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讲矿山地质编录5.1编录总述在现场直接观测各种地质现象,以文字或图表、实物方式收集起来,经过综合归纳整理,编制为矿山生产和地质研究所需的地质资料的全部工作,称地质编录。通过地质编录可获得如下材料:1)矿区及矿床地质构造,矿体产状、形态和内部结构;2)矿石物质成分及分布、变化规律,即矿产质量;3)矿体空间分布、规模,即矿产数量;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5)矿石加工技术条件;6)探采地质技术及经济指标;7)关于矿床成矿过程、控矿因素、矿床远景等。地质编录的材料由文字、图纸、表格、照片、实物(样品、标本、岩心)等构成。地质编录共分两大步骤:第一步,深入现场直接观察各种地质现象,通过分析、研究、判断,收集为第一性地质资料,工作比较地偏于感性认识,称原始地质编录;第二步,对第一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编制为生产、研究所需成套地质综合资料,工作比较偏于理性认识,称综合地质编录。任何地质工作阶段,对任何探采工程均必须进行地质编录。地质编录是矿山地质日常基本地质工作。进行地质编录时,注意工作的及时性,资料的统一性、系统性,内容上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正确(准确)性。5.2原始地质编录5.2.1一般内容和要求原始地质编录视具体情况而有下述内容:矿体:矿体产状、形态、大小(如厚度、长度、延深);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矿物共生组合;矿石主要有用及伴生有用、有害组分含量,矿石工业品级、自然类型;矿石结构构造;矿床次生变化特征。围岩:类型、名称、岩性、岩相、形态、产状、大小(如岩体)、变质程度等;围岩与矿化的关系;围岩蚀变的种类、名称、岩性、分布与变化规律,蚀变岩产状要素与矿化的关系。构造:总的构造特征(总走向、总轴向等);构造类型、产状、形态、性质、规模、与矿化关系等。水文地质现象与特征。工作性质内容:观测点位置、编号;采样、采标本位置、编号。符合生产要求的原始地质资料应:有统一的格式、编号、图例及符号、比例尺;专人编录、专人整理和保管;编录内容应如实反映情况,不允许粉饰或歪曲;编录工作必须在现场完成,室内只能修饰整理,不允许涂改;文字描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素描图是原始地质编录主要内容,要求重点突出,说明问题。5.2.2槽、井探原始地质编录探槽:一般素描槽底和一壁,矿体复杂时作两壁及槽底展开图。比例尺一般1:50-1:100。浅井:一般素描四壁,地质条件简单时素描相邻二壁。比例尺一般1:50-1:100。5.2.3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坑道编录一般不落后于掘进10-30米,常与取样、工程验收配合进行。素描比例尺一般1:50-1:200。坑道编录对象为坑道揭露的一切地质现象,但主要是矿体。素描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下面几点:1)观察地质现象,判断素描对象。2)测定坑道导线方位角、倾角。3)以皮尺为导线,钢尺或木尺为支矩控制坑道轮廓和一切地质现象。4)徒手勾画地质界线,注明花纹、颜色、符号。5)标测取样点、采标本点。6)补充文字描述。素描图测绘的具体方法在现场很容易熟悉并掌握。下面分别介绍各类坑道及采场素描图的特点和要求。1.水平坑道有四种展开方式(如图):1)两壁内倒式:顶板下落,两壁内倒,顶壁相接,便于判断地质构造的空间位置及编图。使用最广。2)两壁外倒式:顶板下落,两壁外倒,顶壁分离,素描时对壁上地质现象易于表示。使用较少。3)顶壁翻转式。使用极少。4)腰切平面式:不作顶板素描,而用距坑道底面1或2米(或取样槽)标高的腰切平面代替,两壁可内或外倒(图中为内倒)。腰切平面的优点是,避免顶板不平造成的投影误差,特别是缓倾斜矿体。腰切平面如与取样平面一致,便于编制中段地质平面图。1-两壁内倒式;2-两壁外倒式;3-顶壁翻转式4-腰切平面式穿脉素描图•穿脉:包括石门。矿体形态简单时,素描一顶一壁,形态复杂时,作三壁展开素描图。沿脉素描图•沿脉:矿体形态简单,产状平缓,一般素描一壁或一壁加局部平面及掌子面(下图);矿体产状较陡,素描一顶一壁;矿体形态复杂,作三壁展开素描图。2.垂直坑道天井:包括漏斗,溜矿井。矿体形态简单,急倾斜,素描一壁;矿体形态复杂或缓倾斜作四壁展开图(图)。竖井:方形竖井素描同于天井,作四壁展开图;圆形竖井采用偶数等分圆周展开法(图)。偶数的多少以每个等分弧长不大于3.5米为限。等分的第一条线应与竖井测桩线一致,然后依次展开。以井筒中心线为基线,采用放射状支矩测量,将地质界线正投影于展开图上。某铅锌矿天井四壁展开图圆形竖井展开方式3.倾斜坑道倾斜坑道包括斜井、上山及下山。一般素描一壁加局部平面,必要时加掌子面。素描时注意控制坑道倾角。4.特征素描图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地质现象,采用特大比例尺(1:1-1:50)的素描专门收集,称特征素描图。按其内容可分:1)矿区地质及构造类:包括特殊地层、岩层、岩体和构造线;2)矿石结构构造类:包括典型的矿物晶形、粒度、集合体形态和各种结构、构造;3)矿体产状、形态类;4)矿床或矿体构造类:包括矿脉、矿岩、矿石品级类型间的穿插、包围关系。下图为某黑钨矿石英脉状矿床的矿床构造特征素描,示矿岩之侵入、穿插关系。某钨矿穿脉南壁特征素描1-灰岩;……5.2.4采场原始地质编录1.地下采场采矿块段内各种坑道:切割巷、进路、联络巷、辐穿、凿岩道、电耙道、通风井、人行井、充填井、溜矿井、凿岩井、漏斗、上山等与上述坑道编录方式方法相同。采场掌子面编录具有一定特点:大而不规则;地质素描与测量配合进行;素描图实质上是与掌子面总方向平行的投影图。厚度不大的脉状、层状、似层状矿体,素描壁式掌子面或上采掌子面、测量人员标测掌子面平面图,地质人员按测点控制测绘素描图。厚度大的矿体,一般素描上采掌子面。2.露天采场露天采场原始地质编录对象为掌子面(坡面)、探槽、浅井、浅钻、爆破孔,比较有特点的是掌子面素描。它的编录方式有二:1)掌子面的垂直平面纵投影及平面图。2)掌子面的水平投影及剖面图。前者适用于多品级、类型矿石组成的厚大矿体,后者适用于缓倾斜矿体。掌子面素描时地质、测量人员应配合进行,地质人员布置地质点及取样位置;测量人员标测掌子面轮廓及地质点、取样点。最后,地质人员整理为正式素描图。5.2.5钻探编录1.冲击钻编录主要编录内容是:记录进出矿体、夹石、不同品级、类型矿石,岩层或岩体分界线位置;各回次进尺、长度;取样位置、编号、长度。填写专门的记录表。并将钻孔按其坐标、方位、倾角、深度、见矿位置、换层位置、取样位置进行编录;化验结果描绘于相应的平、剖面图上。2.岩心钻编录(1)现场记录:每钻进一个回次,填写岩心票,说明提钻深度、回次进尺、回次岩心长度、岩心块数及编号。填写岩心记录表。计算岩(矿)心采取率(溶洞、浮土不参加计算):采取率要求:岩心采取率,分层65%;矿心采取率,回次70%,分层75%。计算换层深度(Mx):式中:M——换层回次提钻井深;L——换层回次分层的下部一段岩心长度;K——换层回次岩心采取率。KLMMx钻孔弯曲要求:钻孔深度在50-100米以上时,由于地质及技术上的原因,会产生钻孔弯曲。钻孔弯曲共有三类:天顶角或倾角弯曲,方位角弯曲,或者两种弯曲同时发生。钻孔弯曲会影响钻孔资料的正确使用,要求测定。对钻孔弯曲度有一定要求:一般金属矿床,直孔50-100米,斜孔25-50米应测斜一次;倾角或天顶角弯曲度,每50-100米,直孔应小于2°,斜孔应小于3°。方位角弯曲度一般要求不超过矿块边界线。验证井深:钻孔深度的准确性影响钻探资料质量。一般每钻进一百米验证井深一次。方法是逐根丈量钻杆、钻具长度。验证井深结果与原记录井深之间的误差,其允许范围为2%。误差用平差法处理。(2)室内整理:钻孔结束后,整理记录资料编制钻孔柱状图。根据钻孔柱状图在勘探线剖面图上编制钻孔剖面图。5.2.6矿石质量及其技术性质测定的原始编录凡取样、加工、化验、技术性质测定等的工作资料均应填写一定表格,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编录。5.3矿山综合地质编录的内容5.3.1矿山综合地质资料的种类按资料来源,编制程序和系统,资料的用途等因素,可将矿山综合地质资料分为下列五类。1.矿区总体性地质资料矿区总体性地质资料,其图件比例较小,包括范围较大。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1:2000、1:5000,如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或平台地质平面图、总体性储量计算图、缓倾斜矿体的顶底板标高等高线图等。这些图件是矿区总体部署,总体性设计,或制订总体性生产计划、规划的依据。2.矿区单体性地质资料矿区单体性地质资料,也称矿块(块段、采场)地质资料。比例尺较大,包括范围小。比例尺一般为1:200-1:500。常为矿块的平、剖面图及纵投影图构成,即“三面图”。是开采块段采准及回采单体性设计的依据。3.采场管理地质资料采场管理地质资料,以采矿块段(采场)为单元并随矿石回采工作的进展而同时编制。它们由一系列图件、表格、文字组成,包括采场地质、测量、采矿三方面的资料。图件的比例尺1:200-1:500。是采场生产管理的依据。4.综合研究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地质资料由各类文字、图件、表格构成,常围绕某一研究专题编制。这一类资料的内容、数量都不固定,取决于综合地质研究的需要。5.袖珍图选择矿区有代表性的图件加以缩小,常缩小到比例尺1:5000-1:10000,装订成册,供管理部门了解矿区地质及生产情况的参考,没有直接生产意义。5.3.2地质原图矿山综合地质编图有一次(原生)成图和二次(派生)成图的区别。一次成图是二次成图的基础,故称母图。二次成图的种类、内容和数量都比较复杂,而母图的种类往往有限,但很重要,它是保证矿山地质图件质量的基础。为了保持矿山各类地质图件精度的一致,便于保管利用,将母图用特殊材料编制,称地质原图;并相应地建立原图的编制、精度、保管、使用的制度,称建立地质原图制度。编制地质原图的材料共有三类:板图,用重磅纸贴于胶合板上编制;片图,用重磅纸贴于胶布上编制;薄膜图,用聚酯薄膜编制。板图难于保管,使用已少;片图易于损坏;薄膜图牢固轻便,可直接晒图,应用较广,但应防止过热变形和燃烧,注意墨水的毒性。地质原图的种类和比例尺一经选定不宜轻易更改。一般地质工作比较健全的矿区,都有比例尺不同的二或三套地质原图。5.4矿山基本地质图件5.4.1地质切图一、切图的种类(1)由垂直图切水平图:据勘探线剖面或其他地质剖面图切制预测中段、分段或平台地质平面图。(2)由水平图切垂直图:据中段、分段或平台地质平面图切制预测地质剖面图。(3)由垂直图切水平图再转切其他方向的垂直图。(4)由水平图切垂直图再转切其他方向的水平图。(5)由一个方向的垂直图切制其他方向的垂直图。其中(1)及(2)种是基本的切图。二、中段或平台地质平面图的切制切图步骤及方法(参见下图)如下:1)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切图标高;2)取坐标网格,要求对角线误差小于1毫米,同时取勘探线;3)从各种剖面图的切图标高线上切取各类工程及地质界线;4)地质界线联图:考虑地质界线的性质、产状趋势正确连接。注意先新后老,先外后内,先主后次,先含矿层后矿体;5)参考上中段实测图修正预测图。修正时将各中段图与预测图按坐标网重合,对照矿体、构造界线的位置、形态、长度、厚度、分支复合、侧伏、蚀变、岩脉、断裂等自上而下的变化规律,修正预测界线;6)成图:上墨清绘,按规定注明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绘图框。据勘探线剖面图切制中段预测地质平面图(设切图标高为100米)三、地质剖面图的切制依据中段、分段或平台地质平面图切制,步骤如下:1)确定切图剖面位置;2)取坐标线(最密的一组)、标高线。注意图纸的方位,由下而上,由左到右为坐标增量方向;3)取工程及地质界线;4)地质联图;5)参考前后实测地质剖面图对地质界线进行修正;6)成图。地质纵剖面图上要注意联结矿体侧伏线。5.4.2地下开采矿山总体性地质图件一、矿山地形地质图是矿山总体性设计、部
本文标题:矿山地质编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4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