可以采用如下方法:①假设各指标得分取值范围为-10—10,0分表示没有变化;②对量化的正指标和定性指标,根据重组前后指标变化方向和程度赋予分值;③分两步处理适度指标:第一步,设适度指标为Xi,标准值为X0,理想波动范围为δ,若Xi-X0≤δ,则赋予该指标初始分10分,反之,则用作为初始得分,这样适度指标的初始得分在0—10范围内;第二步,将重组前后适度指标初始分的差值作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④为构造综合比较函数,接下来需要对各项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一般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或专家意见法确定。这样就可以得到各指标的加权平均得分,如果为正值,即说明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实效。4实例简析——托普软件托普软件原为川长征,主营业务为机床行业,受行业整体不景气影响,自1995年挂牌上市以来,公司的经营业绩每况愈下,主营利润逐年递减,1997年亏损476万元。1998年川长征与民营科技企业托普集团进行了资产重组,并更名为托普软件。公司围绕再造企业核心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置换工作,重新确立了战略发展方向,顺利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使公司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与系统集成为核心的主营业务。重组后,经过几个月的整合,重组效应在当年的年报中就得到反映。限于篇幅和简化起见,本文主要对财务指标进行简析,如表4所示。除了资产负债率偏高之外,其他各
本文标题: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3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