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基于技术预见的青岛市产业贡献度评价分析
1基于技术预见的青岛市产业贡献度评价分析1张志耀(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本文基于区域技术预见的角度,讨论了产业贡献度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构建了区域产业贡献度综合评价模型,从产业贡献度及发展变化趋势角度,分析了2000-2008年青岛制造业产业贡献状态和发展变化,对青岛市产业发展优先选择进行综合分析。关键词:技术预见;产业贡献度;评价模型技术预见研究是确定区域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领域,甄选未来能够推动产业升级的技术储备的重要手段。进行产业优先发展部门评价与选择是有效开展技术预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产业发展选择必须立足产业现状,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从产业贡献、产业竞争和产业发展趋势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本研究是“青岛市2008年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技术预见专题”的部分研究工作,从产业贡献角度讨论产业优先发展选择的评价问题,产业竞争力和发展趋势和潜力在另外的讨论中详细叙述。1产业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产业发展贡献度是衡量经济发展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的积累,它一方面表明现有行业竞争力总体发展已达到的水平层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未来发展的平台基础。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总量贡献指标由行业产值贡献度、行业增加值贡献度、行业人员就业贡献度、行业资产规模贡献度、行业利税贡献度四项指标构成。产业总产值贡献度(X1)=该行业总产值/所属产业部门总产值。反映在某产业的产值规模在区域整个产值中的生产能力。产业增加值贡献度(X2)=该行业增加值/所属产业部门增加值总额。反映产业增加值在经济增加值总额的贡献程度和产业的产出效果。产业资产规模贡献度(X3)=该行业资产年净值平均余额/所属产业部门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总和,其中行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用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流动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之和计算,该指数主要足反映行业的资本规模。产业就业贡献度(X4)=该行业就业人数/所属产业部门总就业人数。产业利税贡献度(X5)=该行业利税额/所属产业部门利税总额。利税总额=产品销售税金及1本研究受青岛市2008年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技术预见专题)资助,是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研究工作受到青岛科技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2附加+利润总额+本年应交增值税。反映某产业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利税贡献程度。2产业贡献度评价模型构建为消除单个年度特殊因素的影响差异,采用多年数据的综合进行分析,既要考虑产业发展过程和现状,又要关注产业与技术成长趋势和发展趋向。利用多年的产业发展数据进行指数加权平均得到产业发展的综合状态。其原理为:假定期限为T期,按年份从近到远各期权重依次为,,,1TT,满足12T。即)(1)(12Tf,利用迭代算法,)(/)(1kkkkff,计算出各年度的权重。2.1单指标评价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第i产业第j指标评价结果值ijx,其评价是区域内各产业间的相对评价。采用如下单指标贡献隶属度为:minmaxminXXXXxjjijij,其中ijijijijXXXXmin,maxminmax,ijX是第i产业j指标的数值,]1,0[ijx。2.2综合评价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出q个主因子量,即综合因子(一般要求其方差累计贡献达到90%以上),考察各综合因子与原始指标集之间的联系和数量关系,确定各综合因子的内部结构,然后以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构造产业优先选择的综合评价模型。设指标mXXX,,,21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从大到小m,,,21,并得到特征根相互正交的特征向量Tmjjjjbbbb),,,(21,若%9011mjjqjj时,则qYYY,,,21是q个主成分,,1mkkkjjXbY,则综合评价结果为qjjjYwF1其中qkkjjw1。那么第i产业综合评价结果:qjijjiYwF1,其中ijY为第i产业第j主因子的评价。2.3评价模型构建收集青岛市2000-2008年统计数据(来源青岛统计年鉴),依据青岛市的产业特点进行行业合并,得到第二产业28个行业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产业贡献度指标数据,利用指数衰减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综合年份指标数据20002008ittXX,其中tX为t年指标数据矩阵,=(0.501,0.251,0.126,0.063,0.032,0.016,0.008,0.004)。3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主因子特征根贡献和旋转负荷矩阵。利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因子Y1,Y2,Y3的方差载荷已经达到97%以上。以主因子Y1,Y2,Y3的方差贡献作为其评价权重,并进行权重归一化,第i个行业的综合贡献度评价结果为)1(iF。iiiiyyyF321)1(203.0205.0338.0,其中,iy1=0.4831ix+0.5112ix+0.3463ix+0.2034ix+0.5865ix;iy2=0.4881ix+0.3962ix+0.6753ix+0.2214ix+0.3155ix;iy3=0.2721ix+0.3552ix+0.3023ix+0.7954ix+0.2765ix。将iiiyyy321;,代入权重归一化得:54321)1(205.0177.0204.0210.0205.0iiiiiixxxxxF(1)3青岛市产业贡献度评价3.1综合年度(加权平均)贡献度分析利用产业贡献度评价模型(4)式,计算得到青岛产业年度加权贡献度评价。表1综合年份贡献指数居于前15位的行业排序编号名称综合贡献指数产值贡献度指数增加值贡献度指数资产贡献度指数就业贡献度指数利税贡献度指数1B2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9541.0001.0001.0000.7411.0002B2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6740.5090.8520.8010.5730.6173B02农副食品加工业0.6570.5610.7430.4570.8330.7144B21通用设备制造业0.6210.5080.6600.5170.6350.7905B2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0.5880.5630.6190.5190.5540.6786B06纺织业0.4730.3320.4210.3800.7140.5597B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4640.3710.4450.5570.4910.4658B0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4590.2410.3570.2491.0000.5309B08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0.3610.2000.2800.1580.7730.45710B16橡胶制品业0.3580.2400.3140.3410.4170.491前10个产业累计贡献份额(%)62.6862.9960.8664.2364.00综合贡献度前10个产业的工业产值、增加值、资产、就业和利税贡献累计贡献分别为62.68%、62.99%、60.86%、64.23%、64.0%。主要集中在机电、交通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类、农副食品加工业、通讯计算机及纺织服装类。前5个产业的工业产值、增加值、资产、就业和利税贡献累计贡献分别为43.20%、42.62%、39.83%、31.84%、44.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综合贡献指数0.954,28个行业中位居第一。综合贡献度排序前5位的其他产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增加值贡献依次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图1综合年份贡献度分布图贡献度指数分布0.00.20.40.60.81.0B01B02B03B04B05B06B07B08B09B10B11B12B13B14B15B16B17B18B19B20B21B22B23B24B25B26B27B28综合贡献度增加值贡献度就业贡献度利税贡献度4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就业贡献最大产业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利税贡献依次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贡献度来看,青岛市的工业增加值和利税的主要来源是电气机械和设备类领域,而就业的贡献主要是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品类等传统产业。3.22000-2008年产业贡献发展变化分析2000-2008年各产业贡献排名位次变化见表2。表2产业贡献居于前15位次的变化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一直位居于第一;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维持在第3-4位之间,呈现平稳态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位次不断刷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2000年的第6位上升到2008年第2位,通用设备制造业从第8位上升到第8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是青岛波动较大的行业,2000-2004年间从第4位上升到第2位,但到2008年后退到第5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位置维持稳定,居于第6-8位;纺织业从第2位下降到2004年第5位,2008年下降到第7位,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第5位下降到2004年第8位,2008年进一步后退到11位;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从第11位上升到72008年的第6位。2000年位于第2位综合贡献指数小于第1位的一半,行业间差距极为明显,呈现典型的一业独大局面。到2008年行业发展均衡性有了显著的改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仍占绝对优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贡献能力显著提升。前10大行业的综合贡献指数平均值从2000年综合位次评价指数名称200820042000位次评价指数比2004变化比2000变化位次评价指数比2000变化评价指数位次10.95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9160010.94500.948120.67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7611430.51030.309630.657农副食品加工业40.6660-140.432-10.320340.621通用设备制造业30.68775100.234-20.246850.58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50.590-3-120.51420.314460.473纺织业70.472-2-550.358-30.449270.4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0.434-2-160.35510.288780.459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60.4951570.31240.2041190.361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10.372-3-680.277-30.3095100.358橡胶制品业90.38731120.227-20.227105的0.361上升到0.561,标准差从0.217下降为0.179,表明多行业共同发展的趋势的到加强,呈现产业群的发展态势,过分依赖某个行业或者一业独大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善,综合发展稳步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在大幅度提高。3.3产业发展选择分析青岛市的产业发展升级和高端产业首先要在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领域产生,技术预见首先要把握这些优势主导产业的技术发展,技术研究和开发要能够支撑这些产业持续的竞争能力,以维持持续的社会经济贡献能力。优先选择产业为: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代表装备制造业;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为代表的家电电子行业;金属制品业;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为代表的化学工业;以纺织、鞋帽和服装为主的纺织服装业,。青岛市在这些行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规模,积累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扩张能力,具有了向高端化、高附加值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将成为今后制造业领域产业优先发展的主要选择对象。区域产业发展既要立足区域产业实际,又要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技术预见要从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专家调查技术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考虑的基础
本文标题:基于技术预见的青岛市产业贡献度评价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5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