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名词解释及重点简答题
名词解释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份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抗原决定簇(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ADCC(抗原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体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再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单克隆抗体:由一个克隆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补体系统: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靶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蛋白质。CK: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效性,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位于脊柱动物某一些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并激活T细胞,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HLA复合体:为人的MHC,定位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组成。其功能是编码HLA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调控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APC,泛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分为专职和非专职。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值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细胞毒性介质和抗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应答。X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议应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性或细胞溶解性超敏反应,是由于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复合物沉淀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及组织间隙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或局部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凝聚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的凝聚现象称为凝聚反应。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称为沉淀反应。人工主动免疫:是用抗原性物质免疫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相应的病原体感染产生抵制作用的免疫方法。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等生物制剂使之立即产生免疫效应,对某些传染性疾病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的免疫方法。简答题1何谓免疫?举例说明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功能异常的表现。答: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份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主要发挥如下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2免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值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2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答:1抗原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组成与结构,易接近性,物理状态。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2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3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4异物性:一般来说,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3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答:是有两条相同的重链和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分子,Ig分子N端轻链1/2处和重链1/4或1/5处,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次序多变,称为可变区,可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中,某些部位区域的氨基酸组成与排列顺序具有更高的变化程度,称为超变区,其构建了抗体分子和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而可变区中其他部位变化较小,即为骨架区,它不与抗原分子结合,但对维持高变区的空间构架起重要作用。在Ig分子的C端,其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称为恒定区,C区虽然不直接与抗原表位结合,但可介导Ig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可将免疫球蛋白水解为2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和一个可结晶片段Fc。4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IgG是唯一一种能够通过胎盘的抗体,血液的含量最高,半衰期约为23天,能发挥调理作用、ADCC、激活补体、抗菌、抗毒和抗病毒作用、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IgM分为膜结合型和血清型,天然血型抗体是IgM,IgM是个体发育过程最早能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水平升高,表示该儿曾有宫内感染。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半衰期约为5到10天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分泌型IgA(SIgA)由J链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片组成。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IgD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成熟B细胞表达mIgD,活化B细胞或记忆B细胞表面的mIgD逐渐减少。IgE参与I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的主要抗体5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比较项目经典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脂多糖,酵母多糖等参与成分C1-C9C3、B、D、P因子,C5-C9所需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4b2aC3bBbC5转化酶C4b2b3bC3bBb3b(C3bnBb)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阶段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6细胞因子异常的疾病:内毒素中毒性休克、促进肿瘤生长、免疫缺陷病、I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细胞因子的特点:高效性、时效性、多效性、重叠性。7HLA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答:1HLA与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故移植前,需确立供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涉及HLA分型和交叉匹配型2HLA分子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疾病:恶变细胞I类分子的表达往往减弱或缺失,造成肿瘤逃脱免疫监视,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某些情况下,原来不表达的HLA-II分子的组织细胞,可被诱导表达II类分子,从而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3HLA与疾病的关联:HLA是机体的遗传系统,有很多人类疾病有遗传倾向,因而这些多基因疾病可能与HLA关联,人们用相对风险率RR表示HLA与疾病的关联程度,包括阳性关联和阴性关联,前者表示某个体患者易患某一疾病,后者表示对该疾病有抵抗力。4HLA与法医学:用于亲子鉴定和确定死亡者身份。8比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点特性初次应答再次应答抗原提呈非B细胞B细胞抗原浓度高低抗体产生的潜伏期5-10天2-5天高峰浓度较低较高维持时间短长Ig类别主要为IgMIgG,IgA亲和力低高无关抗体多少9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类别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参与的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γδT细胞B2细胞、抗原提呈细胞、αβT细胞主要参与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蛋白、酶类物质特异性抗体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96小时后启动作用特点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迅速产生免疫作用,没有免疫记忆功能经克隆扩增和分化,称为效应细胞后发挥作用,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维持时间维持时间较短维持时间较长10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答:1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2参与Ab,为结合在细胞膜表面的IgE3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5没有补体参与11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答:1Ag在细胞膜表面2参与Ab为IgM、IgG,Ag与Ab在细胞表面结合。3需要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4结果造成靶细胞融解破坏12以新生儿溶血症为例,说明I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答:血型Rh阴性的母亲由于输血、流产或分娩等原因接受红细胞表面RhAg刺激后,可产生抗RhAb,可通过胎盘。当体内产生抗RhAb的母亲妊娠或再次妊娠,且胎儿血型为Rh阳性时,母体内的抗RhAb便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使之溶解,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症13四种超敏反应比较型名I型(速发型)II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抗体IgEIgG1-3、IgMIgG、M、A无补体无++无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T细胞、巨噬细胞疾病过敏性休克输血反应血细胞减少、新生儿溶血血清病、肾小球肾炎、类风湿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14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项目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质抗原抗体接种次数1-3次1次生效时间2-3周立即维持时间数月-数年2-3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15死疫苗和活疫苗的特点比较区别要点死疫苗活疫苗制剂特点强毒株制成弱毒或无毒株制成接种方式多为皮下注射多模拟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剂量次数量较大,2-3次量较小,多为1次副作用较大较小免疫效果较差、维持数月或数年较好、维持3-5年、或更长疫苗保存较易保存不易保存16简述青霉素过敏的机制答:1过敏体质者注射青霉素后可能引起I,II,III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由皮肤接触引起)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机制1青霉素初次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与血浆蛋白等结合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IgE,IgE的Fc段吸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细胞膜上的FcεR,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2青霉素再次进入致敏者体内,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细胞膜上的IgE的V区特异性结合,使IgE交联并导致细胞膜上的FcεR聚集发生桥联,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因此被活化导致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例如),引起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及重点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8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