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基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析
基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要求谈对辅导员普及心理辅导知识的必要性杨珂摘要: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繁琐、压力大,辅导员扮演着学生思政工作的教育者、学业上的引导者、心理健康的教育者、日常生活的服务与管理者四种角色。本文试从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和要求出发,探讨了独立学院辅导员学习和加强心理辅导知识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普及对策。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角色心理健康教育者心理辅导知识独立学院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任务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因此他们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独立学院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最基层,是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思想上的“指路人”,学业上的“引导者”,生活上的“服务员”,心理上的“咨询员”等角色。独立学院辅导员承担着如此众多的角色,面临新时期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新形式新任务,越来越感觉到了工作繁琐、压力太大。笔者认为,在新时期,独立学院辅导员最主要的是应充分认识当前的新形势,明晰自己的工作角色定位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在给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的同时帮助自己,才能在复杂而琐碎的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心”。1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要求所谓角色定位,是指个体要根据所承担的角色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或者说,社会责任的分解是通过角色的定位分工去实现的。角色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1]当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基于不同性质的问题建立关系时,辅导员就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分担相应的责任,且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要求,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般情况下所扮演的角色是:1.1思政工作的教育者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学校德育阵地的建设者和学生政治思想的引路人,应具备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格管理、坚韧果敢、理性公正等职业素质和个性品质;[2]1.2学业上的引导者辅导员具有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承担着教学科研的任务,是学生业务知识学习的传授者和解惑人,应具备教学严谨、业务熟练、知识广博、探索创新、热忱耐心等职业素质和个性品质;1.3心理健康的教育者辅导员承担着心理健康辅导的职责,是学生建立健康心理的支持者和催化剂,应具备业务扎实、尊重信任、同感同理、感知敏锐、真诚关怀等职业素质和个性品质。1.4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与管理者党务工作、团务工作、宿舍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关注贫困学生、学生就业指导等等。辅导员的工作繁、多、杂。因此要求辅导员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具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上四种角色要求是适应了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对辅导员提出的更高期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第二章第五条第二款中指出:辅导员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职责。这就更加明确了辅导员承担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2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要求对于辅导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角色定位,是要求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工作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结合实际,笔者认为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的角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2.1是心理健康的示范者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教师和管理者。一个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和具有人格魅力的辅导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于辅导员来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维护和调节自身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示范者,是非常必要的。2.2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新时代新形式下,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无常多变。在工作中,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处理事情的方式等都在学生的视线之中。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甚至可能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辅导员时刻注意给学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做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有心人和防御者,是辅导员的重要责任之一。2.3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辅导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目击者”,辅导员的坦诚疏导是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因此,辅导员应培养敏锐的感知力,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疑惑。[3]利用“钥匙”的力量帮助学生克服暂时的心理障碍,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维护学生身心健康。2.4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辅导员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无论在时间、空间上,还是在情感的交流中,辅导员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辅导员应采取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心理小测试、团队协作训练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培育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状态能力。2.5是学生家庭教育的咨询者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甚少,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来自于家庭。[4]作为辅导员,可充分利用新生家长会、电话家访、发放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等方式对家庭的教育方式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家庭教育的重心由学习、生活两方面转变为学习、生活、心理三方面的关注。帮助家长学会正确对待需受关注的子女,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中强调在新的形式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辅导员是与学生最亲密的老师和管理人员,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心理健康的示范者、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是学生家庭教育的咨询者等角色,这些角色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因此辅导员应该拓展视野,清醒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发展趋势,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职责有新的认识。同时要正确定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明确角色要求,学习和加强自身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学校全方位的心理教育中游刃有余,培养身心俱健的当代大学生。3独立学院辅导员普及心理辅导知识的功能大学辅导员学习和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是由辅导员工作角色的需要所提出,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助人者自助”,在帮组他人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同时也帮助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3.1助人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经过了高考的分流进入三本院校,他们本身都是有一定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突出度远高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独立学院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辅导员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也是辅导员应尽的义务。3.2助己有人这样描述辅导员的工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学生工作永远有做不完的活,开不完的会,讲不完的话。辅导员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的管理和服务项目不下几十项。辅导员的“工作状态是千辛万苦、思想政治工作是千言万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千难万难”。的确,做好辅导员工作确实是一件很见功夫的事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由工作给辅导员带来的压力、焦虑、职业成就感缺乏、家庭成员的不理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显突出。自1948年WHO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状态良好”的健康定义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决定着他的心理生活质量,还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他的身体健康状态、道德水平和社会状态。”【5】由此,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也需要疏导和解决,他们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无声胜有声中影响和培养健康的学生。总之,对辅导员普及心理辅导知识,让辅导员先助己了,方能助人。4对辅导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形式心理辅导与一般的思政工作的不同在于:心理辅导者用一种可操作的方法让来访者领悟一个道理,从而使来访者发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有心理辅导的理论,还需加强辅导技能的训练。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缺少心理辅导胜任能力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以笔者从事心理辅导的工作角度来看,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所作为。4.1培训有计划、有力度调查发现:在上岗前,94.3%的辅导员没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学业背景;上岗后,89.5%的辅导员承认自己接受了心理辅导工作方面的培训,但其中只10.5%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接受了心理辅导的系统训练,10.5%承认从来没有接受心理辅导方面的训练。【6】也有研究者调查表明,辅导员对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的培训需求最为强烈、远远高于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的培训需求[7],因此,有计划、有力度地对辅导员进行培训非常必要。培训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㈠培训主办单位。对辅导员的培训应该纳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范畴,因为心理咨询中心或咨询室有专业的心理员老师和工作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和技术。㈡培训什么。笔者认为,对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①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测量学、心理辅导理论等;②技能:面谈技术、心理测评技术、心理训练技术、团队辅导技术、拓展技能、个体辅导技能实践能力等。㈢怎么培训。培训设计要有计划,分步骤,先从理论层面上学习、再从思想层面上建立意识、最后从实践操作中锻炼能力;应聘请校内校外培训讲师,使培训课程全面、完善;培训方式应多样化,以校内培训为主,派出学习为辅,实现校内校外学习的相互协助与分享;培训课程应是理论与实践、讲授与互动相结合,要求培训的辅导员参与案例讨论和分享。㈣培训目的。培训不是走形式,它最终应使辅导员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应对一般的案例。4.2进行自我学习,加强专业化培训是采用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集体学习的方式,辅导员所能获得的是“是什么”的外显知识上。而“知道怎样做”的内隐知识的获取,是一种“自然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产生于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个体如何从经验中渐渐形成个人风格。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应该强调“怎么做心理辅导”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辅导员要注意开发旨在获取程序性的内隐知识结构的新型学习方式上,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记录积累案例、参与小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我总结,同时涉猎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自我学习和修养,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辅导风格和个人魅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辅导专业能力。这也是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职业化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之一。4.3参与教学辅导员具有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第三章第八款第十条中也说明了专职辅导员可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应开设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公选课程,给辅导员提供学有所发挥的广阔空间。辅导员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可以在备课环节中学习和积累心理学知识,学习积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平时的案例融入教学环节,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案例的能力。4.4参与科研在英文资料中,“School-basedEducationalResearch”是指“基于学校的教育研究”,范围扩大到以学校为研究对象的所有问题,就研究内容上看不仅包括学校教学问题还包括很多教育社会问题(如学生健康问题、学生价值观问题、学校暴力问题、教育平等问题等)。独立学院是新时期下的新机制院校,学生本身的问题较多,而目前适合于独立学院学生用的教材较少。辅导员是与学生亲密接触的群体,他们更了解学生、更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因此,独立学院应该与科研机构或普通高等大学的教育专家合作、把辅导员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的科研小组。科研过程是严谨、专注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积累、有新发现新创造的过程。辅导员在科研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为独立学院的教学组织和辅导员工作中的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5结语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和要求出发,辅导员队伍心理辅导能力素质的培养
本文标题:基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5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