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基本特点: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树立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追求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最基本)、条件性、具体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一、认识论的主要考法:1.“认识论”或“求索真理的历程”或“实践的观点”:实践基本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2.“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来源+动力+标准+目的。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四点)+认识的反作用。4.“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5.“实践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2.自然界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4.运动与物质:(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主体)。(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运动观。5.运动与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2)静止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4)否认静止夸大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诡变论;否认运动承认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6.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规律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②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7.规律和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意识的本质: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物质的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树立正确意识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3.一切从实际出发:(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无所作为的思想。二、唯物论的主要考法: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2.“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或“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3.“运动和静止”:运动的特点+静止的特点+关系。4.“规律”:客观性+普遍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利用规律。辩证唯物论六、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实践的观点实践认识的辩证关系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四、探索世界的本质(物质观)五、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观)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5.“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发挥+结合。6.“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的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调节控制作用。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两个结合+两个反对。单元探究: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依据。思想路线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要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1.特点:客观的。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多样性(条件性):(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注重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注意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注意事物的不利条件。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区别: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的功能;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联系:(1)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2)相互影响: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方法论:①要求树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②要求重视部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4.系统与要素:要求: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三、“联系观”的主要考法:1.“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或“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联系观+发展观。2.“联系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或系统与要素。3.“联系的多样性”:多种多样+分析把握条件(性质、内外、主客观)+转移。4.“整体与部分”:整体统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全局观念+搞好局部。5.“系统与要素”:基本特征+要求+方法论。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或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发展的途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方法论:①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新事物成长;②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4.发展的状态:①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①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②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5.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6.发展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四、发展观的主要考法: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实质+前进性和曲折性+质变和量变等。2.“发展的趋势”或“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前途是光明的,充满信心+道路是曲折的,克服困难等。3.“发展的状态”或“量变和质变”:统一+量变,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抓住时机+量变到质变,不断前进。七、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八、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发展观对立统一原理:(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基本属性。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③关系: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④方法论: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反对一点论,片面的观点。(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2)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特殊性: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③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1)实质是矛盾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二者相互联结:①普遍性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3)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要求我们掌握科学的认识秩序,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④方法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坚持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2)坚持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3)关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要反对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反对一点论。(4)方法论: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五、矛盾观点的主要考法:1.“矛盾的观点”“或“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或“矛盾分析法(侧重于方法论)”:所有矛盾的观点。2.“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数大就用矛盾的观点答。分数小用
本文标题:哲学知识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5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