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新理念,并对其做了详细分析,指出“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2013年3月22日至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新任国家主席首次出访。习近平总书记在首访俄罗斯时,率先提出了“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外交理念,称中国与俄罗斯有着“特殊的关系”;随后,3月25日至30日习近平主席启程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又提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的说法。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访问非洲就是要争取获得非洲国家的支持,以强化在联合国的主导权。中国与非洲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始终紧密相连,人员交往密切,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积极拓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面对国际问题时两国相互协调磋商。秉持忠诚态度、基于互利原则、携手共进是中国与非洲所达成的合作共识,也为中非合作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2013年9月3日至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了二十国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7日,习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时发表演讲,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2日至5日,习近平主席开始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10月3日在印尼国会的演讲中进行了题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发言,习近平主席郑重地提出了“携手建设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要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开放包容,使双方成为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二、“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日益深入,国家间“互嵌”式关系结构的特征更加明显。国际社会中依然存在冲突和矛盾,但合作的可能和愿望大大增加。国家间关系更为复杂,同时各国也普遍认识到如果地缘政治、战略利益冲突、新合作机制等因素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更多的国家间冲突。为了弥合矛盾,国家应按照规则办事,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出发,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且,随着国际社会中19'益频繁的交往,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地球村的特征更加突出。这就意味着国家间交往不可能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敏锐地认识并把握了全球化带来的这些变化,号召所有国家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展开合作,建设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诚如习近平所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其次,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国家间加强共同治理的能力。长期以来,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而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诸多新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例如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在全球化环境下,一国处理问题的国内政策会产生跨国界的溢出效应,以邻为壑会引发更多矛盾和冲突,而同舟共济则使得各国都能受益。因此,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以独自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如何同舟共济,协同处理国际问题,摆在世界各国的面前,就像李克强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的形象比喻那样,“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断”。所以说,当前有关更好地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全球价值观正在形成,国际社会支持“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更加强烈。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各方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构建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汇合点,逐步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才可能保持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最后,提倡“命运共同体”同中国梦的实现和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有着密切联系。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通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绝不是排他性的,“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扩大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一切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和平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因此,“中国梦”将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能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成为推动实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梦想的不竭动力。“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正向互动,最终诉求是共同发展,同“中国梦”相比有着极为相似的内涵。而且,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在维护世界经济稳定、推动解决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推进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国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有助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三、“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本质含义)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命运共同体的含义非常丰富。简而言之,命运共同体是指在维护和追求本国安全和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分享、合作、共赢、包容等是其核心要义。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包容互鉴的文明观等。1、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长期以来,权力之争是国家间关系发展的主线,其中此消彼长的零和权力观和对抗思维长期占据主流,尤其是依据西方大国崛起历史而得出的“国强必霸”的结论,更是让世人对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充满疑虑。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呼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各国人民共同向往的时代主流,能消除世人对中国发展的担心和顾虑。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理应恪守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面对各种问题和矛盾,各国理应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中所呼吁的:“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命运共同体倡导所有国家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公平正义,根据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具体而言,就是各国应当摒弃国家之间的关系是零和关系的旧观念,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格局的变迁,做到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肆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进行威胁,倡导各国之间建立多边性、合作性与集体性的安全,共同协商处理全球性挑战,以维护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2、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长期以来,零和关系一直是国家处理彼此间利益矛盾的主流原则,引发了较多的问题和矛盾甚至是冲突和战争。然而,日益凸显的全球性问题,使得国家利益高度交融并成为全球性共同利益链条中的一环。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8次峰会上所言:“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因此,新的形势要求世界各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加强各国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联系,秉承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做到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推动更加平等、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全球化发展,以实现共同繁荣和富裕的共进型世界。3、包容互鉴的文明观周恩来总理曾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引用古代箴言来说明文明包容互鉴的重要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康》)。在自然界的生物圈中,一个物种难以单独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和循环系统并在世界上独立生存下去。人类社会的理念和文化亦是如此,万物相生相伴而不一定构成威胁,文明的多样性才是国际社会的进步特征。现实中,由于各国国情千差万别,因此所谓适用全世界、万能的文明和价值理念并不存在,诚如习近平所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更是旗帜鲜明地倡导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并指出:“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命运共同体倡导包容互鉴的文明观,要求不同制度、不同文明的国家应当相互启发和借鉴,加强交流和沟通,以增强各国文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是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内涵,能淡化和搁置人权、意识形态及政治体制等领域存在的矛盾与分歧,保护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与多元化,促进全世界各国文明的竞相绽放。总之,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构成了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是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四、中国对“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命运共同体”的提法写入党代会报告,结合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实践,可以明显发现中国从独善其身的和平发展发展为兼济天下的“负责任大国”以推动全世界的共同发展,从利益相关到命运相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拓宽与世界的合作共进之路,将“命运共同体”付诸实践。第一,中国反复倡导和平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反对战争和暴力的态度,秉承新思路和新理念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推动互惠互信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意味深长地指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中国自身的切身经历,使其更加珍惜和平环境的维护,更加注重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对此,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也指出:“中国要维护主权,就需要将‘长城思维’抛诸脑后,打造通往21世纪的‘长桥’,让自身利益与相关国家的利益汇合在一起”。因此,中国所提倡的“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交往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发展邻国关系等,都已成为建构“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内容。“一个富强,民主、繁荣、稳定的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遇,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在出访俄罗斯时也明确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在实践方面,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同有关国家的分歧和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坚持劝和促谈,为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作出不懈努力。例如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
本文标题:命运共同体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1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