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各类心理学的诞生标志(2009-08-0709:08:10)标签:心理咨询专家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分类:心理学知识一、科学心理学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二、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1882年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三、心理测量学:工业革命成功后,19世纪在欧洲发展起来1882年高尔顿(英国生物学与心理学家),研究差异的遗传性,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1890年卡特尔发表了《心理测量与测量》,提出了常模的概念。1905年比内和他的助手西蒙发表了《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设计了第一个心理测验量表,30个题目四、社会心理学: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五、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为咨询提供了条件心理咨询起源于1896年诞生的《临床心理学》1896年韦特默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生开办儿童行为矫正所1907年大卫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1908年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兴起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规定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1954年创办《咨询心理学杂志》1955年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2中国1986年北京朝阳医院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心2001年8月颁发《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六、变态心理学:古代,始于公元前400年,西方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提出的“体液学说”显现“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推论的雏形。自然科学诞生后,再次将异常心理与大脑功能联系在一起,更倾向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标签:教育分类:心理学知识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边缘学科。基础心理学广义上是指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狭义的是指普通心理学(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二、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也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情绪、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2、人格(个性):需求和动机(倾向性动态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特征静态的)·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3需要就变成了动机。有了动机才可能去行动。·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三、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这一认识得到了人们生活经验,监床事实,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脑解剖和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心理是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是有能动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形象,概念,体验。心理支配行为,行为表现心理,按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行为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动物)、知觉(脊椎动物)、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思维和意识(人类特有)四人阶段。四、心理学流派及当代研究取向1、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采用实验内省法(被试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自我观察),分析意识的内容和组成,以及意识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例如哭、笑、思考背后的心理元素。后来看来内容太狭窄,太脱离生活实际,不能将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2、行为主义华生研究人的行为,查明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规律性,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组合。3、格式塔心理学是德语的音译,又称完形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等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44、机能主义杜威、詹姆士主张意识是一连续的整体,不应分解成感觉、情感等元素,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应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能够觉察的心理活动)、潜意识(人的本能冲动,出生以来被压抑的人的欲望)、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的中间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结构分三层: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健全的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心理和人格的影响,这对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仍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人本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认为人有自我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7、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反人看作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8、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力,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包括脑解剖,大脑的物质变化与机能定位等。五、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下,观察法(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调查法(访谈法与问卷法),个案法,实验法(其中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的额外变量)。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心理的生理基础5标签: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神经元高级神经活动巴甫洛夫教育一、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比率组成。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包括躯体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及自主神经系统(分布于心脏、呼吸器官、血管、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调节、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也称植物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中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能量的称由交感神经,使有机体维持安静,储备能量的称副交感神经,两者有拮抗作用。自主神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与情绪有密切关系(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脊髓和脑被称作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分,主要是传递信息完成如膝跳反射的简单反射。脑由脑干(分延脑、桥脑、中脑三分部)、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四部分)、小脑、端脑(俗称大脑)四部分。·脑干: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其中的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和激活情绪。·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对传入信息选择和整合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部位·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中枢·端脑/大脑(球、裂、沟、回、叶):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纵裂底部的胼胝体是一个大的横行纤维束,连结两半球。每半球都分三个面,其中外侧面的大脑皮层(也叫大脑灰质、大脑皮质),上面有沟(发展缓慢的深陷部分)和回(发展快的隆起部分)。如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中央前回6和中央后回等。以沟为界分为4个区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其中额叶(最大,约占半球1/3)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对称,但功能不对称即“单侧化”。生活中的用手习惯与两半球的功能分工相关。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脑言语及相关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音乐、美术、情绪表达、识别能力)占优势,如果左半球受损,言语功能也受损。左利手有的和右利手相反,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现象。1860年布洛卡的发现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左半球的额叶受损后,能听懂看懂,但不能说话,这叫运动性失语症。1960’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进一步证明:右利手者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反射学说)1890’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行为主义的观点)。他认为,意识和行为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反应(即反射)。1、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的四组基本概念(结合P76,P254)精神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两者相互联系、制约、转化。这两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在不同的个体上有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这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没有神经系统的原始动物在外界刺激下的感受性反应叫感应,不是反射。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纳的白鼠)。7无条件反射是动物与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如食物流口水,光照瞳孔收缩)。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的心理和一切智力活动和随意运动都是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工具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信统,它是人所独有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第一信号系统。2、巴普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四条基本规律:条件反射的4种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元长时间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消退抑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对其他刺激反应会逐渐消失)。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2个基本形式:扩散和集中。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引起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叫扩散,引起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能区别刺激,形成分化反应,叫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集中。相互诱导:一种神经过程的进行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正诱导是抑制引起兴奋,负诱导是兴奋引起抑制。可以是同时性诱导(在兴奋/抑制发生时,使原发点周围加强抑制/兴奋),也可以是相继性诱导(在兴奋/抑制停止后,出现抑制/兴奋的加强)。动力定型:刺激形成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思维)标签:知识点辐合思维事物心理学分类:心理学知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是大脑对外界事物
本文标题: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8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