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强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城市商业银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参照系,给出基于区域金融稳定目标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05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监管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有关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国内关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侧重研究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特别研究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城市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借鉴作用。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动因(一)受到金融监管加强的压力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风险导致欧美大批中小银行倒闭,严重破坏了区域金融的稳定。我国央行和银监会在继续支持经济稳健复苏的前提下,适时调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的风险,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管理框架,实现精细量化的风险管理,以确保区域金融稳定,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逐步调整资本监管框架,强调IT系统的报告和预警功能,加强实时动态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2009年已进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预评估阶段。尽管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在资本实力、数据基础、IT系统、人员素质、技术积累、组织架构、风险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城市商业银行在实现精细量化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相同,不同的是城市商业银行在选择实施策略上要适合自身的发展。(二)自身优化信贷资产的动力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区域集中度高,为继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就要直面未来经济波动可能造成的信贷风险:一是信贷集中可能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使城市商业银行无法充分发挥区域金融调控作用,不利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亲地方政府化”的单一操作极有可能为城市商业银行埋下隐患,如果宏观调控政策方向转变,由于其区域集中度高,潜在的呆账、坏账就可能浮出水面。二是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由于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信贷60%以上是依赖财政偿还,一级政府往往设立多个政府融资平台,同一个政府融资平台往往有多家银行贷款进入。在加速投资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出现过度负债,且财政担保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并无法律约束和保障。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主要在一定区域内发展,对地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不得不面对新一轮不良贷款的重组,对利润和资本造成侵蚀。三是部分行业贷款风险上升趋势不容忽视。最显著的是房地产业,经历了2009年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后,管理部门连续出台税收、土地等政策也对市场造成一些压力。如果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银行2009年集中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都将暴露在较大的风险中。(三)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一定问题1.风险评级不细化。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最大问题是划分得不精细,贷款往往可归人两个级别,造成分类不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从统计概率的角度对客户和债项进行两个维度的分类,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要求和流程。内部评级不会使贷款门槛过高,把大量客户拒之门外,其关键改进是分类标尺的细化与校准,使区分度最优和解释力最佳。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过粗带来的缺陷主要有:一是某个评级分类绝对占比过高,某个类别对应一个平均的损失率、映射违约率或资本分配要求,容易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二是排序能力和区分度欠佳。2.考核机制中风险指标的设计和引入不尽合理。考核指标的引入需要基础数据和内评系统的支撑,是发展的方向和较高的要求。合理的替代方法可基于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两个银监会和银行本身都十分关注的指标,进行测算和调整。测算和调整中要防止对两个指标中的单个指标过度依赖,只强调不良率变化会造成增加贷款规模来降低不良率的监管套利方式的滥用;只强调不良额变动会造成对现有不良率较低机构考核的不公。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基础较差,更应正确认识和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宗旨,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给予采用高级计量方法的银行以资本上的优惠,是通过提高信贷资产对风险的敏感度逐步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应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从监管合规到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的本质进行思考,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在各阶段面临的特殊问题并采取具体对策。(一)满足监管的最低舍规要求各银行迫于合规要求,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监管不断强化的要求,需要向监管者证明银行的风险计量工具被充分认知和理解并运用于核心业务。城市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面临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数据基础薄弱两个问题。i.缺乏系统的规划。城市商业银行已认识到对贷款分类精细化要求的迫切性,但在项目定位上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合规要求是保证内部评级在跨经济周期条件下更长期适用的基础。要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首先,要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潜在应用的主次顺序有明确的认识,从咨询、开发、验证、应用到审计主体的制衡机制做合理规划。其次,在规划中注重风险文化的引人,从厘清概念、消除误解人手,明确新协议内部评级本质上是对自身客户分类,不会造成贷款门槛过高,导致客户流失。再次,规划中也要明确项目应用预期,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对风险评级和定价的僵化套用,其方法是机械的。尽管可通过量化债项的风险评级而得出相应的最低利差要求,但缺乏全面的定价框架,包括流程和决策的支持。只有建立有效的评级和定价框架,才能充分发挥定价工具对业务的支持作用。2.数据基础薄弱。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项目建设中,要逐步满足风险计量的要求,需要避免实证主义的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强调客观条件不成熟,即认为现阶段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数据障碍难以逾越。这种倾向的根源在于没有意识到如果缺少合理的数据政策框架,银行始终面对的都将是不完备的数据,很难满足模型要求。只有通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划与实施的准备工作,建立广覆盖、长跨度、时效强、高质量、运行可靠和管理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才能为持续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种倾向是凡事必以数据和模型为准。这种倾向源于对风险计量的过度依赖。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量化的风险分析但并不排斥专家判断。通常情况下,风险计量模型的表现不超过最优秀的信贷专员的判断,但优于大多数专家经验。内部评级法的实施不可能取代专家的作用,但会使专家经验的使用更审慎并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二)将风险计量管理融入日常业务只有银行风险部门和业务部门间的协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运用风险计量工具,从而获取收益。不仅仅要采用科学的评级和计量工具,还要制定出定价策略,将工具的采用与参数的调整联系起来,并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城市商业银行在将风险计量管理融入日常业务中需要注重模型的验证与技术的积累。1.模型的验证。内部评级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创新,无论是分类标尺还是评级模型都需要持续的验证与优化。持续改进原则对城市商业银行尤为重要,初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经过量化,银行发现对资本的要求并没有降低,有时甚至是提高了。但应意识到城市商业银行以资本水平的一致约束为起点,在项目合规的保证下,通过实现资产对风险的敏感,逐步优化资产质量从而获取更长远收益。2.技术的积累。城市商业银行项目管理需要实现外包与引智的结合,注重知识的转移和技术的积累。在流程管理和IT系统开发上所适用的外包战略同样适用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项目的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前期的规划要有自身人员的充分参与,保证其合规性与适用性;后期的模型验证与维护要重视和强调文档化与知识转移。重要模型的修正和关键参数的调整将构成业务创新一90一与产品定价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工作是不适于外包的,需要自身技术的积累。(三)实现组合风险管理与战略规划流程相结合1.国内外领先银行已着手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应用发展到更高水平,即除战术上的应用,还积极寻求将风险管理提升至战略层级。通过传统的计划制定与改进后的风险度量方法相结合,可更有效评估收入的真实质量和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EVA),并能使银行准确的预测其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本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资本充足内部评估程序(ICAAP)所要求的资本管理方法,就是通过改善资本分配流程而大幅提高整体的组合回报。2.严格意义的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考核是基于内部评级中违约率(PD)、损失率(LGD)、风险暴露(EAD)、期限(M)的精确度量。城市商业银行在现有数据和管理的条件下,缺乏精确度量的基础,但可先行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来实现考虑风险的激励机制。近似的方法可采用经内部专家和数据校准的经验系数法或预期损失的波动率替代法等。对以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个方面要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思路一般是全面规划、分段逐步实施的,这是因为那些大的商业银行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前的风险管理水平已具有现代风险管理的雏形,并拥有强大的IT系统支撑及具备相当的人员和技术储备。而对一些以跨区域经营和上市发展为战略目标的城市商业银行,其风险管理制度框架亟需完善,很多管理系统存在缺陷,人员和技术积累相对匮乏,总体的实施策略上可兼顾合规与适用,各阶段分层次并行,相互支持与校验。三、提高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银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只有向风险收益匹配和长期稳健经营的本性回归,才能更好的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有赖于区域金融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经营可更好的服务地方企业,使其面向全国和国际市场竞争,从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在危机中迎来关键的发展时机,在政府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扩张政策下得到快速发展。丰富中间业务、开拓国际业务、加强资金业务、差异零售业务,这些目标都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以扶持“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特色经济等为发展战略,其适宜的风险偏好,对优化信贷结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有效的风险评级,对化解不良资产、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商业银行应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国内外大型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兼顾合规要求与适用目标,制定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制度。在还没有合规的时限要求下,城市商业银行有时间去真正思考并着手逐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的同时提高效益。城市商业银行应把握时机,通过内部评级的风险集市与多个系统的数据交互,形成以风险数据集市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数据体系。(一)参照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努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1.制定数据政策和重视数据质量。提高数据质量是开发和使用风险管理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是所有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数据政策是数据质量的制度保证,IT系统是数据质量的物质保证。城市商业银行在IT系统上可通过谨慎外包,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加快发展。外包应采用项目经理制,并注重业务部门所起的关键作用。2.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内部评级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体现了国内外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成果。城市商业银行可通过学习和建立相应评级模型,引人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逐步建立起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3.重视风险文化的建设,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由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基础较弱,更应重视风险文化的构建,树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理念。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动员和组织各层面的资源来进行新协议在业务上的应用与实践,逐步增强竞争优势,促进风险文化的认同。组织架构是风险文化、系统与技术的有机结合。风险文化的认同体现在组织架构的安排上,城市商业银行可参照国内大型银行逐步成立由专业的计量研究人员组成的部门负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划与实施、数据政策的制定及风险计量的研究,这个部门应是基于全行层面,保证前中后台和各业务条线的协调配合。4.坚持持续改进与强调压力测试。尽管所采用的模型十分先进,但最初往往会由于数据的原因导致模型的参数估计不稳定,由此产生一线人员和量化人员的冲突及组合经理的判断与银行老练的授信专员的直觉相矛盾。这就可
本文标题: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9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