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声现象》说课材料及反思【教材分析】《声现象》是初中物理第一章的内容,声现象与生活联系紧密,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声现象放在第一章学习,学生易于接受,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全章共五节,可以分成三个单元:前两节为第一单元,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第三节为第二单元,探究声音的特性;后两节为第三单元,归纳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利用和防治的方法。这一章是学生接触物理后的第一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起始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编排上安排了几个随堂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这样的安排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本章在中考中也是必考内容,虽所占分值不大,但考试内容固定因此必须让学生通过练习加强知识点的记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2)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难点:对声波的理解,区分音调与响度。【教学方法】十字教学法【课堂设计】一、引入复习课(约1分钟)直接引入复习课并板书课题二、课堂目标导航(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约1分钟)三、课前预习按预习提纲对本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总结,课上检查(约4分钟)1.声音条件: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传播声音的介质有、、。(2)声音以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传声。(3)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m/s.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3.声音的特征:声音是由、、显示其特征的。(1)音调:①音调决定的因素:发声体振动的;②音调与频率对应关系是:,音调越高。,音调越低。③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频率低于20Hz叫做.(2)响度: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发声体的和应关系:,响度越大。,响度越小。(3)音色:音品、音质,影响音色的因素有:材料、结构。4.声的利与弊:(1)弊:噪声防治途径:、、;(2)利: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声音可以传递。四、速读教材第12页——3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0分钟后反馈订正共14分钟)(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停止,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都能传播声音。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物中的人向外界救助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______。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练习:①、有一段长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早、晚)(当时空气15℃)。③、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公式。(二)、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比较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现象可得结论是:。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符号。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响度跟和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高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三)、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4、减弱噪声的方法:、、。(五)、声的利用声可以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6、人耳的听觉范围为:_______Hz到______Hz;高于叫超声波,举出它的两个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于的叫次声波,可以用来预报_______、_______和监测_______。五、在学生阅读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本章知识网络构建(约10分钟)六、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约15分钟)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4)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3、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机器的振动部位加减振垫圈D.戴上防噪声耳塞4、下列事例中①.大的声音使人的耳朵振得痛;②.超声波能粉碎体内的结实;③.美妙的音乐能使人愉悦④.炸弹的爆炸能将玻璃震碎。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教后反思:从题目的设置上可以稍加变动,另外从讨论环节上需要再下功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图1
本文标题:声现象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0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