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白细胞偏低的原因悬赏分:我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偏低,请问什么原因使白细胞低了,最佳答案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如果介于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疗;如果低于4000个,就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疗,比如说,仅仅是轻度减少或一过性减少,复查时未继续下降,又毫无症状或不适,那就不必紧张,也无需治疗。当然,下列情况下的白细胞需要关注,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根据其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气虚”症范畴。[临床表现1.白细胞减少症: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2.粒细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骤,常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直肠、肛门、阴道等黏膜处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导致死亡。[诊断1.白细胞减少症: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Oxll09/L。儿童的标准为10-14岁低于4.5x109/L,5—9岁低于5.0x109/L,小于5岁低于5.5x109/L。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x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l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治疗1.西医药治疗(1)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或维生素B410mg,每日3次;或碳酸锂0.25克,每日3次。(2)用G--CSF和GM-CSF促进细胞生成。2.中医药治疗气血亏虚:气短乏力,头晕,四肢酸软,食欲减退,失眠多梦,或极度衰弱,经常发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党参、黄芪各30克,黄精、陈皮、白术、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中成药:峰龄胶囊、百令胶囊、施普瑞螺旋藻。预防与调养1.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2.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4.避免接触造成骨髓损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医学术语编辑【白细胞】leucocyte简称WBC(whitebloodcell)补充介绍:(本资料为非专业资料,适合非专业人员阅读)1单位:个/升(个/L)白细胞2正常值范围:(单位为10个/L)⑴成人为(4.0-10.0)×10^9个/L⑵新生儿为(15-20)×10^9个/L⑶6个月到2岁为(11-12)×10^9个/L⑷4到14岁为8×10^9个/L3临床意义:⑴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⑵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2简介编辑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此公众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任,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人身体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因此到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化验血常规,现在医院血常规化验多采用仪器,常有20多项指标,在很多时候医师往往首先关注的是白细胞(WBC)是否改变。白细胞是一种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细胞,因此了解其相关的知识非常重要。说到白细胞的变化首先是数量的变化。正常人白细胞总数在(4.0~10.0)×10^9/L。其实在这个数值上下0.5×10^9/L,也可考虑大致正常,因为这和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成年男女一般都在这个范围内,且性别之间没有太大不同,但是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2岁以内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其实白细胞还可以细分为五种类型,使用仪器或人工方法对这五类细胞分别计数,被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这五类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5%,嗜碱性粒细胞不超过1%。有关白细胞分类检查的相关内容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介绍。白细胞总数高于10.0×10^9/L通常被认为是异常,是被非常关注的问题,这种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我们可以不必担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暂时性升高,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病理性增高。白细胞生理性增高往往有以下情况,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酷热和严寒、紫外线照射、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别是妊娠20周后)、产后、吸烟者、情绪激动、刺激、儿童剧烈哭闹等因素都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增高。此外在安静和放松状态下较低、活动和餐后适当增高、下午较上午偏高,一天之内的变化甚至可相差一倍,因此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应尽量保持在平静状态下,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检查,其结果才更具参考价值和可比性。白细胞病理性增高非常重要,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判断。急性细菌性感染白细胞会迅速升高,而且和感染程度呈正比。例如患者常因感冒、发热、咳嗽、疼痛等症状到医院看病,医生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因细菌性感染而造成以上的临床症状。白细胞升高往往意味着患者症状因细菌性感染而导致各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情况,因为白细胞是一类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可以看作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防线,当发生感染时,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会迅速出现(表现为白细胞数量的增多),吞噬入侵人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而且这种细菌性感染程度往往与白细胞数量升高成正比。而白细胞不升高往往被看作是病毒入侵导致的感染,白细胞升高呈幅度较小、缓慢的状态。此外各种组织损伤、外伤、手术后、急性失血、中毒、恶性肿瘤、急性中毒等白细胞也会有明显升高,但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其他检查手段进行判断和分析。白细胞升高最严重的问题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也就是白血病,其白细胞常会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以上。此类患者不仅白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改变,更重要的是其质量发生重要变化,大量幼稚细胞出现在外周血液中。白血病有许多类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此时不仅仅要看白细胞数量,还需要做血涂片甚至骨髓穿刺检查、流式细胞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才能确认。当白细胞数量低于4×10^9/L时被称为白细胞减少,但其临界值往往设定为(2.5~4)×10^9/L,也就是说低于2.5时肯定考虑为异常。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接触放射线、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肿瘤的化疗和放疗、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等都会导致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当然这些疾病的诊断还要依靠其他的检查手段才能确定。应该注意的是,当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9/L时,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反复感染,且疾病治愈较为缓慢,甚至可以引发败血症,此时一定要引起患者本人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3外观观察编辑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个/mm3。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颗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无颗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观察实验:慢慢移动血片,观察各种白细胞,白细胞数目虽然少,寻找较困难,但胞体大、细胞核明显,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白细胞描述:数目少,胞体大,细胞核明显凸起。4种类划分编辑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在人体的正常粪便中偶尔能见到少许白细胞,所以粪便检查中白细胞的多少可以作为肠道是否有炎症的一种依据,无颗粒白细胞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但有圆形细胞核,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单位,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0.20~0.40。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各类白细胞的防御保护作用各不相同。白细胞吞噬细菌瑞氏染色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细胞类型大小(µm)外形细胞核细胞质核形染色质着色颗粒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0~15圆形弯曲呈腊肠样,两端钝圆深紫红色粗糙淡橘红色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15圆形分为2~5叶,以3叶为多深紫红色粗糙淡橘红色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嗜酸性粒细胞11~
本文标题:医学术语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4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