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
高考导航1.生态系统的结构(Ⅱ)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Ⅰ)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纲解读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地位。2.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3.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及作用。4.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及相互关系。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1.概念:由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基础知识★生物群落无机环境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的总和。3.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①水域生态系统:_______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②陆地生态系统:_______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_______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全部生物无机环境海洋森林农田第1讲______、空气和无机盐等;阳光、热能。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动物,包括_________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将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_,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主要是____________;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_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水绿色植物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植食性细菌和真菌有机物无机物(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思考感悟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细菌都是分解者吗?【提示】不都是。寄生植物如菟丝子不是生产者。动物中蜣螂、蚯蚓分别以粪便和腐殖质为食,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2.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①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_______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②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______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食物食物链(2)食物网形成原因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____________的食物。②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____________所食。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3)功能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②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渠道。③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食物链的写法?营养级与消费层次?注意:(1)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关系除捕食外还有竞争。(2)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输入转化(1)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_________。(2)起点:从生产者___________开始。(3)总能量:_____________(4)途径:______________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20%3.特点:_________________,传递效率大约为__________。㈠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传递、_____和散失的过程。2.过程:4.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_______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的部分。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对人类最有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类型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形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每一级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生态金字塔思考感悟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提示】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例: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D.流入到狐狸体内B1.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kgC.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课堂练习★2.(2011年杭州第一次质检)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若能养活10000人,则B可能只能养活1000人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D3.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4.有一种金龟子专以象粪为食,假设大象体内同化能量有10000KJ,则这些能量流入金龟子体内的能量有()A.1000KJB.2000KJC.0D.100KJC5.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A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㈡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__到生物群落,又从_________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_______,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特点:全球性、物质可被____利用。3.举例:碳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圈反复CO2含碳有机物CO2循环★基础知识★第2讲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和碳酸盐。(2)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3)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____。(4)特点:具全球性,可______利用。1.大气中CO2的来源(1)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化学燃料的燃烧。2.目前由于碳循环平衡被打破,对形成温室效应的分析(1)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危害①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②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生产。(3)缓解措施①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____________,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同时进行载体动力思考感悟有人认为:“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往复循环的,能量自然也应该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因。【提示】不对。这句话很难从字面上挑出错误。实际上采用了“汉字(词)”的通用方法,偷换了概念。“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中的“物质”是指含有化学能的有机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而“物质是循环往复的”中的“物质”则是指基本元素(如C、H、O、N、P…),二者本质含义根本不同。㈢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1)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种类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例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___物质。例如:植物的生物碱、动物的性外激素。③行为信息:_______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例如:蜜蜂的舞蹈。光、声、温度、化学动物2.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__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繁衍种间3.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单向或双向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特点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范围途径地位联系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自身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能力。3.基础:_________调节。保持或恢复结构和功能自我调节负反馈4.组成(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_______越单纯,____________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________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__________的能力。②规律: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相反。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成分营养结构抵抗力恢复到原状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程度,适度利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2)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干扰物质、能量思考感悟为什么人工纯种林易发生虫灾,而天然林不易发生虫灾?【提示】人工纯种林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实验探究专项突破◆参考案例一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例如,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1h灭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课本P102◆参考案例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2.另取两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3.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溶液20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4.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5.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探究专项突破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4)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中一定要封闭,防止外界生物
本文标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2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