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1.
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作者:王大钧E-mail:hfwscd@163.com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城市供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日显突出,社会上要求二次供水实行统一管理的要求越来越显著。为解决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不规范、水价较高、水质参差不齐的状况,合肥市2007年相继出台了《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合肥市二次供水技术导则》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合肥市供水集团为二次供水的管理主体,承担二次供水管理、维护和收费,新建住宅二次供水应移交给供水企业由供水企业实行统一管理,2008年3月市物价局通过了二次供水的定价,至此合肥市供水集团对二次供水管理已进入实施阶段。序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1.合肥市二次供水介绍合肥市二次供水方式和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主要采用3种方式供水:⑴水池+定速水泵+屋顶水箱;⑵调节水池+变频泵;⑶管网叠压(无负压)变频增压设施.合肥市新建二次供水应应移交给供水企业统一管理,已建二次供水经整改后符合相关条件并验收合格后可移交给供水企业。根据调研结果,合肥市二次供水运行电费随二次供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调节水池+变频泵供水方式的运行电费基本在1.5~4元左右(和小区入住率有很大关系);水池+定速水泵+屋顶水箱供水方式运行电费基本在0.5~1.0元左右;管网叠压(无负压)变频增压设施运行电费基本在0.3~1.0元左右。1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2.合肥市二次供水价格定位城市二次供水问题的焦点之一是二次供水价格定位。城市二次供水是在城市公共管网供水的基础上,附加二次供水设施加压后供给用户的,二次供水设施要发生建设投入的费用、运行能源消耗的费用、日常维护管理的费用以及合理的损耗费用和更新改造费用等。目前国内个别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接管二次供水设施水价确定由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加成收费,如在直供水价上加20%。第二种是核定二次供水价格,采用直供水价加二次供水价格办法,二次供水价格按成本利润率核定。第三种是普提水价。合肥市二次供水价格采用第二种方式,即直供水价(2.15元)加二次供水价格(1.05元)。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3.合肥市供水系统的特点1、水量充沛2、管网富裕量较大3、管网压力随地形变化有一定的起伏4、时变化系数较大5、水池没有充分发挥调蓄作用,高峰时进水量大6、用户对使用水池水箱供水存在一定的偏见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4.合肥市二次供水的相关规定鉴于二次供水方式和整个供水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且目前合肥市二次供水价格偏低,为保证二次供水的良性循环,因此合肥市供水集团对二次供水设计做了相关的规定:1、给水系统;2、管道及配件;3、管道布置和敷设;4、增压泵房及设备;5、贮水池、水箱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4.1.给水系统1、采用无负压设备应充分分析外部管网、周边用水情况、小区住宅构成等多种因素。如下情况不能使用无负压:⑴市政管道小于300mm且近期无改造计划;;⑵同一根配水管(长度约1km)上无负压接入点超过3个;⑶增压设备引入管处压力小于0.20MPa;⑷接口处市政管道高峰期流速大于0.7m/s:2、每套供水设备的供水范围按建筑面积4万m2控制。3、无负压设备的水泵扬程应考虑市政可提供压力,压力按节点处最小压力减8m计。4、在实测水压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直供层数按导则规定执行,水压不能满足要求的由计算确定直供层数。5、采用水泵-屋顶水箱增压方式的高层住宅可采用主管减压供水,但不得串联减压。6、生活泵房进水管应单独从小区室外环状管网上接入。7、高层住宅应采用分区加压,分区供水层数按每个分区6~9层控制,可支管减压。8、水泵机组按总流量的30%、70%、100%的组合配置,双变频。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4.2.管道及配件1、采用的管材、配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要求,管道及配件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允许的工作压力。2、管材可根据下列规定选用:⑴室外埋地管道选用球墨铸铁,橡胶圈柔性接口;⑵单元引入管选用薄壁不锈钢管;⑶立管选用薄壁不锈钢管,衬(涂)塑(PE)钢管;⑷吊装管道选用薄壁不锈钢管,衬(涂)塑(PE)钢管;⑸泵房内管道选用薄壁不锈钢管、衬(涂)塑(PE)钢管,法兰连接;3、衬(涂)塑(PE)钢管的选用:⑴当管道系统压力不大于1.0MPa时采用衬(涂)塑(PE)焊接钢管,可锻铸铁衬塑管件,螺纹连接或沟槽式连接;⑵当系统压力大于1.0MPa小于1.6MPa时采用衬(涂)塑(PE)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管件、球墨铸件涂(衬)塑管件,法兰式或沟槽式连接;⑶当系统压力大于1.6MPa小于2.5MPa时采用衬(涂)塑(PE)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管件、铸钢涂(衬)塑管件,法兰式或沟槽式连接;⑷衬(涂)塑(PE)钢管选用规格:DN25、DN32、DN40、DN50、DN65、DN80、DN100、DN150、DN200、DN300。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4、阀门的选择原则如下:⑴管径≤50mm时,采用截止阀,管径>50mm时,采用闸阀、蝶阀;⑵分户水表前应选用铜芯、全铜或不锈钢阀门;⑶室外埋地的阀门采用直埋式,并设在阀门套筒井内。5、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⑴室外环状管网过长时,应设置分隔阀门;⑵干管上接的支管起端或接户管起端;⑶入户管、水表前、后和各分支立管;⑷水泵的出水管,自灌式水泵的吸水管;⑸水箱的进、出水管、排空管;⑹自动排气阀、压力表、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等。4.6加压系统应设置水锤消除装置。4.7分区立管的末端应设自动排气阀。4.8住宅户表按设计秒流量不超过水表的过载流量确定水表公称直径。4.9水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⑴水表前后直线管段的最小长度,应符合水表的产品样本的规定;不能满足安装要求的地点,可采用能垂直安装的水表。⑵分户水表应设置在户外。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4.3管道布置和敷设1、各分区管道应在阀门处以位置、颜色或数字标识区分。2、楼前管最小管径100mm。3、埋地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地下管线的最小净距要求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4、单元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的管外壁的水平净距大于1.0m;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管网或阀门井,拐弯处应设支墩;当穿越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洞口,管顶上部净空高度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m,并充填不透水的弹性材料;穿越地下室外墙处应预埋柔性或刚性防水套管。5、单元引入管、立管应从建筑物的公共部位敷设。6、室外管道应覆土敷设,管顶覆土厚度0.7~1.0m,非机动车行道下最小覆土0.5m,局部最大覆土不超过2.0m;室外条件不能满足覆土要求可在地下室顶板吊管安装。7、埋地管道应直接敷设在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层上;地基土质较差或地基为岩石,管道可采用砂垫层,厚度不小于100mm,并应铺平、夯实;地基土质松软,应做混凝土基础。8、埋地管道在管径≤300mm,且试压压力小于1.0MPa时,在一般土壤地区的弯头、三通处可不设支墩。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9、室内明敷管道与墙、梁、柱的间距应满足施工、维护、检修的要求,可参考下列规定:⑴横干管:与墙、地沟壁的净距≥100mm;与梁、柱净距≥50mm(此处无接头;⑵立管:管中心距柱表面≥50mm;与墙面的净距:当DN<32时≥25mm,DN=32~50时≥35mm,DN=65~100≥50mm,当DN=150时≥60mm。10、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数量、管径大小、排列方式、维修条件,结合建筑平面和结构形式等合理确定。管井的工作通道净宽≥0.6m,并分层设置可上人操作的隔断。管井内各种管道的间距可按下列规定确定:管外壁距墙面≥100mm,距梁、柱≥50mm;管外壁之间的距离:DN≤32时≥100mm,DN>32时≥150mm。11、管道穿越楼板、屋顶、墙所需留洞(或套管)的尺寸参见表13表1留洞(或套管)尺寸管道名称穿楼板穿屋面穿(内)墙钢塑复合管孔洞尺寸为管道外径加40mm与楼板同铜管孔洞比管外径大50~100mm与楼板同薄壁不锈钢管(可用塑料套管)(须用金属套管)孔洞比管外径大50~100mm12、管道的支吊架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⑴薄壁不锈钢管的支吊架间距不得大于表2的规定;公称直径(mm)10~1520~2532~4050~65水平管1.01.52.02.5立管1.52.02.53.0注:1DN≤25可采用塑料管卡;当采用金属管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胶等软物隔垫。2在配水点处必须采用金属管卡或吊架固定,管卡或吊架应设置在距配件40~80mm。表2薄壁不锈钢管支吊架最大间距(m)⑵钢塑复合管采用沟槽连接时,管道支吊架间距不得大于表3规定;直径(mm)65~100125~200250~315间距3.54.25.0⑶立管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楼层高度≤5m,每层必须安装1个;②楼层高度>5m,每层不得小于2个;③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1.5~1.8m,2个以上管卡应均匀安装。13、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地方的管道应有防冻保温措施。14、金属管材应采用适当的防腐措施。钢管埋地敷设宜在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青或环氧煤沥青两道外加保护层;薄壁不锈钢管道埋地敷设,宜采用管沟或外加防腐套管、外缚防腐胶带。表3钢塑复合管支吊架最大间距(m)注:1横管的任何两个接头之间应有支承。2不得支承在接头上。3沟槽式连接管道上,不考虑管道因热胀冷缩的补偿。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4.4.增压泵房及设备1、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时,无负压机组中的变频泵应设有备用泵,供水设备进水管处应设倒流防止器。2、水泵应采用自灌式。3、水泵吸水管口应设置喇叭口,喇叭口直径为吸水管直径的1.3~1.5倍;喇叭口应低于水池最低水位不小于0.5m,至池底的净距应为0.8倍的喇叭口径(不得小于0.5m);吸水管喇叭边缘与池壁的净距不小于1.5倍吸水管径;吸水管之间净距不小于3.5倍吸水管径(管径以相邻两者的平均值计);吸水管流速1~1.2m/s。4、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压力表、可曲挠橡胶接头、止回阀和阀门。水泵出水管流速采用1.5~2.0m/s。5、泵房应设在独立隔间内,不得布置在需要安静的房间的上下方及与其毗邻的房间内。6、泵房内应设排水沟(沟宽≥200mm)和集水坑,地面应有0.01坡度坡向排水沟(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小于0.01),集水坑应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排出。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7、水泵机组的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⑴水泵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每边比水泵机组底座宽100~150mm;⑵水泵机组外廓面与墙面之间的最小间距0.8m,相邻水泵机组外廓面之间最小间距0.4m;⑶水泵机组的基础端边之间或至墙面的间距,不小于1.0m;⑷泵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m;⑸水泵基础应高出地面,不得小于100mm。8、泵房内的阀门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⑴阀门的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并方便操作、检修;⑵所选阀门、止回阀的工作压力要与水泵工作压力相匹配;⑶应采用明杆闸阀或蝶阀;⑷止回阀应采用密闭性能好,具有缓闭、消声功能的止回阀。9、变频调速给水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⑴电源应为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方式;⑵最不利工况点在水泵特性曲线高效区段的右端点,水泵调速工作范围应在水泵高效区段内;⑶应采用双变频,调速范围应在0.75~1.0范围内;⑷用水不均匀时,应采用多台泵组合供水,宜配小流量水泵和小型气压水罐;⑸设备应具有水位控制的功能,自动开停机。3合肥市给排水设计研究院4.5.贮水池、水箱1、生活水池的有效容积按服务区域内的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生活水箱按服务区域内的最大小时用水的50%确定。2、生活水池应设在专用房间的地面,不应设在室外或埋于地下,其上方的房间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间、厨房、污水处理间等。3、生活水池(箱)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4、生活水池(箱)应密封,材质采用不锈钢,应设
本文标题: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6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