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响水县大有中学初一国庆语文成语典故作业
亡羊补牢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必须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的口粮。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逃走了。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3)使:让。(4)南郭:复姓。(5)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6)请:请求。(7)说:通“悦”,高兴。(8)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9)以:用,拿。(10)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11)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12)逃:逃跑。(13)立:继承王位。(14)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现在的笙。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译文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没换,头上的灰也没去掉,就去见魏王,季梁对为魏王说:“今天我在来此的路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那人告诉我说:“我想要去楚国。”我问他:“楚国在南方,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说:“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跟他说:“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赶路的这些条件越好,就离楚国越远。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字词解释1.驾:车。2.善:技术好,善于3.御者:车夫。4.中道:半路反:通假字,同“返”,返回。5.去:弹下(身上的尘土)。6.数:频繁。7.用:资用,指路费。费用,这里指钱财,资产。8.为:为什么。9.举:举动信:信用。10.广:扩大(土地)。尊名:抬高声望。11.王:指建立王业。12.恃:仰仗。13.方:正在。14.之:到……去。15.奚:为何。16.焦:皱褶。17.申:通假字,同“伸”,伸展。18.大行:大路,宽阔的道路。19.“离王愈远耳”“王”wàng称王,指成为天下的共主。20.季梁:魏国人。21.犹:如同。22.魏:战国时代国名,疆城在现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地区。23.伸:伸张,这里指扩展势力24.邯郸:音汉丹,战国时代赵国的都城,在现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一带。25.太行:就是太行山,座落在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井底之蛙原文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①:“吾乐与②!出跳梁乎井干之上③,入休乎缺甃之崖④;赴水则接腋持颐⑤,蹶泥则没足灭跗⑥。还(视)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⑦!且夫擅一壑之水⑧,而跨跱埳井之乐⑨,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⑩?”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11)。于是逡巡而却(12),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13),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14)。禹之时,十年九潦(15),而水弗为加益(16);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17)。夫不为顷久推移(18),不以多少进退者(19),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20),规规然自失也(21)。:《庄子》注释埳(kǎn)井:坍塌破废的浅井。埳,同“坎”,坑穴。与(yú):表示感叹的句末语气词。跳梁:同“跳踉(liáng)”,腾跃。井干(hán):井上的木栏。缺甃(zhòu):残缺的井壁。崖:边。接腋(yè)持颐(yí):指水的深度可以托浮住两腋和双颊。颐,面领。蹶((jué):踩。没足灭跗(fū〕:指泥的深度可以埋没双脚。跗,脚背。虷(hán):孑孓(jiéjué),蚊子的幼虫。莫吾能若:没有能够比得上我(的)。且夫:用在句首,表示更进一层,相当于“再说”。擅(shàn):专有,独自据有。壑(hè):水坑。跨跱(zhì):蹦跳停立的动作。夫子:敬称,先生。奚(xī):为什么。时:经常。絷(zhí):卡住,拘住。逡(qūn)巡:从容退却的样子。却:后退。举:全,说全。仞(rèn):古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潦(lào):同“涝”,水灾。弗(fú):不。益:增多。崖:岸边。损:减少。夫(fú):句首语气词。顷久:时间长短。顷,顷刻。推移:(海水容量)变化。进退:(海水)增减。适适然:吃惊呆看的样子。规规然:渺小的样子。自失:意识到自己不行而若有所失的神态。蹶:踩译文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于是,它在井边慢慢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惶恐不安,两眼圆睁睁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自相矛盾原文楚人(1)有鬻(2)矛与盾者,誉(3)之①曰:“吾(4)盾之②坚(5),物莫能陷(6)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③利(7),于物无不(8)陷也。”或(9)曰:以(10)子(14)之④矛,陷子(14)之⑤盾,何如?”其人弗(11)能应(12)也。夫(13)不可陷之⑥盾与无不陷之⑦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注释(1)楚人:楚国人。(2)鬻(yù):出售。(3)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吾:我。(5)坚:坚硬。(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7)利:锋利。(8)无不:没有。(9)或:有人。(10)以:用。(11)弗:不。(12)应:回答。(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之④:的。之⑤:的。之⑥:的。之⑦:的。狐假虎威原文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亿)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选自《战国策·楚策》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亿(一)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拥有五千里江山,百万雄师,都归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军队呀!就像百兽畏惧老虎一样。”注释1宣王:楚宣王。2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的一些小诸侯国。3昭奚恤:战国时楚国的大将。4江一:楚国大臣。5求:寻求,寻找。6食:吃。7子:你。8无敢:不该。9天帝:上天。10使:派遣。11长(zhǎng):以……为首领。12逆,违背。13以……为……:认为……是……。14不信:不真实,不可靠。15走:逃跑。16以为:认为。17然:真的,正确的。18故:所以。19畏:害怕。20地方:土地方园。21带甲:穿着铠甲,代指士兵。22属:交付。23甲兵:铠甲和兵器,代指部队。24先行:在前面走。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译文有一位楚国人把他的珠宝卖给郑国人。(他)用木兰这种香木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椒这些香料来熏染盒子,用珠宝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却)把他的珠宝还给他。这可以说他善于卖匣子,(却)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宝啊。3解释楚人:楚国的人。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珠:珠宝。于:给。郑者:郑国(的)人。为:做,制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一种木材。之:的。柜:小盒。薰: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香。以:用。桂椒:香料。缀:点簇,装饰。珠玉:珠子和宝玉。饰:装饰。玫瑰:美玉。翡翠:翠鸟的羽毛.缉:装饰(边缘)。椟:小盒。而:副词,却,但是(表示转折)。还:退还;归还。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可:可以,能够。谓:称为,叫作。善:擅长,善于。未:不。鬻(yù):卖。画龙点睛原文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⑻,因⑸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注释1张僧繇(yóu):南朝梁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2金陵:今江苏南京市。3每:常常。4去:离开。5因:于是。6以为:认为。7须臾:一会儿。8诞:虚妄,荒唐。9皆:都,全都。10破:击破叶公好龙原文一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的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子高:叶公的别名。钩:衣服上的带钩。写:画。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彩
本文标题:响水县大有中学初一国庆语文成语典故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4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