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基于收入分配不均谈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基于收入分配不均谈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摘要: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基尼系数正文: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有人说,教育科研投入经费不够导致了中等收入陷阱;还有人说,复杂的国际环境导致了中等收入陷阱。但我认为,收入分配不均,收入差距的悬殊才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1990年010203040506070韩国日本巴西哥伦比亚南非瑞内瑞拉泰国1990年如图所示,以1990年为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日本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1和0.24,而深陷陷阱中的巴西南非等国皆在0.4以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事实上,整个拉美成为全球收入分配最不公正的地区,上世纪70年代,拉美经济增长达到顶峰,反映收入分配不公的吉尼系数也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平,在巴西高达0.66,在哥伦比亚和秘鲁分别达到0.61和0.60。巴西10%的最富裕家庭占有收入的60%,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之间的差距高达43倍。在许多拉美城市,现代化建筑与简陋的贫民窟比邻而居,成为社会反差的鲜明写照。而无一例外,在拉美国家达到中等收入后,皆陷入瓶颈这表明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必然表现出巨大的收入差距。那么,收入差距悬殊如何导致经济的停滞不前,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1.收入分配与社会动乱以巴西为例,其南部分裂主义十分猖獗,出现了二十余个独立运动组织,在南部三个州发起独立运动。由于民族矛盾的集聚,暴力已成为巴西国民的第二代死因。国内党派林立,截止1992年5月,已有约40余个,但至今未形成几个主导党派。其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的国家,国内也有不同程度的局势动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社会的动乱影响了经济,但深入思考,又是什么导致了社会的动乱呢?无论是名族矛盾,还是分裂主义,都以收入的悬殊为导火索。通过诚实经营的人们,在辛苦了劳作后,却发现还不如那些投机,寻租者的报酬高,于是在心中积累了大量的怨气,再加上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二次分配,再分配,并且纵容包庇类似情况的发生,因此造成社会矛盾尖锐,动荡不断。2.收入分配与法律制度不健全在拉美国家,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精英集团的“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经济财富过度集中,利益集团势力强大,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试想,如果人人都通过合法劳动和诚实经营积累财富,又如何能产生如此大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悬殊,必定包含着大量处于灰色地带的人,他们或者手中有权,利用权力进行寻租,或者抓住了当时在法律上的漏洞,牟取暴利。无论怎样,都折射出了法律制度上的缺陷,因此阻碍经济发展。3.收入分配与国际贸易有人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是由于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基于自身消费能力不足,资本积累不足的现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自身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一方面,吸引国际资本在本国大量投资,为发达国家的企业代工,另一方面,以低廉的价格弥补技术上的缺失,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倾销低价商品推动经济发展。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以致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且以出口为导向性的的国家,很容易受到国际局势动荡的以及本币升值影响,波动很大,极不稳定。这种说法似乎无可厚非,但有两个问题:(1)00.511.522.533.54200620072008南非巴西阿根廷日本美国如图所示,要想克服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丧失,必须加到对产品的科技投入,但巴西阿根廷等国在R&D支出上无一例外都少得可怜,大约在占GDP1%上下浮动,根本无法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是他们没钱吗?不尽然。以日本为例,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日本政府专门成立通产省负责科技资源的配置与专利的研发,从美国斥巨资买回技术后,他并没有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投入巨额创新经费,一美圆的专利可以投入3美元的经费,通过这样的二次创新,制造出当时最好的产品,有人这样形容道:“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被佳能复制,被尼康拍摄,被松下录影,被精工计时,被夏普的斑斓色彩魅惑。”而当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却与巴西,阿根廷等相差无几。之所以拉美国家在科研经费上投入不足,本质上是因为那些国家收入的不平等。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有限,不足以支付巨额经费,而大型企业利用已有资本已可获利,无需再产品上投入,而国家在政策上偏向于大型企业,由此导致经费投入不足。(2)与日韩,亚洲四小龙相比,拉美国家国土面积大,国内市场也较为广阔。当国际市场出现动荡时,这些国家本科通过扩大内需弥补在国际市场上遭受的损失,但为什么没能成功呢?答案还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均。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原理,富人的消费倾向较小,而穷人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维持不了,根本没有剩余资金来消费。因此,收入差距的悬殊直接导致了内需不足,在国际市场动荡之时没有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综上所述,贫富差距才是使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大。自1991年以来,我国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1年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平均工资比为1.76,而现已为4.88。其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后,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差距不断拉大。据计算,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5,自198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就一直处于高于0.4的水平,基尼系数的安全警戒线为0.4,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在0.24~0.36之间,这说明中国的财富分配相当不均。
本文标题:基于收入分配不均谈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5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