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原理及应用详解1、(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区别是:哲学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第一单元主观题11.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则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请谈谈你对上述谈话的理解。11.【答案】①周国平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一样的。②黑格尔指出:世界观虽然与哲学有关,但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被马克思称赞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而对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便形成了哲学。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12.【答案】①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区别,二者研究的领域、回答的问题和功能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人类哲学史上,一些自然科学家是在关注和思考某一领域的基础上才开始思考哲学问题进而成为哲学家的,显然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另一方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19.材料一: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他明确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恒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材料二: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19.【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题目分别从自然科学家的感受和哲学家的感受两个角度、自然科学的作用和哲学的作用两个侧面全面揭示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答案】(1)材料一说明自然科学研究受世界观的支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受哲学世界观的制约。材料二说明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一方面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哲学又指导具体科学,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具体科学研究的方法由世界观决定,具体科学研究的方法要以方法论为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由于对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有不同的理解,唯物主义可分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科学的。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物质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唯心主义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也包含了一些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鉴。原理及应用详解4、(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认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划分标准是: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凡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一、单项选择题2010年7月11日,于茫茫太平洋之中、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复活节岛,迎来了一场天文学奇观:太阳的光辉被月球遮蔽,天空陷入数分钟的黑暗。数以千计的游客和专业研究人员共同观看了这场罕见的日全食景观。据此回答01~02题。01.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02.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03.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04.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05.在我们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思想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06.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著于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在《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C.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弄清了世界的本原,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07.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不科学的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前者是封建迷信思想,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08.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物是观念的集合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09.“闭上眼睛,便是天黑”,从哲学上看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10.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二、非选择题11.某村有一应新盖好的农宅,刚开始的时候,这家住户先后发生多次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人都称之为“凶宅”。在这期间,这家人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村子里住进了扶贫工作组,工作组人员经过考察、调研后,找到了先前多人“无故”死去的原因,原来这座农宅的地基中有一种放射性石料,会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石料被清理掉后,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这则小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2.2010年3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张德江副总理、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领导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抢救工作即时展开。4月1日,抢救进行到第4天,矿井下仍无消息。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只能听天由命。第二种人说:矿难已成定局,损失无法挽回,不要再做无谓的抢救工作了。第三种人说:灾难已经产生,但事在人为,大家行动起来,要尽最大的努力营救被困的兄弟。(注:到营救活动结束,115人获救,38人遇难。)从哲学上看,上述三种人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各派别的基本观点各是怎样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我国南北
本文标题:哲学第二课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5115 .html