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2、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3、基础心理学叫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是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以心理过程的形式存在,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人格不独立存在,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7、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践活动。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9、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并不断发展完善,由初级到高级。10、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感觉心理-知觉心理-意识)1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12、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13、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14、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心理学发展简史15、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6、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7、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发展初期,学派纷争,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19、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Titchener,E.B.)主张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20、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研究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21、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克勤和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22、杜威受达尔文和詹姆斯的影响,创立机能主义学派,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调适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23、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三部分。人的心理结构3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23、二战后,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研究出现整合趋势。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研究。24、人本主义心理学三个特点:⑴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⑵重视人自身的价值;⑶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25、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26、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27、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大脑机能定位、心理活动的脑物质变化的生化研究、脑电波、脑成像技术的应用)28、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辨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9、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各案法;实验法;测验法;分析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30、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三个部分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31、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32、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32、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12对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33、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34、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35、脑干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呼吸\心跳中枢)、桥脑、中脑(瞳孔反射\眼动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36、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37、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大脑皮质的总重量600克,占全脑总重量的40%。总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38、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可以分为四个叶;外侧裂以上中央沟之前为额叶,中央沟之后枕顶沟之前为顶叶,枕顶沟之后为枕叶。39、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40、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证明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41、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人们把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叫布洛卡区。42、垂体腺位于丘脑下部,影响着分娩和乳汁分泌。43、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4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45、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46、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有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二信号系统。47、巴甫洛夫发现的4个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①外抑制②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③消退抑制④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和分化抑制(2)扩散与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与集中。N细胞兴奋会引起周围N兴奋叫扩散;区别不同刺激,形成分化,只对条件刺激进行反映,是N细胞兴奋过程的集中。(3)相互诱导:一种N过程进行可以引起另一种N过程出现,叫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一部分兴奋引起周围抑制叫负诱导;一部分抑制引起周围兴奋叫正诱导。(4)动力定型。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感觉和知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3、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4、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宜、性和疼痛等感觉)。5、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感觉阈限。阈限值与感受性成反比。6、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7、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8韦伯定律:1840年韦伯指出,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和原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I/I=K。I是原刺激强度;K是常数,叫韦伯常数,或叫韦伯分数。9费希纳定律:1860年费希纳认为可以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可以用这个刺激所包含的差别阈限值来表示。得到公式:S=KlgR(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不同感觉道的K值不同。)10、韦伯定律和费希钠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1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表现为感受性降低或提高)。12、暗适应要30-40分钟,光适应要1-2分钟。戴红色眼镜保护对暗适应。1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包括正后象和负后象。14、负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如红—蓝绿;黄—蓝)。正、负后象可以相互转换,持续时间与刺激强度成正比。15、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有同时对比、相续对比;视、嗅、味觉对比、温度对比等。16、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17、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是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人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18、视觉:视网膜→大脑皮层枕叶后端(枕极);听觉:内耳中科蒂氏器官→颞上、中回。味觉:味蕾→大脑中央后回19、颜色混合有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20、色觉异常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绝大多数是隐性遗传造成。男性多发。21、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22、听觉适应:在声音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听觉疲劳:声音强度太大或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23、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分别由声波频率、振幅和波形决定。。24、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25、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26、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身体各部分的生理零度不同。皮肤的冷觉和温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难于适应。27、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平衡器官过于敏感,容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28、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经丘脑到达中央后回产生运动感觉。动觉在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9、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它包括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痛的感觉。只有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时,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30、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具有生物学意义,因此,痛觉最难于适应。31、知觉与感觉的区别:1、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2、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器官的客观协同活动的结果;3、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32、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同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33、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34、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35、空间知觉包括:大小、形状、距离(深度)、方位知觉。36、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对象的重叠;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运动视差;眼睛的调节作用。37、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38、物体位移的速度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到运动。39、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电影依此原理)40、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把不运动的东西看成是动的。实际上他们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4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42、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线条长短、线条方向错觉,面积大小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第四节记忆1、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2、按内容记忆分为五种: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3、记忆的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现)。识记是开始,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缺少任一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4、遗忘曲线又叫保持曲线:以间隔的时间为横坐标,以保存量为纵坐标,画一条说明遗忘进程的曲线(德、艾宾浩斯)5、表象: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的过程叫表象(即形象记忆)。6、表象的特征是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概括性。。7、表象起到了从感知到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感知→表象→思维)
本文标题:基础知识双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8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