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寄生虫学概述一.寄生生活的起源、演变及其定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间出现了很复杂的相互关系,其中出现了两种生物在一起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我们称其为共生现象。分为以下几种:(一)互利共生:彼此互惠、相互依赖而不相损害,如二者分开,彼此都将受到损失,甚至死亡。(二)偏利共生:在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中,其中一方受益,借以取得营养或受其保护,而另一方既不获益也不受害。(三)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以后者的组织细胞、血液、组织液、胃肠道内容物为食物,同时给后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引起死亡。这种共生现象就称为寄生。在这种中关系,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一方称为宿主。寄生物有动物性寄生物和植物性寄生物,动物性寄生物又称为寄生虫。寄生虫:是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一)寄生虫的类型按在宿主体的寄生部位分为: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1、体外寄生虫:指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表面(皮肤、羽毛等)的寄生虫。如蜱、螨、蚊、虻、虱、臭虫等。2、体内寄生虫:指在宿主体内的组织、器官、血液等处作永久或暂寄生的寄生虫,如寄生性原虫、蠕虫和少数昆虫。按在宿主体的寄生时间长短分为:永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1、永久性寄生虫:指终身不离开宿主的寄生虫。如旋毛虫等。2、暂时性寄生虫:指当需要吸血时只暂短地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如蚊子、臭虫等。按寄生虫寄生的宿主范围来分: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1、专一宿主寄生虫:指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只能寄生于特定宿主的寄生虫。2、多宿主寄生虫:指对宿主无严格选择性,能寄生于多种宿主的寄生虫。如肝片形吸虫、伊氏锥虫。按是否必须要寄生生活: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1、专性寄生虫:指完全依赖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如绦虫、吸虫。2、兼性寄生虫:指既可自由生活又可寄生的寄生虫。(二)宿主的类型终(末)宿主:也叫真正宿主,是寄生虫成虫期或其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是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第二中间宿主(补充宿主):某些寄生虫其幼虫或无性繁殖期需要更换中间宿主,按其更换的中间宿主的顺序,将前一个寄生的中间寄主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后一个中间宿主称为第二中间宿主。保虫宿主:有的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某种宿主,同时也可寄生于其它一些宿主,但不那么普遍,在这宿主的寄生的数量也较少。通常把寄生虫不常寄生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贮藏宿主:有的寄生虫感染性幼虫进入到一种并非它们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内生存,寄生虫在其体内不发育也不繁殖,但保持着对原宿主的感染力,此动物被称为贮藏宿主。带虫宿主(带虫者):有的寄生虫感染宿主后,随着宿主抗体抵抗力的增强或通过药物治疗,使宿主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即:宿主对寄生虫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临床上无症状,但体内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虫体,这样的宿主称为带虫宿主,宿主的这种状态称为带虫现象。媒介(物):在寄生虫与宿主的寄生关系中,任何能传播病原的生物均称为媒介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生物性媒介(物):指病原要在其内经过繁殖的媒介称为生物性媒介。如蜱与梨形虫。机械性媒介(物):指把病原机械地从有病元的动物体带到健康动物体的媒介。如虻与锥虫。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又称发育史,是指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一)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参与。(土源性寄生虫)(二)间接发育:寄生虫在其生活史中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宿主参与。因其幼虫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故又称生物源性寄生虫。四.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体形变化附着器官的发展运动器官退化消化器官简化或消失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方式多样化五、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一)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1、机械性损伤1)寄生虫幼虫在穿透宿主皮肤和在各组织移行时,损伤皮肤和各组织脏器,造成“虫口”、“虫道”,引起出血、炎症。2)寄生虫的吸盘、吻突、口囊等特殊器官附着在胃肠等脏器的粘膜上,造成局部的损伤。3)寄生虫在寄生部位肠管、胆管、胰管、淋巴管、血管以及支气管内大量聚集,引起堵塞和其他后果。4)某些寄生虫在宿主脏器内大量寄生或形成逐渐增大的包囊,刺激、压迫被寄生的器官和周围组织,引起各种病变。5)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操作、贫血等。2、夺取宿主营养:寄生虫以宿主的组织、体液或胃肠道内容物为食,使宿主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3、对宿主的毒害作用:寄生虫在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分泌物,以及虫体死亡崩解时释放出的体液,都可能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引起宿主局部的或全身性反应。4、带入病原引起继发感染:许多寄生虫在宿主的皮肤成粘膜处造成损失,给其他病元体的入侵创造了条件。(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1、遗传因素的作用:一些(动物)表现出对某些寄生虫先天的不感受性。2、机体的屏障机能作用:宿主机体的皮肤、粘膜、血脑屏障,以及胎盘等可有效地阻止某些寄生虫的侵入。3、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个体对寄生虫的抗感染能力不一样,这是一种生理性的非特异性免疫。4、局部组织的抗损伤反应及免疫反应。七.寄生生活的建立(一)寄生生活的建立条件1、周围环境中有寄生虫的特异性宿主;2、寄生虫处于感染阶段;寄生虫感染性阶段是指,寄生虫在其生活史过程中,要将其某些阶段如虫卵、幼虫,在宿主体内排到外界进行发育,当虫卵或幼虫刚刚排出到外界时,对宿主还是没有感染力的;要在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才达到感染性阶段,即对宿主具有感染力,这时的虫卵、幼虫就叫感染性虫卵、幼虫,简称感染性阶段。3、寄生虫与特异性宿主有接触的机会。4、寄生虫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到宿主体内。5、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之后,能够夜制宿主的抵抗力,达到特定的寄生部位进行发育,此时寄生生活才能够生。八.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规则(一)寄生虫的分类与家畜寄生虫病学有关的分类如下:动物界原生动物亚界(单细胞的动物)肉足鞭毛门动鞭毛纲如锥虫叶足纲如阿米巴原虫顶器门孢子虫纲如球虫、巴贝西虫纤毛门动基裂纲如小袋虫研究由这些原生动物性寄生虫寄生在畜禽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称为兽医(家畜)原虫病学。后生动物亚界(多细胞的动物、复细胞动物)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如马绦虫、牛羊绦虫吸虫纲如血吸虫、肝片吸虫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如蛔虫、肺丝虫棘头动物门棘头虫纲如猪棘头虫研究由这些寄生虫在畜禽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称为兽医(家畜)蠕虫病学。节肢动物门五口虫纲如舌形虫昆虫纲如蚊虻蜘蛛纲如蜱满研究由这些寄生虫在畜禽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称为兽医(家畜)蜘蛛昆虫病学(二)寄生虫的命名“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即以拉丁文记载物种的名称,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两个词连在一起,作为物种的名称(翻译成中文后,就是种名在前,属名在后)。用双名法给物种规定的名称叫科学名或学名。例如:EimeriabrunettiLevine,1942(布氏艾美耳球虫)SchistomajaponicumKatsurada,1904(日本分体吸虫)属名种名命名人命名年代第四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流行病学:研究寄生虫病流行的科学叫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或称寄生虫病流行学,它是研究动物群体的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和条件、传播途径、流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一、寄生虫病的流行寄生虫病流行必备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一、寄生虫病的流行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区性:其原因主要是与中间宿主的分布、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相关。季节性:其流行季节往往与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出现的季节相一致。散发性:该病多以慢性致病。自然疫源性:当家畜进入到保虫宿主分布的区域,即可以与野生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对寄生虫病的流行产生影响。能使动物机体感染的阶段称感染性阶段或感染期。寄生虫侵入动物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的感染强度不大时,动物机体并不呈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呈带虫状态。慢性感染:P20隐性感染:P20多寄生现象:P201、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感染来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及贮藏宿主等。病原体(虫卵、幼虫、虫体)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痰、血液以及其它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的方式或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造成感染。2、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1)传播途径:指寄生虫经过什么路线途径与宿主接触。2、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寄生虫感染的途径:经口感染如蛔虫、球虫等经皮肤感染如钩虫、血吸虫等接触感染如螨、蜱、虱等经节肢动物感染如原虫、丝虫等经胎盘感染如弓形虫、蛔虫等自身感染较少见,人反胃感染猪囊虫.一、寄生虫病的流行(1)经土、水、食物、污染物传播。(2)经中间宿主传播(3)经媒介物传播(4)直接接触传播3、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不需要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参与的寄生虫,往往呈世界性分布。反之则呈地区性分布,且其分布范围常受到动物区系和植被的影响。6个主要的动物区:古北区、远东区、新北区、埃塞俄比亚区、澳大利亚区、新热带区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存在某种特有的野生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动物而长期生存,称之为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了解寄生虫及寄生虫病地理分布方面的一些普遍规律,有助于我们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判断,对于畜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检疫和隔离及疫病防治工作都有指导性意义。4、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内容(一)生物学因素1.寄生虫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2.寄生虫的寿命;3.寄生虫以什么形式或什么发育阶段排出宿主体外;4.中间宿主的种类、分布密度、习性、栖息地等。(二)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等。纬度、海拔高度、光照、土壤、植被的不同,必然导致寄生虫、中间宿主和媒介者的分布不同。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表现为季节性和地方性。(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素质、科技水平、法律法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防疫保健措施等。三种因素常常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5、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二)分析性研究(三)实验性研究(四)理论性研究(五)血清学研究(六)分子生物学二、寄生虫病的危害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1.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2.降低使役力;3.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加剧;4.影响生殖机能、妊娠,造成繁殖能力下降。5.严重时造成动物死亡。第五章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一、寄生虫病的诊断1、临床观察2、流行病学调查3、实验室诊断4、辅助诊断及治疗性诊断5、剖检诊断6、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二、寄生虫病的控制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一)、控制感染源:1.有计划地进行定期预防性驱虫,即根据流行病学的规律,不论是否发病,都要在有计划的时间内进行驱虫。驱虫是指用特效的药物将寄生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驱除或杀灭的措施。即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以减少病原体向自然界扩散,从而起到控制感染源的作用。驱虫的方法一般有如下两种:(1)治疗性驱虫:当动物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要及时使用特效药进行驱虫。必要时辅以对症疗法,如强心、补液、输血等;还要注意加强护理。(2)预防性驱虫:可分为有计划的定期驱虫和长期给药预防。-定期预防性驱虫: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流行规律,进行有计划地定期预防性驱虫,这样既能降低动物的荷虫量,又能减少环境的污染。-长期给药预防:主要针对原虫病。如对鸡球虫病,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连续用药,能预防此病。2、驱虫要求与注意事项(1)选准驱虫时机:驱虫效果的好坏与驱虫时机选择的合适与否有着的密切相关。如“成熟前驱虫”。因为这样可以在产卵之前驱除虫体而彻底消灭病原体。(2)确定驱虫对象:一是根据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资料并结合临床症状,抽检一定数量的病畜;二是根据动物体质的强弱来定。一般对于有严重疾病或孕畜在怀孕期间暂时不要驱虫。(3)驱虫药的选择和使用:选择驱虫药应考虑药物的安全、高效、广谱、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药源丰富等条件。要注意选择广谱驱虫药或采取两种以上驱虫药的复合疗法。(4)用药量的确定驱虫
本文标题:吉林农大寄生虫病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7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