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基于面板数据的科普与科技进步关联性研究2.1~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N110123001)。1基于面板数据的科普与科技进步关联性研究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既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普事业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之举。选取我国2004-2010年科普人才、科普经费、科普场地、科普传播及科普活动等五个表征指标的相关数据,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对这些指标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科普活动与科技进步有着较强的关联度,科普设施在个数与面积两类不同数据上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有显著的差异,科普经费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较低。关键词:面板数据;科普;科技进步;灰关联度;中图1引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传统关系,变革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已经将社会推进到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经济阶段。而从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科技发达国家的实际经验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也依赖于国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提升、创新环境营造。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定量研究科普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对于科普工作的重点、科普政策的制度都起到科学支撑作用。在以往的文献中对于科普与科技进步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关较少,其研究都集中在科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上。郑念、张利梅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方面探讨了科普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1990—2007年我国GDP和各生产要素投入等统计数据,从定量角度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科普投入的贡献率[1]。伍正兴,王章豹通过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各省(区、市)之间科普的非均衡发展现状,指出区域科普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探讨了科学技术普及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2]。然而这种研究只能表明科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研究不能反映科普对科技进步的直接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基于科普评价体系的统计数据直接研究科普与科技进步的关联性,以期得到多种科普能力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对于科技政策和科普工作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N110123001)。22分析模型的构建科技进步的概念相对抽象,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并对科技进步的提升有了相应的论述[3]。发展至今,诸多学者对科技进步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且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技进步是指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狭义的科技进步仅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4-5]。在当代科技进步己经跳出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的狭窄范畴,形成了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与相关因素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对生产方式及社会形态产生影响,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优化的目的[6]。当然影响科技进步的因素很多,包括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科技政策的导向,社会环境等因素。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是影响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择灰关联度分析法来研究科普与科技进步的关联性,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2.1灰关联度分析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是以行为因子序列的几何接近度,分析并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测度而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曲线间几何形状的比较分析,即几何形状越接近,灰关联度就越大,反之越小[7]。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因子数列与参考数列关联度的步骤为:(1)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因子数列000()((1),,())xtxxn111()((1),,())xtxxn……()((1),,())mmmxtxxn0()xt为参考数列,1()xt…()ixt为比较因子数列,各数列数据项个数为n,m为比较因子的个数。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及归一化处理处理后的数列表示为:000()((1),,())XtXXn111()((1),,())XtXXn……()((1),,())mmmXtXXn计算差数列111()((1),,())tn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N110123001)。3……()((1),,())mmmtn式中0()()()iijXjXj,i=1…m,j=1…n。筛取差数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max(())iMAXj,最小值min(())iMINj,i=1…m,j=1…n。计算关联系数maxmaxminρΔ(j)ΔρΔΔξiij,i=1…m,j=1…n。为分辨系数,通常取0.5。计算灰关联度第i个比较因子与参考数列的灰关联度为:njijiξnγ11比较排序,对上述计算所得各灰关联度进行比较排序及关联度差异分析。2.2科技进步指标选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关科技指标受到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测度体系中最具影响的是《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和欧盟的《创新记分牌》。并在其25个欧盟成员国内推广使用[8]。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科技进步与统计监测始实许,由科技部负责对全国科技进步的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与评估。近20年来,随着监测与评估工作的的逐步完善,科技计步统计与监测已演变成目前使用的科技活动投入、科技进步基础、科技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五大一级指标[9]。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国家科技进步统计与监测评价得出的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来反映我国历年科技进步的状况[10]。2.3科普指标选取关于地区科普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B.Godin和Y.Gingras从投入和产出两端评价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提出测量国家科学文化的社会组织模型[11]。郑念在科普效果评估理论和方法中提到了科普效果评估体系与指标方法。[12]。翟杰全提出了一个包括50个指标的指标体系的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评价模型[13]。佟贺丰在国家科普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地区科普力度评价指标体系[14]。李婷建立了地区科普能力指标体系。共分三级,19个指标[15]。综合国内外学者在科普能力评评估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高频指标并进行筛选,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与权威性。本文提出了包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N110123001)。4括科普人才、基础场地、经费投入、科普创作以及活动组织五个维度来考察我国科普能力。其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科普基础设施的内涵,分设两个指标来表征该项内容,一个是用场地的面积进行表征,另一个是用场地的数量进行表征。各指标如表1所示。表1科普能力指标体系科普人才科普专职人员人科普兼职人员科普场地(一)科技馆建筑面积平方米科学技术博物馆建筑面积非场馆类科普基地科普展厅面积科普场地(二)科技馆个数科学技术博物馆青少年科技馆站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科普画廊科普经费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千元科普传媒科普图书年出版总册数册(张、盒)科普期刊年出版总册数科技类报纸年发行总份数科普(技)音像制品光盘发行总量(张)科普(技)音像制品录音、录像带发行总量(盒)科普活动科普(技)讲座参加人次人次科普(技)展览参观人次科普(技)竞赛参加人次科普国际交流参加人次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参加人次科技夏(冬)令营参加人次科技活动周参加人次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关联性分析3.1纵向数据采集及关联性分析纵向研究选择2004年-2010年全国的各个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见表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N110123001)。5表12004-2010年各指标统计、计算数据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科技进步水平指数41.51%45.61%47.11%50.78%54.40%56.99%58.22%科普人才(人)γ1393578——1623500——176104918083941751429科普场地(平方米)γ2962326——3554285——408052749839515657554科普场地(个)γ3210025——417408——509141651896726624科普经费(千元)γ42416294——4682521——6483741871242995159科普传媒(册)γ5895462040——645848525——572349875576962199568115756科普活动(人/次)γ6296241761——448468836——520821244541666630554350582注:2005年、2007年国家没有进行科普统计工作。分别用γ1、γ2、γ3、γ4、γ5、γ6表示科普人才(人)、科普场地(平方米)、科普场地(个)、科普经费(千元)、科普传媒(册)、科普活动(人/次)与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关联度。筛选了2004、2006、2008及2010年的科技进步指数及科普指标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各指标关联度大小如表2。表2各因素关联度γ1γ2γ3γ4γ5γ6科普人才(人)科普场地(平方米)科普场地(个)科普经费(千元)科普传媒(册)科普活动(人/次)0.66670.69370.75850.51460.68130.8649科普和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关联度最大的是科普活动(人/次),关联度为0.8649。这主要是因为各类科普活动广泛开展,为公众提供走近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的机会,也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作为非正规科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既没有学校教育的严密性与稳定性,也不同于家庭教育的情感性、权威性,其多样性与层次性为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促进科技进步,还要通过更多的科普活动让公众了解科学[16]。科普人才(人)和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关联度为0.6667,与其他指标相比关联度并不是很高。这一点和我们普遍认同的“人才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观点并不一致,表明仅仅从科普人才的数量上并不能反映科普与科技进步的强相关性,因为科普人才与科技人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科普人才必须兼具科学知识与素养、科学传播的技能及科普工作的热情,才能发挥科普人才的积极作用,才能在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技术价值,才能发挥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17]。科普场地的面积与科普场所的个数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分别为0.6937和0.7585,关联度较高。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四部门联合签发了《科普基础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N110123001)。6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这说明科普场地等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是比较大的[18]。同样是基于科普场所与科技进步的关联性,可以看出,与科普场所的面积相比,科普场所的个数对于科技进步更为重要,所以在我国现阶段更需要从基层做起,从社区做起,讲求实效,而不是为了政绩工程追求科普场所的规模,尤其要注意科普场所建设的规划和布局,避免进行重复建设。科普经费投入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最小,为0.5146,这个结论和我们普遍认识也不一致。科普经费投入一直是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指标出现的,但我们看到科普经费筹集额的使用分为不同的部分,如行政支出、科普活动支出甚至包括场馆的建设费用。用于场馆建设所需的科普经费其积极作用已通过科普场地面积与个数予以体现出来。而行政支出更多的从科普活动予以间接体现,所以其本身的关联度并不十分强烈。科普传媒(册)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为0.6813,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科普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着更大的耦合性。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必须结果;科普反过来又需要以新媒体为依托进行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普的方式也势必将受到挑战。同时我们发现,历年科普图书、科普音像制品数量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个问题。4结论及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科普发展与科技进步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并且科普的不同维度对科技进步
本文标题:基于面板数据的科普与科技进步关联性研究2.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7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