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宏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宏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试验或讨论学时:适用专业:全校2、3、4年级大纲执笔人:宁堂原大纲审定人:李增嘉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繁荣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未放松过对发展农业的探讨。宏观农业是关于农业大格局、大趋势、大道理的介绍。大众的、全面的农业观之集成是宏观农业形成的根本基础。由于世界各国发展农业所必然遵循的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是共同的。但是在共同规律基础上,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政策举措却依国情的不同而异,从而形成各有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只有吸收不同时代、国内外各民族关于农业发展的精髓以及最新的成果,才能在借助于成功的经验和避免重蹈覆辙的情况下,更好地发展我国民族特色农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被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成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策,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人口和需求刚性增长以及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来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极大,因而也就更显重要。农业可持续发展决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或标志,它是一门正在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它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密切交叉和融合的独特的学科,由于它要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只能跨学科、跨部门和跨领域的综合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学科综合性。只有掌握了与之关系密切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才能使我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做到清醒而坚定,进而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并去探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保证成功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宏观角度,特别是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了解农业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农业的功能入手,详细地介绍近代世界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从系统分析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起源、经验教训及发展的必然性入手,详细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中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纲领、行动以及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和工程措施。该课程有助于学生熟悉与了解世界农业发展的现状、方向,以及学科发展的动向,掌握学科交叉的某些规律,提高农业学生从宏观角度,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认识宇宙世界奥秘需遵循宇宙规律,认识农业也必须依据农业之“道”。人类对自然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点滴到线条、再到系统的过程。人们对农业、农业系统规律性的认识也是如此。由于农业本身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变化,所以宏观农业的内涵与内容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本大纲来组织实施,同时,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将国内外最新的有关新成果、新技术、新发现、新进展纳入到体系之中。通过客观事实的介绍与分析陈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所以能称得上是一种全新的发展体系,除了有它与众不同的多学科理论和科学基础之外,也在于它正在形成自己的一整套独特的工程和技术系统,是一1个动态变革过程而非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更涉及到资源、环境、经济、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非常强调解决持续性中的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至工程技术科学的综合。它一方面涉及到生态学、农作学、资源学、环境生态工程、植物保护、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农村能源工程等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对被认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关键—体制改革而言,更涉及到政策学、社会学、区域发展学、生态和环境经济学、推广学、成人(尤其是农村妇女)教育学等学科。因此,要求学员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泛涉猎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领域,组成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以实现整体效应。3.课程的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客观事实的介绍与分析陈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多的利用图、表、框架等实证素材,激发学员思考、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容纳更多的信息,以保证全面完成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概述(4学时)第一节农业的概念一、早期人们对农业的认识二、现代人们对农业的认识三、农业概念的发展第二节农业的本质与基本特征一、农业生产的本质二、农业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农业的功能一、农业的社会功能二、农业的经济功能三、农业的生态功能本章内容的要点:农业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早期与现代东西方人们对农业概念的认识途略殊而归全同;农业的基本特征为: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农业生产的社会性;农业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重点与难点:从农业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理解农业与其他部门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农业为什么是人类进步阶梯?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章世界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6学时)第一节世界农业的发展成就一、社会成就二、经济成就三、技术成就第二节世界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源短缺二、生态退化三、环境污染2四、气候变暖五、农业灾害频繁六、贫富差距拉大七、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第三节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一、全球商品化二、集约化三、多元化四、信息化五、可持续化本章内容的要点:世界农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农业灾害频繁、贫富差距拉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等方面的问题;进入21世纪,世界农业将朝着全球商品化、集约化、多元化、信息化、可持续化等方向发展。重点与难点:在21世纪的征程中,由于世界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农业发展的方向能否解决这些问题?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4学时)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一、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二、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三、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四、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五、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一、常规现代化农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二、对常规发展思路及常规现代化农业模式的反思三、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四、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做出重大贡献学者及其学说本章内容的要点: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人类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津津乐道之时,传统发展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我们共同的未来”,都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与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之中逐步形成。特别是现代化农业面临着发展的种种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常规发展思路及常规现代化农业模式的反思,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诞生。重点与难点:通过常规现代化农业模式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正、负影响与作用,如何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生、时代背景和发展过程来认识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第四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4学时)3第一节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一、持续发展的含义二、持续农业定义的概述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二、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一、持续农业的内涵二、持续农业的基本特征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本章内容的要点:明确持续发展、农业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战略目标;持续农业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与难点:如何联系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领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则。第五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6学时)第一节可持续农业的资源经济学基础一、资源永续利用理论二、资源经济分析三、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合理利用第二节可持续农业的环境经济学理论一、环境问题与环境经济学二、外部理论的演变三、公共物品与环境质量四、外部性分析的应用第三节财富代际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模型一、什么是公平二、财富论与代际公平三、自然资源有效配置与代际公平第四节三种生产理论一、三种生产理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模型二、三种生产理论与人类生存方式演变的动力学机制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三大社会行为的协调整合本章内容的要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形成之中。主要应了解与掌握目前已具雏形的流派: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和三种生产理论等成因、研究对象与实体内容。重点与难点:已具雏形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如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体现其重要的作用。第六章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4学时)第一节美国持续农业的实践一、持续农业理论的基本组成4二、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的主要措施三、持续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研究领域第二节德国持续农业的实践一、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二、综合农业三、生态农业四、以保护环境为中心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措施第三节巴西持续农业的实践一、持续农业发展的重点二、农用生产资料的应用与持续农业三、生态环境政策的演变第四节印度的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实践一、持续农业发展的方针和实施二、农村发展计划的演变本章内容的要点:随着20世纪可持续农业概念的提出,全球面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研究与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模式与行动。了解与熟悉有关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体系、采取的措施以及今后研究的领域和发展方向,开拓视野,在借鉴国外推行可持续农业成熟的经验的基础上,有助于探索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途径和方法。重点与难点:根据各国的基本国情,判别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采取的途径、措施及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异同点。第七章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8学时)第一节中国农业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一、中国人口、社会、经济现状及压力二、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与面临的压力三、中国的环境现状与面临的压力四、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压力第二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造成农业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消除农业不可持续性的对策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纲要第三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区布局和重点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章内容的要点:中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分析历史、现状,明确造成不可持续性的或有碍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其原因,研究和探讨消除这些不可持续因素的对策,明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措施,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重点与难点:5不同生态经济区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结束后,根据选课学员对象、所学专业及年级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课程考试。对于非农专业或低年级的学员,采用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进行闭卷考试,重点检验学员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对于涉农专业或高年级的学员可采用综合知识能力的检验,命出10—15个综合性题目,学员自行选择其中一题,通过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述,以判断学员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用教材、参考书目录教材:《宏观农业》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自编(暂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导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自编(暂用)参考书与文献:《跨世纪的农业》刘占昌、贺耀敏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各国农业概况》刘从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主办,科学出版社近年来的有关期刊《世界农业》杂志中国农业出版社近年来的有关期刊《可持续发展引论》叶文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
本文标题:《宏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