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基于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体育综合课程设计与应用的探索研究
基于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体育综合课程设计与应用的探索研究武晓敏,尕雪梅,马国庆,马宾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第二中学新疆昌吉831100)摘要:本文通过借鉴“综合课程”的思想,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体育综合课程”设计的步骤、方法及要求,同时以2011年韩国大邱世锦赛110米栏决赛为案例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实现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体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关键词:综合课程;体育综合课程;多媒体技术;探索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多媒体技术以其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知识容量大等优势迅速渗透到教育科学的各个领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体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图像技术、动态视频以及音频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动作的准度和精度,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然而,作为中学教育中非“主课”的体育课,始终处于不受重视的尴尬境地,而面对中学生体质水平不断下降的困局,如何实现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有机融合,解决体育课和与文化课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体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不仅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设置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为此,本文试图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平台,借助“综合课程”的思想,为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实例,以期促进中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一、研究界定(一)多媒体技术依照《中国百科大辞典》的解释,多媒体技术是指正文、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而综合为一体化的技术。在本研究中,主要指教学中使用的音频、视频的处理和放映。(二)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在目前的国内工具书中并没有权威的解释。李秉德认为(李秉德,2000),“一组相互联系密切和配合的学科被称为‘综合课程’,它是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要编制综合课程,就不能考虑单个学科的逻辑结构和排列顺序,而是要考虑两门以上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学科的教学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1]因此,可以认为,体育综合课程,是以体育课程为基础,其他课程为辅助的一组紧密联系的课程。二、体育综合课程设计的基础(一)学科基础从宏观的哲学角度讲,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又是客观的。它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的各要素、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的和作用的。因此,体育学科必然和其他学科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这也是体育综合课程的哲学基础。从微观的学科层面讲,体育科学是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多重属性”[2](马卫平等,2009)。比如在一个简单的跳高的教学中,就包含着物理(运动形式)、生物(供能系统)、化学(生理反应)、心理学(心理反应)、历史(跳高的技术变迁)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而目前国内体育教学、科研领域的研究,也和其他学科存在着非常普遍的联系。如韩丹、张洪潭等人专注于体育概念、术语的研究;乔德才、王健等专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谭华、任海专注体育史的研究;易剑东、高强则专注于体育哲学的研究。这些事例都足以证明,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存在着很强的联系性。图1是体育学部分下属学科及其与中学课程相关性的结构图。图2-1体育学部分下属学科及其与中学课程的综合课程(二)技术基础综合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之间需要频繁的互动和转换,在只有文本教材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对教材进行筛选和组合,同时文本教材的格式和内容也缺乏直观性,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因此,利用文本教材进行体育综合课程的教学,可行性和操作性都差强人意。而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则可以对大量的音频、视频及图片进行即时的筛选、播放和切换,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而且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能有效促进体育综合课程的实施。三、体育综合课程设计的方法及实例“课程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3]良好的课程是高质量教学的先决条件。因此,课程设计对教学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国迄今为止尚无专门论述课程设计的内容,目前适用的是美国学者泰勒(RalphW.Tyler)提出的经典四步设计法,依次为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和评价,以下则以此体系为框架对体育综合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阐述。(一)体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既然是体育综合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应包含一般体育课程的目标,还应当体现出“综合性”的特征。因此,体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是具有层次性的,其基本目标等同于一般体育课程的目标,应当“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体育英语体育旅游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体育哲学生物物理化学历史英语地理政治康成长。”[4]而更高层的目标则应当是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简单地说,体育综合课程的目标应当是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课程,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二)体育综合课程的内容选择如何凸显“综合性”,是体育综合课程内容选择的关键。前文已经论述,体育和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有着天然的联系。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就应当重点考虑案例本身是否与人文社会科学有较强的联系性,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是否适合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等问题。而这几个问题,需要从文化社会学、传播学和体育教学实际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首先看教学案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性。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体育学也是其中的一类。人文社会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社会现象为载体,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又决定了不能以单一的视角和学科来对其进行研究。比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体育社会现象的产生,就包含体育、历史、语言、政治、经济、管理、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乃至舞台表演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教师选择体育综合课程案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案例必须以一定的体育社会现象为载体,而这其中,大型的体育赛事则最具代表性和复杂性。其次看教学案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也就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传播学的理论认为,“传播力决定影响力”。[5]集群性越强、传播手段越多、采用技术越先进、明星集聚越多时效性越强的事件影响力也就越大。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三个影响因素,就是赛事本身的影响力、体育明星的影响力和体育赛事的时效性。赛事的影响力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衡量,一是赛事的综合性,二是赛事的广泛性。综合性是指赛事综合程度的高低,一般来说,综合性赛事的影响力要大于单项性赛事的影响力。广泛性是指赛事的开展范围程度的高低,可以从地域性和参赛的限制性来衡量。地域性指赛事覆盖地域的大小,地域性越大,影响力越广。比如国际级赛事的影响力要大于洲际赛事的影响力。参赛的限制性指赛事限制条件的多少,限制性越小,影响力越大。比如奥林匹克运会的影响力要大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年龄限制)、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身体限制)的影响力。体育明星的影响力可以从明星水平、明星所在地域等两个维度来衡量。明星水平指明星的运动技术等级,运动技术等级越高,影响力越大。比如刘翔(国际健将)的影响力要大于史冬鹏(国家健将)的影响力。而明星国籍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衡量因素,但由于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情怀的存在,一般来说,在运动技术等级同等的情况下,中国籍国际明星的影响力要大于外国籍国际明星的影响力,家乡籍国际明星的影响力又要大于非家乡籍国际明星的影响力。体育赛事的时效性是指赛事的新旧程度。中学生知识更新的速率快,接受的信息量大,并且受寒暑假断层的影响,自然对其他事件的遗忘速率就相对较高。因此,体育综合课程案例的选择以本学期内举办的体育赛事为最佳。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设立一项简单的公式来对体育综合课程的案例进行筛选。为表述更加清晰,用英文字母代替各个要素,用阿拉伯数字代表水平高低,水平1高于水平2,水平2高于水平3。具体如表3-1所示。可见,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无疑六个影响因素都处于影响力水平1的案例影响力最大,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表3-1中反映出来,则是A1B1C1D1E1F1的组合,即在学期内无限制的国际性综合赛事中,具有国际健将水平的家乡明星的案例为最佳。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满足所有要素都处于影响力水平1上的案例并不容易,尤其以“E1家乡籍国际明星”最难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灵活机动,以有“E2中国籍国际明星”的案例代替。表3-1体育综合课程案例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力水平一览表影响力水平1影响力水平2影响力水平3A综合性A1综合赛事A2单项赛事B地域性B1国际性赛事B2洲际性赛事B3国家性赛事C限制性C1无限制性赛事C2限制性赛事D明星水平D1国际健将D2国家健将E明星地域E1家乡籍国际明星E2中国籍国际明星E3外国籍国际明星F赛事时效性F1学期内的赛事F2学年内赛事第三,体育综合课程的教学案例必须符合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为中学体育水平因素教育工作服务。比如篮球教学时可以选择与姚明、王治郅、科比等人有关的案例;田径教学时可以选择与博尔特、刘翔有关的案例;但是是否选择菲尔普斯、李娜的案例,就要视学校是否开设相关课程而定了。综合上述条件,我们认为,体育综合课程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以体育社会现象(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2)体育赛事的影响和参与明星的影响力大、时效性强。(3)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三)体育综合课程的内容组织在完成综合课程案例的选择之后,教师就应对案例所呈现的内容进行实际的教学。体育综合课程的基础是体育学科,应当先对具体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对案例中体育明星的赛场表现进行三到五次的放映,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运动表象,然后教师进行具体运动技术的教学并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促进学生运动技术动力定型的出现。在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之后,就可以开始综合课程中其它内容的学习,具体可以分为“自然科学模块”和“人文社会科学模块”等两个部分。“自然科学模块”主要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它们和体育学中的运动人体科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如教学案例中体育明星运动时某一时刻的受力分析或速度、加速度的分析;机体供能的方式和特点;运动后能量的补充等等。“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主要指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这些学科和运动本身的关联性不强,但是和教学案例的背景——体育赛事却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如体育赛事举办地的政治、经济特征;地理地貌和气候环境以及历史人文特征等等。然而,要实现如此庞杂内容的筛选、整合,并且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有效教学,同时做到直观形象,做到课程内容的随时切换、放映,就必须寻求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因此,这就要求体育综合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PPT的制作;视频、音乐的剪辑和图片的编辑。(四)体育综合课程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以考试的手段进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则主要通过教学评估来实现。体育综合课程教学的评价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进行。定量的评价可以通过同一年级学生期末成绩的对比进行。如:A班采用体育综合课程模式进行教学,B班采用普通的体育课程进行教学,在学期末对两个班的体育成绩进行统计,用方差分析法(ANOV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依照P值判断体育综合课程的教学是否有显著的积极效果。而定性的方法则可以向学生发放问卷或进行访谈,以调查学生对体育综合课程的态度、感受和基本取向。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则主要以定性方法为主,可以通过听课和评课的方式进行,学校可以依照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本文标题:基于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体育综合课程设计与应用的探索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4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