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史姓名:马亦舒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学号:143001100551告别不了的革命——浅谈20世纪末出现的“告别革命论”1995年,香港一家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题名为《告别革命》的小书,是由李泽厚、刘再复两个人平时的谈话加以整理成书。该书宣布要告别一切革命,不仅要告别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也要告别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以后的一切革命,而且还要告别21世纪的革命。这本书所提出的著名论断——“告别革命论”,在20世界90年代的中国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它成为世界末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批判的声音中最为响亮的代表。本文即从这一思想生发开去,结合当时的社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探究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以及其反应的问题,还有我们今天的思考和反思。一、“时代”与“环境”——“告别革命论”产生的背景进入二十世纪后半期,随着国际环境的逐渐稳定,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世界性的“告别革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各个国家都在寻求适合本国的在新时期更好发展的新道路。这种潮流早在六七十年代便已经初现端倪。中国共产党1978年以后否定文革、推行改革开放似乎是世界性告别革命的一部分,关于“真理”的讨论也驱使着人们对历史和未来进行着深刻的思考。前进到八九十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愈发自由开放,加之过去“革命时代”为当今社会留下的种种“后遗症”式的影响,批判反思的声音也开始迅速增加。其实早在九十年代,海内外就形成一股文化保守主义的声势,它们以否定中国近代文化的激进反传统主义、批判五四新文化以来的文化走向为目标,直至走上政治上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切激进革命运动和人物,说革命给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动荡、破坏和灾难。而著名的“告别革命论”就是这其中的产物。“告别革命论”本身是时代的产物,它催生于思想急剧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于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其本身的一些论断,诸如“革命只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把中国给“弄糟了”,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抑或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及其理论的指导意义,甚至全盘否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等等论断虽仍然值得商榷,其中的漏洞也不难发现,但是我们仍要肯定这种思考与探索的精神。如果抛开一切外部条件来看,思想本身很难定义,但在国家的意识形态面前,它总要被界定出一个定位——“告别革命论”虽引领了一时风潮,但其本质上是反社会主义的,同时也片面、单一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史观。“告别革命论”是时代与环境的双重产物。其本身也体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甚至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的一个尴尬的困境。二、“误解”与“谬误”——“告别革命论”错在哪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原则和重大是非问题,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尤其到九十年代中期,在中国史学领域引发了一场重大争论。许多学者,尤其是一批中青年学者,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些重要理论、方法和结论进行了较全面的诘难和反思,由此引发了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近现代史学者及文化、思想研究者的辩难与批评。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史姓名:马亦舒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学号:143001100552“告别革命论”让我们看到有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是非问题的讨论,人们反思与探究的勇气值得称赞,但是其中的一些说法我们不得不去反驳——因为它们已经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众所周知,革命与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大主题。然而,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却出现过把革命和现代化割裂开来的“唯革命论”和“告别革命论”两种错误的历史观。抛开“唯革命论”来看,“告别革命论”片面地强调“现代化”,认为“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延误了现代化进程”。如果不是“革命”而是“改良”,中国现在将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因而提出了“告别革命”的忠告。在“告别革命论”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历史应该叫“现代化史”。这两种错误思想都是极端政治化历史观的反映,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首先,“告别革命论”宣扬的“侵略有功”和“封建存在合理”是站在反人民立场上的帝国主义的声音。其次,“告别革命论”主张的“要改良,不要革命”是唯心主义的历史假设,而“告别革命”也只是资产阶级的主观期望。再次,“告别革命论”的真正目的是要告别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政治领域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史学领域也展开了拨乱反正,一些“左”倾时代的史学冤假错案都一一得到了翻案,史学又回复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轨道上来。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的史学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克服了“左”倾“唯革命论”的思想,逐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研究,使中国历史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得以有机的结合。但是持“告别革命论”观点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们,脱离了“革命与现代化”这一时代论调,只是片面地强调“现代化”,他们把破坏一切的罪名加到“革命”上面,对革命大兴问罪之师。因此他们明确表示“决心告别革命”,既告别来自“左”的革命,也告别来自右的革命,“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他们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因而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的结论。首先革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受人类主观意念的控制。“改良”本质上也是为革命服务的,“告别革命论”中所提倡的改良也仅仅只能够用以获得一时的社会安稳,“革命”仍然是社会进步的唯一道路。而书中大量关于“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如此这类的假设举不胜举,这种从现实中提出一个理念,强行地套在历史头上,蛮横地要求历史去改变自己的想法,永远只能是梦想。因此,“告别革命论”只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闭门造车的结晶,是“无根”之木。甚至我们可以说,它已经超出了学术上的讨论,而演变成一种反历史反人民的学说。而本书的主要作者李泽厚,其本人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严格来讲他是一个哲学家。而其本身对于历史的认知是否正确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三、“表象”与“本质”——中国社会真的能够告别革命吗?二十世纪末,随着共产革命的衰落和对极权主义带来灾难的普遍认识,与彻底变革相系的激进主义革命观念也开始受到批评,“告别革命”似乎成为二十世纪末普遍潮流。表面上看,中国共产党1978年以后否定文革、推行改革开放似乎是也向我们传递着这1引自赵康太海南大学《告别革命论之再批判》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史姓名:马亦舒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学号:143001100553样一个讯号;然而,只要我们着眼于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和西方革命观念的差别,就可以发现问题不那么简单,中国问题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念的核心是斗争哲学和革命人生观,它以取消一切差别这种新道德为终极关怀。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民主权平等。事实上,正是斗争哲学泛滥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暴露了中国式革命新道德和做无产阶级圣人的虚妄,中国式现代革命观才会解体。这正是中共可以否定文化大革命并在1978年宣布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因此,中国的“告别革命”,不仅意味着放弃对乌托邦理想社会的追求,还是终极关怀的失落和在现代化过程中曾建立起来的个人道德的沦丧2。中国的革命观念自古有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法家、墨家,以及后来不断兴起的各种农民运动,体现的更多是对权力更迭和时代稳定的诉求。而当西方世界的革命观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又将其加以内化——结合中国式的儒家思维进行了改造,演变为阶级斗争。因而中国革命观因时代而变化,也不可以和西方革命观一概而论。中国社会的确出现了“告别革命”的“表象”,然而究其“本质”,中国社会是不可能告别革命的。中国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就是由革命写成的。中国社会的革命观是与其社会主义的社会根基紧密相结合的,新时期我们对于中国过去那种传统的激进主义革命的告别,并不是代表与从前社会基础的决裂,而是新的革命观的建立。正如金观涛先生所说的,“在刚刚开始的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随着自然科学迅速进步和网络时代来临正在发生革命。但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我们的知识领域还是生活方式变革多么剧烈,由于革命观念的意识形态褪色,使我们很难把不同领域中的巨变联系起来,从而失去了对巨变本身的整体意义的理解。”中国社会上很难摆脱革命观的导向与指引,因而是不可能告别革命的。综合来看,今天的中国社会需要一种新的“革命观”的指引,它应该是植根于历史进而得到升华的革命观念,而不应该为人们所背弃。很显然,包括《告别革命论》在内的一切思想激进主义者脱离了这个现实——这就是笔者前文所提到的尴尬的困境,思想可以是多元的,但同时又是需要统一方向的。这种不同的声音无疑使这种困境愈发明显地凸显出来。四、“过去”与“未来”——中国社会需要怎样的革命观?“告别革命”论错在哪里?所谓告别革命,实际上是要告别马克思主义,告别社会主义,告别近代中国人民的全部革命传统。这种理论与前苏联出现的攻击、歪曲十月革命的学说如出一辙十分相似。虽然我们明确了这种学说的不可取性,我们依然要思考,既然中国社会无法真正告别革命,那么在新时期中国社会需要怎样的一种革命观呢?进入21世纪,无疑这是一个社会高速运转的时期,各种技术、经济收益为各个国家的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天我们所说的革命,根本意义上已经不是过去的阶级斗争为纲云云,它的范围更大、程度也更深。正如笔者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在今天我们如何将不同领域的巨变联系在一起,如若没有革命观念的指引,在根本上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总之,中国社会的革命传统由来已久,如果迅速而猛烈地彻底告别,则整个社会终将走向迷茫与无措。2引自金观涛《中国人,真的能告别革命吗?》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史姓名:马亦舒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学号:143001100554在新的时期,我们用怎样的革命观去建设“告别不了革命”的中国社会,并将其建设成为更加现代化的国家,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与探索。我们无法告别革命,那么革命就终将以另外一种新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一切假说和假想的烟云最终都要通过现实的光来驱散。中国社会需要怎样的指引似乎还存在争议,然而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正在向完善并且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前进,我们终将到达,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的脚步。中国的未来需要拓路者更需要支持者,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能够指引中国社会前进的信念、思想或是革命观念,“中国梦”,终将不再遥远。
本文标题:告别不了的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0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