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ADA的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血清中的ADA活性测定可用于: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③有助于肝纤维的诊断④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2)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结核患者的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常规检查项目;ADA是高度特异的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3)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A明显升高,且与HbA1c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的ADA与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的意义。(4)血液病的诊断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和分型判断,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慢粒或慢淋急变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的一项生化指标。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的ADA活性也均升高。(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情评价SLE患者血清ADA活性明显增高,且其增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监测SLE患者血清ADA活性对评价病情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唾液酸(SA)检测及临床意义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辅助诊断1.1肠恶性肿瘤辅助诊断1.22、肺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在肺癌患者中,SA阳性率为80.4%,诊断正确率为87.3%3、白血病辅助诊断白血病患者SA阳性率达70-80%4、头颈部肿瘤5、Ⅱ型糖尿病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清SA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果5'-核苷酸酶(5-NT)检测的临床意义⒈5-NT活性增高常见于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胆道癌、胰腺癌、胆道阻塞、胆管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其活性增高可达2~6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⒉5-NT是诊断肝肿瘤非常灵敏的酶学指标。在病变早期,当肝功能、肝扫描和有关肝病检查阴性时本酶活性已明显增高。对于AFP阴性病例,其与AFP互补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4%。⒊特异性高,能协助判断碱性磷酸酶(ALP)增设是肝胆系统疾病,还是骨髓系统疾病(如骨癌、骨肉瘤、骨转移癌、佝偻病等)。ALP在肝胆系统疾病和骨骼系统疾病时均可增高。除5-NT除肝胆系统疾病增高外,骨骼系统疾病一般均不升高。⒋有助于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后者5-NT明显高于前者。⒌5-NT已作为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查进入临床,将能使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肝脏情况,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的临床意义1.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血胱抑素C是较Scr更为敏感的诊断指标。胱抑素C能够比肌酐更敏感的反映GFR的降低和移植肾功能延迟。2.在糖尿病中的应用通过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可及时发现GFR改变。3.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临床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病所导致的早期肾功能损伤,为开展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创造条件。4.在心衰中的应用血胱抑素C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的预测要高于胆钠素BNP和肌钙蛋白T等指标,是反映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APO-A临床意义血清ApoAⅠ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HDL-C反映HDL运载脂质的代谢状态,而ApoAⅠ则反映HDL颗粒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同时测定ApoAⅠ与HDL-C对病理发生状态的分析更有帮助。冠心病患者、脑血管患者ApoAⅠ偏低。家族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Ⅰ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危险;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ApoAⅠ与HDL-C却会轻度下降,冠心病危险性高。ApoAⅠ缺乏症(如:Tangier病是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Ⅰ与HDL-C极低。此外未控制的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可以引起ApoAⅠ降低。APO-B临床意义:(1)“高ApoB脂蛋白血症”,反映B型LDL增多。当高TG血症时(VLDL极高),B型LDL增高,B型LDL与A型LDL相比,ApoB较多而胆固醇(chol)较少,故可出现LDL-C虽然不高,但血清ApoB增高的情况,所以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ApoB增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Apo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发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对一些遗传性脂蛋白异常血症,如无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等,ApoB有诊断意义。(2)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ApoB都可能升高;(3)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都可能降低。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游离脂肪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一、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高浓度NEFA能引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粘度升高,血管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壁纤维蛋白原沉积,对肝素有拮抗作用。高纤维蛋白原常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凝集,纤溶活性降低,使动脉向着粥样硬化方向发展,原有的粥样硬化加重。2.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明显增加,并可动员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使血浆游离Ca2+浓度降低,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诱发心率失常。3.与缺血心肌收缩力的关系高浓度NEFA可加重缺血心脏泵功能的损害。有氧条件下NEFA不改变心肌的收缩功能,而在低氧、缺氧条件下则可降低其收缩力,增加其静息张力,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还会引起心肌挛缩。二、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也称X综合征(XSyndrome)、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ResistanceSyndrome,IRS),它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NEFA是人体最活跃的代谢脂质,半衰期仅2~3分钟,是一项能比TG、LDL、HDL和APOA1/B更早、更灵敏反应血脂代谢紊乱的指标。三、游离脂肪酸与Ⅱ型糖尿病血清中的NEFA在生理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有加强作用,但是长期的NEFA浓度升高有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和转运、抑制糖原的合成、促进糖异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信号转导、影响β细胞的凋亡等作用。目前监测、控制NEFA浓度已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新的途径。四、游离脂肪酸与肝脏疾病高浓度的NEFA作用于肝细胞可致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浸润。即使极低浓度的NEFA也可改变粘膜的通透性,导致粘膜受损,损伤内皮细胞。因此,血清或肝脏中NEFA浓度略有增加即可损伤肝细胞。脂肪肝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时,脂肪分解NEFA加快使血中NEFA含量增加;当肝细胞摄取过多的NEFA,超过了线粒体对NEFA的氧化能力,促使其合成TG增加,当肝细胞内TG合成的速度过快,并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脂肪肝。五、游离脂肪酸与抗精神病药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APS),易导致代谢紊乱综合征,某精神病福利院对长期住院的308名患者进行检测统计,其中体重增加或肥胖患者比例高达40.91%,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占24.35%;2型糖尿病患者占13.64%。因此,长期使用APS时应密切关注控制血清NEFA浓度,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全网发布:2011-06-2320:41发表者:常树建2573人已访问β2—微球蛋白(β2—MG)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标志物,如慢淋、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肿瘤(如胆管癌、多发性肝癌、胃癌等)及非肿瘤疾病(如肾脏疾病、肝炎、肝硬化等)也可升高。B2-MG与浆细胞瘤数量成正比,并与骨髓瘤分期相关。在多发性骨髓瘤,β2—MG可用于判断预后.TBA血清胆汁酸的临床意义:这是近些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检测肝功能损害的比较灵敏的指标。目前限于测定总胆汁酸,正常值为0~10μmol/L。胆汁酸是由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所控制,因此能较特异地反映肝脏的功能。当肝功能损害时,血清胆汁酸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GLDH临床意义:将ALT、AST与GLDH联合检测表明,GLDH反映肝实质损伤的特异性高于ALT和AST。ALT在肝脏轻度病变时即明显升高,而在中、重度肝脏病变时则升高不明显。虽然ALT在肝病早期即可出现改变,但特异性较差,其升高幅度亦不一定完全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肝细胞病变仅为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时,血清GLDH不升高,而当细胞坏死与线粒体崩解时,酶解离并逸出细胞。所以,GLDH正常不能排除肝细胞的轻度损害,而GLDH异常提示肝细胞坏死,GLDH与ALT二者同时测定,将有助于肝细胞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判定。对各疾病组的GLDH和AST活性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肝癌和胆结石组的GLDH和AST活性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01),而肝硬化和其他疾病中则无相关性(P0.05),表明GLDH在诊断肝实质性损害时特异性优于AST。由于GLDH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16h,所以当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或改善后,GLDH活性随即降低,故GLDH可作为疗效判定的指标。GLDH持续高水平,示肝细胞线粒体破坏持续存在,表明预后不良。因此,测定GLDH的活性对肝病早期诊断,掌握病情,判断预后有其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标题: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5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