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会计的定义:会计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的管理活动。会计的特征: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②采用一系列会计专门方法③会计管理活动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明性和综合性。2.会计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具有什么重要标志?3.会计的职能有哪些?怎样理解两者的关系?职能:核算职能(指会计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监督职能(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也称为控制职能。)关系: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会计核算时会计监督的前提,没有会计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监督为保证,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否则,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4.会计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认识会计目标?目标: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即通过价值管理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认识:会计的具体目标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点。5.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说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原因: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日常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首先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然后按所设置的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法等级到有关的账户中;报告期末,根据账簿的记录,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需进行成本计算;为保证会计账簿的记录准确无误,需要开展财产清查;在达到账实相符、账簿记录无误后,便可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向各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6.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如何理解?前提:会计主体假设(也称经济实体假设,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持续经营假设(假设企业等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将无限期的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因停业、破产而进行清算)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在时间上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的分为若干个均等的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假设(指会计核算必须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7.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要求:可靠性(该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好现金流量)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者好经济决策需要有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可比性(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明晰性、重要性、稳健性、实质重于形式8.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他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何要求?使用者: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企业提供符合或民间及核算要求的信息)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偿还债务资金的能力,企业是否有条件和能力支付利息,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有无重大风险等)投资者(权益的风险,资金是否能够增值,投资报酬多少,能够有多大的投资收益,这些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企业管理当局(他们需要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以便进行恰当的预测、决策、计划于控制。最终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目的)9.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有哪些?应该披露哪些会计信息?方式: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好其他财务报告)信息:数量性信息、非数量型信息、期后事项信息、公司分部业务的信息、其他有关信息。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习思考题1.什么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内容?会计要素:是对经济事项引起变化的项目所作的归类。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2.什么是资产?资产按照什么标准分类?每类包括哪些内容?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分类:按资产流动性分类①流动资产: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等)②非流动资产:指除了流动资产之外的所有资产项目。(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及其他资产)3.什么是负债?负债按照什么标准分类?每类包括哪些内容?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分类:按其距离到期日的长短分类①流动负债:指将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好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②长期负债:出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4.简述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关系: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一定数额的权益,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从数量上看,任何企业在特定的时点所拥有的资产与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必然相等5.经济业务有哪几种类型?每类经济业务变动会引起资产与权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类型:①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而且能够用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即会计事项,如企业采购材料、销售商品等。②不应当办理会计手续,或者不能用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即非会计事项,如签订购销经济合同等。企业的经济活动虽然多种多样且千差万别,但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6.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哪些原则?①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②既要符合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对外报告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③既要保持统一性,又要考虑灵活性。④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⑤应保持会计科目总体上的完整性和会计科目之间的互斥性。7.为什么要设置账户?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什么关系?原因:设置账户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从而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设置账户可以把金额核算与实务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的控制财产物资;设置科学的账户可以全面、系统、综合的核算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貌;另外,科学的设置账户还有利于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关系: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反映、监督的一种方法。8.账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每个账户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部分登记增加额,一部分登记减少额。第三章复式记账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单式记账法?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它们各自具有哪些特点。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没有完整的账户体系,不能全面、完整的反应经济业务全貌;由于采用单式记账法只能反应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不能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总体试算平衡;各个会计记录的数据之间不存在相互的勾稽关系,一旦记账发生错误不容易查找。)复式记账法: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设有完整的账户体系;复式经济法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应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对每一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核对和检查;采用复式记账法有利于加强对经济业务的分析、考核和控制。)5.试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结构:指借方登记什么内容,贷方登记什么内容,余额应在哪一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即不同性质的账户使用方法也不相同。6.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怎样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解释:“有借必有贷”指发生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做出两种登记,一是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账户中作借方记录,二是在另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账户中作贷方记录。“借贷必相等”指同一项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归类记录时,记录借方账户的金额必然等于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7.简述借贷记账法的优点。借贷记账法的科学性在于它可以全面的、相互联系的反应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并根据会计要素中客观存在的恒等关系,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8.什么是账户的对应关系?什么是对应账户?账户对应关系:在借贷记账法下,要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这样,所记账户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账户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对应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9.试述会计分录及其种类。会计分录:是运用复式记账法把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以相等的金额按一定的格式所作的记录,也就是经济业务发生后应记入什么账户,是记入借方还是贷方以及记入多少金额的一种文字记录。种类:简单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第四章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复习思考题1.会计基础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范围?种类:现金收付基础(即收付实现制),适用于非盈利的机关、事业和团体单位。应计基础(即权责发生制),适用于企业。2.制造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和核算任务是什么?核算任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进程,并进行相应的成本计算。3.资金进入企业的主要渠道有哪些?应设置哪些主要账户?如何核算?渠道:①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②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账户:实收资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4.供应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有哪些?应设置哪些主要账户?如何核算?账户:材料采购、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付账款。5.生产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有哪些?应设置哪些主要账户?如何核算?账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6.销售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有哪些?应设置哪些主要账户?如何核算?账户: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应收账款、销售费用。7.什么是期间费用?包括哪些内容?期间费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主要包括为生产产品所消耗的材料费、人工费用、机房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以及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等而发生的其他各种费用。这些费用,有的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关系,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构成产品成本。8.什么是财务成果?由哪些内容构成?如何核算?财务成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各项收入抵补各项支出后的差额,变现为利润或亏损。构成内容: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核算: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9.财务成果核算应设置哪些主要账户?如何核算?账户: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10.资金退出企业的主要业务有哪些?应设置哪些主要账户?如何核算?主要业务:支付投资者利润;归还银行借款;上缴各种税费;向其他单位投资;归还应付账款;出售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支付应付职工工资和开支福利费等。账户:短期借款、应付利息、财务费用、银行存款、应缴税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应付职工薪酬。第五章账户的分类复习思考题1.账户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账户按经济内容分为哪几类?经济内容:账户所核算和监督的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成本费用类、利润类2.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为哪几类?分类:盘存类、资本类、结算类、集合分配类、跨期摊提类、成本计算类、财务成果类、计价对比类、调整类账户。3.简述盘存账户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在借方登记各项
本文标题:基础会计复习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8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